APP下载

视功能训练对调节功能影响的初步报告

2012-07-31谷振宏孙思淼刘群谷建文王立群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人眼屈光镜片

谷振宏 孙思淼 刘群 谷建文 王立群

调节是眼重要的视功能之一,是指正常眼或经屈光矫正后的人眼能通过改变眼的屈光状态,使眼前不同距离的物体能清晰地聚焦在视网膜上的能力。反映调节功能的参数有调节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AMP)、调节灵敏度 (accommodation facility,AF)、正相对调节(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PRA)、负相对调节(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NRA)及其比值(PRA/NRA)等[1],众所周知,近视、弱视、老视、视疲劳等患者的调节功能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或紊乱。我所用自行研制的视功能训练仪对部分近视患者开展调节功能训练,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0年9月~2011年11月在我所(济南地区)的训练儿童中,符合研究对象标准:①在医院眼科明确诊断为近视;②年龄7~12岁,男女不限;③排除内眼器质性病变;④训练时间90 d以上;⑤记录资料齐全;⑥依从性良好。共计40例(80眼),其中男性19例(38眼)、女性21例(42眼),平均年龄(10.37 ±0.27)岁。

1.2 方法

1.2.1 仪器 由本单位研制,实用新型视功能训练仪,专利号:ZL 2011 20038468.1,证书号:第1920009号(未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仪器结构:光学镜片组合,单摆往复直线运动机,视标组合,控制台面等。

1.2.2 检查方法 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眼部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用我单位研制的视功能训练仪进行训练,记录其 AMP、AF、PRA、NRA 及 PRA/NRA 等。

综合验光仪验光:对所有受试对象在电脑验光的基础上,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球镜部分采用雾视法和红绿双色法,散光的验证采用交叉柱镜法,严格遵循标准的医学验光程序[2]。测定AMP:负镜法,将近用检查视标移至距被检眼20 cm处,嘱被检者注视最清晰视标的上一行,不断增加负镜片直至被检者自述视标不清为止。此时所加负镜片度数与距离倒数之和为调节幅度。测定AF:在矫正屈光不正基础上,使用±2.00 D的蝴蝶镜(反转拍),令受试者注视40 cm处的近视标,交替在眼前放置翻转镜片,记录1 min内完成的循环次数。测定PRA、NRA:首先矫正屈光不正后,令被检者注视40 cm处的视标,在双眼前逐渐增加负镜片,询问被检者能否看清视标。如加到某一度数镜片时,患者已看不清视标(最佳视力上一行),所增加负镜片为PRA。矫正屈光不正后,令被检者注视40 cm处的视标,在双眼前逐渐增加正镜片,询问被检者能否看清视标(最佳视力上一行)。如加到某一度数镜片时,患者已看不清视标,所增加正镜片为NRA。

1.2.3 训练方法 对患者在训练前进行 PRA、NRA、AMP、PRA/NRA测定。调整仪器引导观察对象上机,再次双眼平衡,近点训练、眼内外肌协同训练、远点训练。根据近视程度及验光结果加用不同的负荷量,一般初次为±2.00 D左右。根据视力提升情况酌情加减,隔天训练,90 d为一疗程。

1.2.4 统计学分析 统计资料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样本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表述,进行t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依从性良好且资料齐全者为40例(80眼)。现对40例(80眼)观察对象训练前后的AMP、AF、PRA、NRA及PRA/NRA等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如下(表1)。

表1 训练前后AMP、AF、PRA、NRA及PRA/NRA的情况()

表1 训练前后AMP、AF、PRA、NRA及PRA/NRA的情况()

AMP AF PRA NRA PRA/NRA训练前 7.62 ±2.08 4.75 ±2.35 2.08 ±2.02 2.56 ±0.79 0.88 ±0.84训练后 14.30 ±3.50 17.20 ±3.99 6.56 ±3.28 2.84 ±0.76 2.38 ±1.26 t值 -10.42 -17.02 -7.35 -1.59 -6.23 P值 <0.01 <0.01 <0.01 >0.05 <0.01

3 讨论

AMP是指反映人眼调节的最大能力。AMP表达的是某一特定个体对于不断移近视标的最大反应,对于特定的视标,视标越靠近人眼,人眼所付出的调节越大,则所残留的调节能力就越少。假设该个体对离焦的代偿能力越大,则对不断移近的视标来说,保持视标清晰的能力也越高,在检测中反映出来的AMP也越大[3-4]。经训练后的AMP大幅增加,改善近视眼本已降低的调节,使之重新获得足够的调节能力,使其看近时能够在付出调节的同时可以留有足量的调节储备,减轻疲劳的产生,并且提高视力。

相对性调节是指固定集合后调节可以单独活动的力量,正负相对调节是患者在双眼注视状态下,辐辏需求保持恒定不变时,调节放松或减少的能力。超过集合固定点所用的调节为PRA,是眼睛可以多使用的调节量。低于集合固定点所用的调节为NRA,是眼睛可以放松的调节量。人眼在视近时无不适之感,则需要尽量保留有多余的PRA,最低限度也应当使正负相对调节大小相等。PRA过小,则视近时的主觉症状越明显,此时睫状肌几乎使用全部调节力,调节储备不足。如果视近时间过久,就容易造成视疲劳。针对调节功能进行的训练可以很好地提高PRA,减轻视近时的不适感,保证留有足够的正相对性调节,解决调节储备不足和长时间视近产生视疲劳的问题。在研究中发现,被检者的正负调节比值训练前偏低,训练后该比值有了明显提高。正负相对调节比值的改变可能与近视发病有关,其变化影响了近视的发生;而通过训练后其比值提高,说明视功能训练在提高近视眼调节力方面有积极意义。

AF是指调节刺激在不同水平变化时所做出的反应速度[5],反映了眼睛控制调节状态的能力。本研究测量方法为主观的反转拍(或称蝴蝶镜)法,测量1 min内人眼有效改变调节量的次数。Radhakrishnan等[6]在比较近视与正视眼的 AF值时发现,近视患者AF值明显低于正视眼。本研究显示,近视眼经过视功能训练,AF明显提高后,视力情况明显好转,提示AF的提升对于视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视功能训练提高近视患者的AF有利于视疲劳的改善和近视眼的恢复。

近视的发生、发展与调节功能的异常有关。我们通过自行研制的视功能训练仪进行调节功能训练,可以提高睫状肌的调节功能,加强大脑对离焦状态下模糊影像的处理能力,故可以提高视力和矫正视功能紊乱。所以,我们认为用视功能训练仪进行调节训练,对近视、弱视、老视、视疲劳等与调节功能有关疾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1]江臻颖,瞿小妹,黎晓新,等.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屈光性视疲劳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10,46(12):1102-1103.

[2]王立群,李荣.实用验光配镜指南[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203-204.

[3]陈杰,吕帆,于旭东,等.眼调节幅度与近视眼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12):1010-1013.

[4]胡诞宁.近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眼视光学杂志,2004,6(1):2-3.

[5]李捷,李丽华.视光临床与实践[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49.

[6]Radhakrishnan H,Allen PM,Charman WN.Dynamics of accommodative facility in myopes[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7,48(9):4375-4382.

猜你喜欢

人眼屈光镜片
镜片外的星光
人眼X光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传统型镜片VS抛弃型镜片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患者水平垂直融像功能变化(中)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如何验配中老年渐进镜片
闪瞎人眼的,还有唇
看人,星光璀璨缭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