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戴中周部加光设计镜片后的周边屈光度及顺应性分析△

2012-07-31陈志姚佩君周行涛褚仁远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非球面屈光度被试者

陈志 姚佩君 周行涛 褚仁远

自2005年起,周边屈光度对动物及人屈光发育的重要作用逐渐被认识。Smith等[1]用婴儿猴实验证明,周边屈光度在哺乳动物屈光发育中的作用很大,而黄斑中心在正视化过程中并未扮演必要角色。进一步的研究[2-3]发现,典型的近视眼周边屈光度呈相对远视,而正视和远视眼周边屈光度呈相对近视。因此,有学者[4-5]提出通过改变周边离焦形态,来干预儿童近视进展的设想。

目前,角膜塑形镜和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改变周边屈光度的作用已被证实[6-7],并已有学者[8]尝试通过框架眼镜的镜片设计改变周边屈光度。Sankaridurg等[8]将儿童分为4组,分别配戴3种不同特殊设计的镜片和普通单光镜。1年后发现,其中1种特殊设计的镜片可以显著减缓近视进展,但被试者主观配戴舒适度不甚理想,即矫正中心视力的同时降低了配戴的顺应性。本研究对一组中周部加光设计的镜片进行周边屈光度、周边清晰视力范围和主观评价的测定。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研究纳入3例(4眼)被试者,其中男性1例(双眼),女性2例(单眼);年龄22~31岁,中位数24岁;球镜屈光度-2.0 D,无散光;被试者眼部无任何疾病,最佳矫正视力≥1.0。

1.2 设备与镜片 采用WAM5500红外自动验光仪(Grand Seiko公司,日本),房间内周边照明照度约为300 Lux。

测试镜片共5种。第1种:普通非球面镜片(江苏罗克光学眼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克光学),折射率1.52,屈光度 -2.0 D;第 2 种:特殊设计镜片(MyoVision成长乐,Carl Zeiss公司,德国),不完全对称设计,在鼻、颞侧及下方距镜片中心10 mm区域内屈光度为-2.0 D,离开镜片中心25 mm 处周边加光为1.9 D,度数呈渐变;第3~5种:特殊设计镜片(视特保Stop,罗克光学),折射率1.55,均为旋转对称设计,分别在镜片中心8 mm、12 mm和20 mm直径区域内屈光度为-2.0 D,离开镜片中心20 mm处周边加光分别为1.5 D、1.0 D和0.5 D,度数均为渐变(分别称为视特保小光区、中光区、大光区)。5种镜片均加工成直径为36 mm的圆形试戴片用于试镜架插片,其中第2种镜片需区分左右眼。被试者接受测量时均按随机顺序先后配戴5种研究镜片,镜眼距为13~15 mm,用不透明挡板遮盖非被试眼。

1.3 方法 周边屈光度、周边清晰视力范围、主观感觉评价均取平均值。

1.3.1 周边屈光度 被试者配戴镜片并确认镜片中心后,叮嘱被试者以10°为间隔依次注视从左侧30°到右侧30°的7个视标,转头视物,视标为23 cm×17cm大小的Maltese Cross,距离被试眼3 m。测量时询问被试者是否看清视标,每个视标注视6~7 s,间隔10 s。当被试者注视时,用WAM5500红外自动验光仪读取5个连续数据并取平均值,所得值以等效屈光度计算周边屈光度,后者减去中心屈光度即为相对周边屈光度。

1.3.2 周边清晰视力范围 视标为8个方向共193个Snellen视标,每个方向25个(中心视标共用),间隔45°呈放射状排列,视标对比度为80%以上,视标大小在3 m处为5’(1.0),视标间距为5 cm,离中心最远视标的角度为21.8°。叮嘱被试者面向正前方,按随机顺序选择要阅读的方向,转动眼球,从中心至周边辨认视标。记录开始出现模糊时的视标编号,将8个方向可辨认的视标数相加,得到周边清晰视力范围,满分为200分。

1.3.3 主观感觉评价 分别在远距离和近距离主观评价配戴镜片的舒适度、清晰度和接受度。其中,舒适度表示是否出现头晕、影响行走、阅读速度等不适症状;清晰度反映中央可视范围大小,周边畸变程度;接受度反映作为配镜处方的接受程度,适应该镜片的时间长短。按1~10分评分。1~3分为最差,不适症状非常明显且不能缓解,周边清晰度很差,基本不能适应;4~6分为比较差,不适症状存在但能缓解,周边清晰度较差,配戴一段时间后能适应;7~9分为比较好,不适症状较轻,周边清晰度较好,很容易适应;10分为最佳,无不适症状,周边非常清晰,不存在适应期。远距离视标为5 m以上开放视野内物体和3 m远Snellen视标;近距离视标为40 cm处约0.5大小字体。将舒适度、清晰度和接受度评分相加得到总评分,满分为30分。

2 结果

2.1 周边屈光度 配戴5种镜片时,被试眼相对周边屈光度均为远视状态,远视度数随周边角度增加而增加。其中,配戴普通非球面镜片和视特保大光区镜片时周边远视度数最大,成长乐镜片和视特保小光区镜片在鼻、颞侧20°和30°周边远视度数最小,视特保中光区镜片位于中间(图1)。

2.2 周边清晰视力范围 配戴普通非球面镜片和视特保大光区镜片时,周边清晰视力范围接近满分,即可以辨认8个方向几乎所有周边视标;配戴成长乐和视特保小光区镜片时,周边清晰视力范围明显下降,为略大于150分;配戴视特保中光区镜片的周边清晰视力范围位于小光区和大光区之间,为188分(图2)。

2.3 主观评价 远距评分为普通非球面镜片最高,视特保大光区其次,然后为视特保中光区,成长乐及视特保小光区最低(图3A);近距评分视特保大光区接近普通非球面镜片,视特保中光区和成长乐镜片其次,视特保小光区最低(图3B)。

图1.配戴5种镜片时的平均相对周边屈光度,值为等效屈光度

图2.配戴5种镜片时的平均周边清晰视力范围

图3.配戴5种镜片时的平均主观评分(包括主观舒适度、清晰度和接受度)

3 讨论

自从周边屈光度对于屈光发育的重要作用被认识[1],以及周边离焦形态与屈光不正类型的定性关系被发现[2-3],众多学者努力寻找能通过改变周边离焦形态从而试图阻滞近视进展的干预方法,其中包括框架眼镜镜片[8]。Sankaridurg等[8]在研究中发现一种特殊设计的镜片,即德国Carl Zeiss公司生产的成长乐镜片,能让有近视家族史的6~12岁儿童在1年内屈光度进展减缓0.29 D,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但他们同时也发现,儿童在配戴研究镜片时容易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向鼻、颞侧扫视时尤为显著,导致部分被试者失访。因此,不仅要对一种特殊设计镜片进行在体的周边屈光度测量,也要通过测定周边清晰视力范围和主观评估来验证其临床可用性。

本研究发现,视特保大光区镜片与普通非球面镜片相比,没有改变周边屈光度的作用,可能与镜片的设计参数有关。假设平均镜片厚度1.5 mm,镜眼距14.0 mm,入瞳位于角膜后3.0 mm,计算镜片上对应30°的位点为距离镜片中心10.7 mm处;而视特保大光区镜片在中央直径20 mm区域内为均匀球面,与普通非球面镜片差异非常小,故在30°范围内测量不到周边屈光度的变化,其对应的周边清晰视力范围及主观感觉评分也与普通非球面镜片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中成长乐镜片改变周边屈光度的趋势与Sankaridurg等[8]报道的相似,但在数值上更加明显,在周边30°达到与普通非球面镜片近0.9 D的差异。考虑到两个研究在干预方法与测量方法上一致,差异可能系被试者年龄及样本量不同造成。成长乐镜片与视特保小光区镜片的设计原理虽不一样,但两者在改变周边屈光度的数值、周边清晰视力范围和主观评分上却十分接近;后者同样对周边屈光度造成了显著影响,但同时也减小了中央可视清晰范围和主观配戴舒适度、清晰度、接受度。值得注意的是,成长乐镜片的近距离主观评分优于视特保小光区镜片,接近于视特保中光区镜片。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成长乐镜片中央光学区下方“加光”太快,以至于其镜片设计接近渐进多焦镜的“通道”设计(由Rotlex焦度测量仪测得),因此在视近时对视觉的干扰较视远时少。结果提示,用改变周边屈光度的特殊设计镜片来干预儿童近视进展时,改变周边屈光度的程度与其配戴后的顺应性呈负相关,设计镜片时需同时考虑配戴者的主观感受。视特保中光区镜片改变周边屈光度的作用、对周边清晰视力范围的影响和配戴者的主观感受介于大光区和小光区之间。

本研究中使用的周边清晰视力范围测定法为临床首次应用,其结果反映距离中心21.8°范围内能辨认1.0视标的区域大小。测定的数值较准确地反映了镜片改变周边屈光度的作用,即镜片的周边加光度越高、变化曲线越陡、中央光学区越小,周边清晰视力范围越小,如视特保小光区镜片;同时也较准确地反映了配戴者的主观感受,周边清晰视力范围越大,主观评分就越高,如视特保大光区镜片。该方法简单易行,是用于评价类似镜片对周边视力影响的可靠指标。

本研究局限性在于样本量只有4眼;但被试者入选条件较为一致(-2.0 D球镜,无散光),根据镜片稳定的光学物理特性,大致反映出各研究镜片的屈光效应及其临床特性。要观察镜片对儿童屈光发育的长期影响,需进一步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来证实。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不同设计的中周部加光镜片对改变周边屈光度的作用存在差异,其配戴后的顺应性与镜片改变周边屈光度的程度呈负相关。

[1]Smith EL 3rd,Kee CS,Ramamirtham R,et al.Peripheral vision can influence eye growth and refractive development in infant monkeys[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5,46(11):3965-3972.

[2]Mutti DO,Sholtz RI,Friedman NE,et al.Peripheral refraction and ocular shape in children[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0,41(5):1022-1030.

[3]Seidemann A,Schaeffel F,Guirao A,et al.Peripheral refractive errors in myopic,emmetropic,and hyperopic young subjects[J].J Opt Soc Am A Opt Image Sci Vis,2002,19(12):2363-2373.

[4]Charman WN,Radhakrishnan H.Peripheral refra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fractive error:a review[J].Ophthalmic Physiol Opt,2010,30(4):321-338.

[5]Charman WN,Mountford J,Atchison DA,et al.Peripheral refraction in orthokeratology patients[J].Optom Vis Sci,2006,83(9):641-648.

[6]Kang P,Swarbrick H.Peripheral refraction in myopic children wearing orthokeratology and gas-permeable lenses[J].Optom Vis Sci,2011,88(4):476-482.

[7]陈志,周行涛,瞿小妹,等.不同矫正方法对儿童眼周边屈光度的影响[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0,12(1):29-32.

[8]Sankaridurg P,Donovan L,Varnas S,et al.Spectacle lenses designed to reduce progression of myopia:12-month results[J].Optom Vis Sci,2010,87(9):631-641.

猜你喜欢

非球面屈光度被试者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应用多个非球面优化鱼眼镜头的方法
抛物非球面零位干涉检测的补偿器设计
调整切削屈光度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的影响研究
德西效应
用金刚石磨头数控加工轴对称非球面光学玻璃透镜
德西效应
阿托品与复方托吡卡胺在儿童验光的差异比较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