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心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2012-07-30杨智利陈莉
杨智利,陈莉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 330006)
先心病在中国新生儿的发病率中占的比例约为0.8%~1.2%,高于国外统计资料中显示的0.4%~0.6%发病率。目前我国对先心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分析,但由于选择的超声的切面及筛查的人群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从而导致诊断结果与实际的差异较大。本文将通过对前人已有的结果进行Meta分析,评价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心病的诊断价值,探讨对胎儿先心病最优化的超声检查方法。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来源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Cochrane图书馆、Springer数据库、PubMed、OVID等数据库中的文献,文献的年份均为从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获得超声对胎儿先心病诊断价值的文献。
1.1.1 文献纳入标准
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公开发表的关于超声对胎儿先心病诊断价值的文献,文献影像学参考的标准为先心病患者心导管检查及术中发现的病例;且检查均在不知道手术导管检查或手术病理学解剖的前提下进行的影像学检测;且能够直接获得原始的数据文献,数据无重复发表。
1.1.2 排除标准
本次文献已排除综述性文献、病例性报告、原始数据不齐全、重复报道及出现选择偏倚的文献。
1.2 方法
文献质量评估参考Sackett提出的证据水平分级标准对文献加以分析及评估,其中A级文献为独立、盲法的评价结果,研究对象为连续性且具有不同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病情等特征,有相应的金标准与研究诊断的方法进行比较;B级文献为独立、盲法的评价结果,研究对象有以上的特征但为非连续性,有相应的金标准与所研究的方法进行比较。提取的数据包括文献作者及发表时间,样本的大小,病人的性别及年龄,病变性质、位置、数量、真假阳阴性数,影像学检查的切面等。
1.3 统计学分析
1.3.1 异质性分析
根据检验的结果,如果接受同质性假设,则说明纳入的研究不存在异质性,可选择Meta分析固定效应模型,如果不接受同质性假设,则说明纳入研究具有异质性,可选择Meta分析随机效应模型。
1.3.2 绘制汇总受试者的工作特征曲线(SROC)
绘制总受试者的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的面积,当曲线越接近坐标轴左上角时,曲线下面积越接近100%,从而可以说明该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越高,两种诊断方法在临床诊断价值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1.3.3 敏感性分析
将纳入的研究逐一排除后,对选择的剩余同类型病例与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对汇总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进行评价及对比,如果与之前得出结果相比,两组差异性较小则说明纳入的文献稳定性较好,反之,纳入的文献稳定性较差。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共检索文献192篇,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有9篇,检查胎儿例数为3680例,其中4篇文献是采用基本心脏超声检查胎儿先心病,研究间具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汇总敏感度为40.5%、特异度为99.9%,SROC为0.9801;其余5篇文献采用扩展心脏超声筛查胎儿先心病,研究间具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汇总敏感度为58.68%、特异度为99.9%,SROC为0.9871,结果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特征及质量评价
2.2 数据分析
扩展心脏超声检查的总灵敏度与基本心脏超声检查相比,比值为2.43,可信区间为[1.81,3.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28,P〈0.05)。 采用基本心脏超声检查及扩展心脏超声检查对中晚期先心病胎儿的敏感度均高于妊娠中期,两者比值为2.54,可信区间为 [1.81,3.14],(其中χ2分别为55.8和49.37,P均<0.05),扩展心脏超声检查及基本心脏超声检查对先心病低危险因素胎儿的敏感度均低于高危险因素胎儿敏感度,两者比值为OR为2.05%,可信区间为[1.24,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69.23和91.21,P均<0.05),扩展心脏超声检查对所有孕妇与存在的先心病高危因素孕妇胎儿的先心病敏感度不具有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58,P>0.05)。
3 讨论
本文通过对超声应用于胎儿先心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发现,超声在诊断胎儿先心病临床应用上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经过多切面观察大血管及心脏形态结构及血流特征,能及时发现胎儿心脏的内部结构异常,能为产前诊断提供参考,有效发现胎儿心脏异常的情况,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其诊断过程简单,所需时间较短,经济、方便,并且可以重复检查。但其在诊断过程中容易受到仪器档次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影响,容易受到胎儿位置的限制,诊断的结果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病变较小的患者超声效果不满意,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发生,且诊断的切面不同其诊断的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1]谭梅娟,黄民主,李登清,易著文,黄日茂.孕早期环境因素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6(5):115.
[2]吴金华,陈海兰,陈坤,缪凡.舟山海岛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J].疾病监测,2008(8):128.
[3]侯佳,桂永浩,奚立,张俊,储晨,高珊.先天性心脏病环境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7(5):369.
[4]王华义,景学安,李栋.环境因素对先天性心脏病影响的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5):1184.
[5]王建波,刘兰,曹光哲,王霞,魏朝霞.2004~2008年东营市围产儿先心病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09.51(2):258.
[6]赖杰,韩力苏,徐世英,方勇.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探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1(5):1257.
[7]瞿中成,杜永松,何正华.先天性心脏病118例手术临床分析[A].贵州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第四届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1102-1103.
[8]都玉敏,严超英,李玉梅,王寿丽.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115例病因分析[J].吉林医学,2007(3):189.
[9]周凤荣,陈志欣,张蓬,何守森,王锡鲁,刘秀君.山东省围产儿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5):36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