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院外跟踪护理研究1)
2012-07-26郑国琴麦衬娇邓永聪杨丽贞顾美红岳建荣
郑国琴,麦衬娇,邓永聪,杨丽贞,顾美红,岳建荣
结核病与糖尿病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由于病情的复杂性、治疗的持久性,需要病人有良好的自我管理知识与技能[1],目前病人缺乏家庭治疗中疾病症状管理、行为管理等方面的监测与指导,治疗依从性欠缺,导致血糖控制不良[2]、结核病治疗时间延长、治愈率低等问题。为提高此类病人的临床效果,我们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进行院外跟踪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2年3月结核门诊治疗的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96例,肺结核诊断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糖尿病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79例,女17例,年龄31岁~80岁(56.2岁±5.1岁),初治病例77例,复治病例19例;痰结核菌阳性96例,其中初治者痰结核菌阳性77例,复治者痰结核菌阳性19例。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乏力、胸痛、低热、盗汗为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症状以心慌、胸闷、视物模糊及肢体麻木为主,空腹血糖8.2mmol/L~27.5 mmol/L,餐后2h血糖11.9mmol/L~34.3mmol/L。病人均采用正规抗结核治疗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或口服降糖药治疗。
1.2 方法
1.2.1 分组与干预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病人人口学资料、病情程度、治疗方案、身体状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接受常规门诊抗结核治疗及降糖治疗,就诊时接受医生即时的健康指导。对照组病人居家治疗中遇到健康问题,根据自己对疾病的理解自行处理或电话咨询,未接受院外跟踪护理。研究组按课题设计要求,运用Orem自护理论,进行院外跟踪护理干预。住院病人出院当天(门诊病人确诊当天)知情并自愿加入,建立《病人档案》,按PDCA循环路径,评估病人一般情况、身体状况、健康状况、护理服务需求等;系统分析评估结果,从整体的角度按病情由重到轻、由急到缓的原则确定需解决的护理问题;根据健康状况和护理问题,确定随访时间、干预方式、复诊时间、个别辅导时间,并发放《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居家护理手册》,接受首次健康指导;1周内电话随访1次,以后每月电话随访1次,每月复诊,在护士专科门诊接受个别健康辅导1次或2次,每次15min~20min,检查、评估、分析《病人居家治疗自我监控记录》,包括饮食、运动、服药、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药物不良反应,纠正自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予以指导;随时接受电话咨询、门诊免费咨询,每月复查1次空腹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按医嘱行胸部X线检查、痰结核菌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查。观察生命体征、身高、体重、临床症状、疾病转归及心理状态。
1.2.2 观察指标 抗结核治疗9个月后,评价病人痰结核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行为达标率、症状明显改善时间、心理状态、自我效能等。①痰结核菌阴转情况:痰涂片或痰培养结核菌检查由阳性转为阴性;②病灶好转情况:胸部X线或CT检查,病变范围以所有病灶相加占有肺野计算,较前缩小为吸收;③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8.3mmol/L为血糖控制良好[3];④自我管理行为:包括正确用药、饮食控制、自律运动、监测血糖、并发症预防、定期复查6个方面,遵医嘱完全执行或基本执行为达标,偶尔执行或基本不执行为未达标。⑤症状改善时间:病人临床症状或主诉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的时间。⑥心理状态与自我效能: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病人心理状态,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测评病人自我效能变化。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干预后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后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 研究组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时间为(31.00±5.19)d,对照组为(48.00±7.16)d,对照组长于研究组(t=-3.91,P<0.05)。
2.3 干预后两组病人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比较 研究组SAS评分(31.97分±2.7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8.49分±3.16分)(t=-11.05,P<0.05);SDS评分(41.38分±4.4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7.98分±3.12分)(t=-8.51,P<0.05);GSES评分(31.32分±1.6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6.98分±2.74分)(t=6.97,P<0.05)。
3 讨论
3.1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院外跟踪护理的重要性 肺结核是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糖尿病是需要长期监护和终身自我护理的疾病[4],结核病的进展可加重糖尿病的代谢紊乱,诱发、加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的发生[5],糖尿病代谢紊乱可促进结核病迅速恶化。目前,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发生率为16%~24%,发病率每年以24.75%的速度递增[6],二病并存,病情更加复杂,较单纯肺结核治疗时间长、治愈率低、耐药率高、病死率高,可发展为慢性传染源,加剧结核病的流行,为此,提高这部分病人的治疗效果成为临床工作重点。
3.2 开展院外跟踪护理的必要性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由于其治疗的专科性与传染性,病人住院期间能接受系统的治疗与护理,出院后需要病人有良好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若自我管理能力低易出现出院后血糖控制不良、结核病治疗时间延长、治愈率低等问题。目前,出院后的病人或门诊病人居家治疗中仅接受复诊时就诊医生即时的健康指导,根据自己对疾病的理解自行处理疾病管理问题,缺乏家庭治疗中疾病管理、行为管理、情绪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监测与指导。在病人因种种原因不需要或不能继续在医院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情况下,势必需要医护人员对病人开展延伸性、不间断的护理,保证病人治疗和康复的延续性[7]。
3.3 跟踪护理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与治疗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两组病人在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行为、病灶吸收、痰结核菌转阴、症状明显改善时间及病人心理状态、自我效能等方面比较,研究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血糖,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达标率,改善病人自护行为,提高病灶吸收率、痰结核菌阴转率,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与治疗依从性,提高病人疾病管理的自我效能水平,更好地配合治疗。研究组中,自我管理行为好的病人血糖控制好,痰结核菌阴转率高,症状好转率高,说明自我管理行为在血糖控制方面的重要性,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起着直接的作用,提示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监管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研究组病人治疗过程中因能遵医嘱执行自我管理内容,能有效防止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出现肝功能异常及时复诊,无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中断治疗或再次入院的现象,而对照组出现3例因肝功能异常需再次住院治疗。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中进行院外跟踪干预,目的是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满足病人对疾病知识的渴望和需求,及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辅导,消除病人负性情绪,激发病人参与治疗护理的积极性[8],以增强病人的自我效能。同时,鼓励家属参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9],提高病人处理健康问题的能力,自愿加入到维持和增进自身健康的活动中,承担起自我照顾的责任。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院外跟踪护理的实施,能使病人及家属得到不间断的健康照顾,保障治疗护理的延续性,提升了病人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了疾病治疗效果,改善了生活质量。
[1]郑国琴,陆坚,林奕,等.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院外跟踪护理需求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6C):1602-1604.
[2]李华,杨华章.我国开展糖尿病随访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护理学报,2006,13(3):33-35.
[3]朱惠敏,秦杰,钟菊珍.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降糖治疗现状调查[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4):477-478.
[4]You Zhao-yuan,Zhao Yin.Th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 diabetes life-network[J].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2005,5(10):53-54.
[5]朱红,王建华.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病的危险因素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1):58-59.
[6]宋伟.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临床特点探讨[J].中原医刊,2007,34(4):54-55.
[7]赵继琴.护理事业社会化浅谈[J].全科护理,2009,7(1B):156-157.
[8]毛庆华.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研究[J].全科护理,2010,8(4C):1069-1071.
[9]王福彦.借鉴国外经验 加快我国社区护理发展[J].护理研究,2009,23(5B):131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