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期间介入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2012-07-28孙明娟丁凤梅
孙明娟 丁凤梅 臧 蕾
山东省诸城市人民医院,山东 诸城 262200
恶性肿瘤给患者带来了一系列威胁并且随着时间而加重,因为恶性肿瘤会引起剧烈的疼痛、功能丧失及形体改变,尤其是在面对化学药物治疗时,治疗带给部分患者的不适已经超过了疾病本身,对患者产生的压力是很特殊的,几乎所有的肿瘤患者都存在心理障碍[1]。患者能否很好地适应疾病并乐观面对会影响疾病的进展以及其对治疗的耐受能力[2]。本研究对化疗期间的癌症患者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对比化疗开始之前和结束时的患者负性情绪水平,为护理过程中介入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已确诊为恶性肿瘤并进行化疗的患者178例,其中,男98例,女80 例;年龄 21~78 岁,平均(49.37±13.60)岁;小学 26 例,中学129例,大学23例;未婚11例,已婚154例,离异或丧偶13例。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年满18岁;②患者本人知晓诊断;③意识清楚,能独立完成问卷;④患者本人同意在治疗期间接受心理干预;⑤自愿参加本研究。
1.3 研究方法
化疗开始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采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由参与本研究的心理咨询师与实验组患者建立咨询关系,做好介入心理干预的准备。化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化疗及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化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干预措施如下: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化疗的紧张情绪,采用良好的语言和态度,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说明化疗的重要性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树立勇气和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化疗。②行为放松疗法: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房间,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在柔和音乐的伴随下,指导患者放松身心,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吸气末屏息数秒钟再缓缓呼气,呼气的同时使全身肌肉随意放松,闭目敛神,进行意念想象,一种是想象快乐、平静、美好的景象,感受全身各个器官健康舒适的状态,另外一种是想象自己免疫系统杀伤癌细胞的情境,最后使患者思绪再回到开始呼吸的意识状态,缓慢睁开眼睛;3次/d,每次10~15 min。③缓解恶心、呕吐、厌食等化疗副作用导致患者出现的悲观、紧张和痛苦等情绪反应,可以用澄清、肯定、同情的方式细心倾听患者诉说,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用治疗性语言针对患者的困惑给予解释、鼓励、安慰和保证。④集体心理干预:将具有相同疾病经历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集中学习,共同交流,可以使患者从集体中取得心理支持、归属感及认同感,并从与自己有相似经验并已克服类似疾病的患者处,了解此类疾病的一系列正常反应及正确应对措施。⑤有效地利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减轻其心理压力,控制生理症状。家属在患者患病期间,同样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家属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情绪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家属交流,了解他们对患者的关心了解程度,强调家庭的支持可稳定患者的情绪,并且是最好的心理护理手段,指导其关心、帮助、理解患者,并给予经济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家庭及亲人的温暖,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1.4 评价方法
化疗前后采用SDS和SAS[3]对两组患者抑郁及焦虑状态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化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心理干预后实验组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SDS、SAS评分比较(,分)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SDS、SAS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化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SDS SAS实验组(n=89)对照组(n=89)化疗前化疗后化疗前化疗后56.36±3.7652.69±3.46*56.21±4.5359.45±4.1152.35±5.0648.15±4.63*52.13±4.3955.42±5.18
3 讨论
恶性肿瘤为死亡率较高的疾病,许多患者把恶性肿瘤和死亡联系在一起,患者在承受疾病带来的躯体痛苦的同时,心理也承受着巨大压力,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尤其在放疗化疗期间,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可能让患者的痛苦更加难以适应,从而加剧焦虑抑郁的程度。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情绪有直接关系,有研究者提出恶劣情绪可以降低和抑制机体的免疫能力,减弱免疫系统识别清除恶性细胞的监视作用,从而使突变的细胞株得以增殖,可能是癌症的活化剂。焦虑抑郁情绪可导致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多巴胺、血清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异常[4-5]。采用自评方法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可行的,在掌握患者心理状况的情况下,应用各种心理学方法,帮助患者分析病因,消除疑虑,增强信心,改善情绪,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使其各种不适症状得到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文献报道,心理干预对提高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作用[6]。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化疗前的心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化疗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化疗前,对照组SAS、SDS评分较化疗前变化不明显,两组化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经过心理干预,化疗后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减少,心理状况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减轻。心理干预较好地减轻了患者部分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使患者在一种良好的情绪体验下接受治疗。健康的心理状况和良好的情绪可以促进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作用,进而改善免疫力和提高生活质量,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信心。同时,化疗期间及化疗前的心理干预使患者懂得许多化疗知识,能消除患者的疑虑担忧,帮助其树立积极应对的策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主动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1]郑彩霞,王秀滢.心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6(3):330-331.
[2]Edward P,Sarafion.健康心理学[M].胡佩诚,黄菊珊,张丝艳,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457-459.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94-237.
[4]王英力,宋芬.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抑郁焦虑的心理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23(5):635-636.
[5]赵秀彩,范利斌,吴纯,等.综合心理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5):102-104.
[6]王建平,林文娟,梁耀坚.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2002,29(12):84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