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病人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2-07-26唐素荣张桂秀
唐素荣,张桂秀
随着全球艾滋病(AIDS)的扩散和蔓延,AIDS合并结核需要手术的病人日益增多。该类病人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和手术的风险性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从而影响术后康复及生存质量。因此,做好病人围术期心理护理尤其重要,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44例AIDS合并结核病病人围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44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确认阳性并合并结核性胸膜炎34例,肺结核空洞需行肺叶切除术2例,颈部淋巴结核6例,脊柱结核2例,均无手术禁忌证。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17岁~56岁(31.0岁±1.5岁)。传播途径:静脉吸毒12例,性乱史25例,静脉吸毒并性乱史6例,原因不明1例。住院天数15d至3个月,均恢复良好出院。
1.2 方法
1.2.1 分组及干预方法 将44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围术期均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各项相关检查和备皮;术中监护;术后体位和肺功能训练,脊柱结核病人练习卧床和功能锻炼,引流管的护理及做好消毒隔离和职业防护等。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有效的综合护理以减轻病人对手术的焦虑、紧张和恐惧等程度,从而提高病人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1.2.1.1 术前认知干预 由责任护士对病人病史、病情、心理问题、家庭和社会关系进行评估,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针对性地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目的、方法及效果、麻醉方式、围术期配合等。
1.2.1.2 情绪干预 由责任护士加强与病人的有效沟通。首先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病人语气要平和、态度要和蔼、诚恳,关心体贴病人,让病人感受到安全、信任,自愿说出消极情绪的原因等,护士要耐心倾听并表示同情、理解,同时为病人保密以尊重其人格[1]。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家属的积极配合和经济上的支持,并为病人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解决实际问题[2]。其次在术后采取情绪转移方法来缓解伤口疼痛,尽量少用止痛药。同时,注意周围环境对情绪的影响,保持病区安静整洁、温馨舒适。
1.2.1.3 健康教育 采取各种形式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术前观看相关手术录像,介绍医院的手术技术水平并列举类似治疗成功病人的例子,解除病人的思想负担,让病人自觉面对现实并配合手术治疗,以增强康复的信心。鼓励多食营养丰富饮食,以增强体质,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及促进切口愈合。
1.2.1.4 同手术室护理人员合作 病人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着装和态度及环境设备等都是陌生的,对其心理可能带来影响,要与手术室护士沟通,嘱其对病人不歧视,要亲切交流,支持、安抚病人,以缓解不安情绪。
1.2.2 评价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生存质量测量简表(WHOQOL-HIV-BREF)[3]分别对两组术前和术后拔管拆线后进行测评。填写该表时有足够的能力阅读的病人由本人填写,对文化水平低的可由责任护士以中性、不带暗示性的语言给病人解释后填写。该量表测定的是病人最近两周的生存质量状况,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
1.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生存质量是在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个体对与其的目标、期望、标准和所关心的有关事情的生存状况,包括个体的生理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独立程度、社会关系及精神状态[4]。AIDS病人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疾病的传染和进展以及目前无法根治,加上合并结核需要手术治疗,对病人来说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甚至一些病人有轻生念头。恐惧心理加上手术创伤直接影响病人正常的心理活动,对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5]。所以,做好AIDS病人围术期护理非常重要。
心理干预是工作人员用心理学知识去改善病人情绪,调整其异常行为[6,7]。为了研究AIDS围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对观察组病人进行了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认知、情绪及健康教育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从表1可以发现,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减轻了病人对疾病的担忧和对手术的恐惧心理,缓解了AIDS合并结核病人的不良情绪,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化,护理人员更加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这样对护士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心理学知识,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沟通技巧,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让病人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爱护,社会对AIDS的重视,从而提高了病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1]石柳春,陆雪萍,李幻,等.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9C):2500-2501.
[2]谢春梨,卢柳青,曾小荣,等.艾滋病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护理及职业防护[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7):92-93.
[3]刘为民,何丽云,王建,等.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0):1-52.
[4]赵竞,王莉,段呈玉,等.云南省542例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调查[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4):7-9.
[5]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50-156.
[6]刘德,赵映前,刘建忠.心理干预对艾滋病病人HAART治疗效果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4):12-13.
[7]杨莉,陈燕.心理干预对肺结核咯血病人疗效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3B):68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