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他乐克联合地高辛治疗心房颤动78例
2012-07-28张绍军
张绍军
(浙江省嵊州市崇仁镇中心卫生院内科,浙江 绍兴 312473)
心房颤动(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作后病死率高。心房发生350~600次/min不规则的冲动,引起不协调的心房乱颤,心室仅接受部分通过房室交界区下传的冲动,故心室率约为120~180次/min,节律不规则。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控制心室率、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抗凝以及病因治疗,其中对心房颤动心室率的控制尤为重要。倍他乐克在临床应用较普遍,地高辛是治疗心房颤动的传统药物之一。笔者通过运用倍他乐克联合地高辛治疗心房颤动,并进一步观察验证其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78例,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25岁,平均44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半年,平均2.5年;静息时心室率平均(92±13)次 /min,运动时最高心室率平均(157±19)次 /min。除外妊娠或哺乳妇女、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Ⅱ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NYHA)Ⅳ级、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以及其他脏器明显病变患者。凡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普罗帕酮、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等)治疗者,停药3周以上方可入选。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心功能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分组治疗前的心室率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常规应用利尿剂、转换酶抑制剂等基础抗心衰、抗凝和病因治疗。观察组用倍他乐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00098)治疗,初始计量6.25 mg/d,同时加用地高辛(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738)0.25 mg/d;对照组单用地高辛0.25 mg/d治疗。按照用药前后心室率控制情况调整药量,两组均口服2~3周。治疗前、后均记录血压、心率、临床症状及主要体征,并描记12导联心电图、行平板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详细记录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包括栓塞、心衰加重、Ⅱ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血压降低(收缩压低于90 mm Hg)、其他类型心律失常。
1.3 疗效评定标准[1]
显效:快速心房颤动在开始治疗3 h内转为窦性心律;有效:快速心房颤动在开始治疗3 h内未转为窦性心律,但心室率降至100次/min以下;无效:快速心房颤动在3 h内未转为窦性心律,且心室率大于100次/min。以前两者合计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后卧位心率及复律时间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卧位心律及复律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后卧位心律及复律时间比较()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栓塞、心力衰竭、严重传导阻滞、血压降低以及其他类型心律失常情况。
3 讨论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Framingham流行病学研究发现[2],心房颤动在正常人群的发病率为0.15% ~2.30%,65岁以上人群为3% ~5%,到75岁心房颤动的发病率达15%。周自强等[3]的心房颤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35岁以上人群中心房颤动的患病率为0.61%,总患病率和国外相关资料接近,按中国目前13亿人口计算,推测中国目前心房颤动患者数接近800万。长期以来,治疗心房颤动的标准方案是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但这一观点正受到越来越多临床试验的挑战。最近包括AFFIRM在内的4个随机化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可以把控制心室率作为心房颤动治疗一线措施[4-7]。国内也有文献报道,对于心房颤动的治疗,控制心室率的效果至少与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相等[8]。心房颤动发生的机制很复杂,包括了原发的心脏病、细胞学、亚细胞学和分子结构改变[9],仅恢复窦性心律并不能去除引起心房颤动的基础心脏病,所以不难理解心房颤动的复发率高。目前完成的临床试验都表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率的效果差,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控制心房颤动心室率已是永久性心房颤动的一线干预对策。在我国,洋地黄类药物至今仍是控制心房颤动心室率最常用的药物。该类药通过增强房室结对迷走神经张力的敏感性来实现减慢心率,故对控制安静状态下的心室率较好。但在紧张或应激等状况下,房室结主要接受交感神经的控制而副交感神经的影响甚小,因此洋地黄对运动的心室率控制不满意。
倍他乐克在临床应用较普遍,该药可拮抗交感神经的活性,能延长窦性心律周期、窦房结传导时间以及窦房结文氏点和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使心率减慢,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还可通过阻断肾小球细胞、β受体抑制肾素的释放,抑制肾上腺素的依赖异位激动,快速有效地降低心动过速和消除心律失常;同时增加迷走神经张力,改善自主神经平衡状态,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本试验采用倍他乐克与地高辛治疗快速心房颤动患者,结果观察组患者卧位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方案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心室率;观察组复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方案起效较快;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该方案较传统的地高辛等药物治疗效果更好。倍他乐克联用地高辛治疗能控制心房颤动静息心室率,这是由于β受体阻断剂能够对抗肾上腺素能兴奋房室结的作用,对控制心房颤动心室率尤其运动、儿茶酚胺兴奋所致的快速心房颤动效果更佳。本试验中,倍他乐克和地高辛联合用药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如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加重等,患者均能很好地耐受。因此,倍他乐克与地高辛联用治疗心房颤动,复律成功率高、时间短,优于单独使用地高辛,可以作为控制持续性心房颤动心室率的首选方法。
[1]焦云丽,陈 璐,安红梅.静脉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颤26例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2010,14(4):146-147.
[2]Kannel WB,Abbott RD,Savage.DD,et a1.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The Framingharn Study[J].N EngI J Med,1982,306:1018.
[3]周自强,胡大一,陈 捷,等.中国心房颤动现状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491-494.
[4]Wyse DC,Waido AL,Dimarco JP,et al.Acomparison ofrate control and rhythm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N Eng J Med,2002,347(23):1825-1833.
[5]Hohnloser SH,Kuek KH,Lilienthal J.Rhythm or rate control in atrial fibrillateion-phm-nacologieal in atrial fibrillation(PIAF):A randomised trial[J].Lancet,2000,356(9244):1789-1794.
[6]Van Oelder IC,Hagens VE,Bosker HA,et al.For the rate control versus electrical eardioversion for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study group.A comparison of rate control and:thythm control in pafiems with emrrent persisten1.atrial fibrilation[J].N Eng J Med,2002,347(23):1834-1840.
[7]Carlsson J,Miketie S,Windeler,et a1.Randomized trial ofrate COIl-trol versus rhythm control in persistent a al fibrilla-tion:the strate-gies of treal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STAF)study[J] .JAm Coll Cardiol,2003,41:1690-1696.
[8]胡大一,马长生.心房颤动治疗的问题与前景[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323.
[9]胡大一,马长生.心房颤动心律控制与室率控制的比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