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门807名育龄妇女经前期症状及经前期综合征调查1)

2012-07-26張慧琳朱明霞孔美容

护理研究 2012年26期
关键词:育龄妇女躯体澳门

張慧琳,朱明霞,孔美容,宋 阳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指妇女反复在黄体期(月经周期第14天~第28天)出现周期性以躯体、精神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其与精神和内科疾病无关,并在卵泡期缓解,在月经来潮后症状缓解或消失[1]。PMS是影响育龄妇女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据Kwan等[2]报道,95%的育龄妇女有经前期症状;乔明琦等[3]对PMS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指出,该病的发生率占成年女性的41.9%。PMS症状通常分为躯体、精神和行为症状3类,主要表现为烦躁易怒、失眠、紧张、压抑以及头痛、乳房胀痛、颜面水肿等,严重者可影响妇女的正常生理[4]。

由于该病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工作,因而得到当今医学界广泛关注。澳门妇女约占人口总数的52%,而15岁~

49岁育龄妇女占女性总人口数61%[5]。此年龄阶段的妇女肩负较多的社会角色,面临学习、工作、家庭、社会等多重压力,因此关注和解决她们的健康问题对于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调查澳门地区育龄妇女PMS的发生情况,揭示澳门妇女经前期症状分布规律,为PMS的防治及妇女健康工作者制定综合健康促进计划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澳门15岁~49岁、有规律月经周期、无严重内科疾病及精神疾病、自愿参与本调查的妇女。

1.2 方法

1.2.1 PMS诊断标准 对于PMS迄今国内外尚无统一诊断标准。本调查采用美国妇产科学会(ACOG)推荐的PMS回顾性诊断标准而建立的适合中国人的PMS诊断标准[6]。①病人报告月经前5d期间具有下列症状之一,且已经存在于3个月经周期:情绪低落或抑郁消沉、愤怒发火及情绪失控、易激怒、焦虑、思维不清晰、乳房胀痛或触痛、腹胀、头痛、肢体水肿。②病人具有可确认的社会或经济行为能力下降;③月经期4d内症状减轻或消失,且月经周期13d内未再发作;④预期上述症状在其后2个月经周期内再次重复出现;⑤在没有服药、酗酒及摄入激素等情况下症状呈现。具备以上5项者诊断为PMS。

1.2.2 调查方法及内容 由经过培训的专业调查人员对自愿参与的目标人群进行调查。根据诊断标准自行制定《经前期综合征症状调查表》。由调查员向调查对象讲解调查目的及PMS基本情况,经调查对象同意后使用《经前期综合征症状调查表》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经史、健康状况以及PMS症状情况、症状出现时间等。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录入SPSS16.0统计软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2010年12月—2011年4月期间调查澳门妇女807人,年龄15岁~49岁(30.6岁±8.96岁)。一般人口学资料构成见表1。

表1 807名澳门妇女一般资料

2.2 经前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及症状分布特点

2.2.1 经前期综合征发生情况 本次调查807名澳门妇女中符合PMS诊断标准者327人,PMS发生率为40.5%。所有被调查的妇女中753人在经前期至少出现一项症状,占93.3%;6 40人出现联合症状,占79.3%。症状平均于月经前(4.22±2.73)d出现,47.9%的妇女PMS症状存在1年以上。

2.2.2 经前期综合征症状分布特点 此次调查PMS症状共9项,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乳房胀痛或触痛、腹胀、易激惹、情绪低落或抑郁消沉、愤怒发火及情绪失控、头痛、焦虑、思维不清晰、肢体水肿。其中情绪异常发生率为68.5%,躯体症状发生率为85.7%,情绪异常与躯体症状联合发生率为61.0%。不同年龄层中易激惹、焦虑、思维不清晰以及躯体症状乳房胀痛或触痛、头痛的发生情况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易激惹、焦虑、思维不清晰症状在15岁~19岁、20岁~29岁妇女中发生率高;乳房胀痛或触痛、头痛症状在30岁~39岁、40岁~49岁妇女中发生率高。见表2、表3。

表3 不同年龄层妇女经前期综合征症状分布情况 例(%)

3 讨论

PMS是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严重问题,它不但损害其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其人际关系,严重者还会产生暴力、自杀倾向,不利于社会稳定。由于PMS与妇女生理改变有关,虽反复出现各种心理、躯体症状,但并未引起自身及社会的重视。故PMS发生率虽然高,但因此就诊的人数却很少,并且医生所做出的诊断更少[7]。本研究结果显示,93.3%的妇女经前期出现至少一项症 状;79.3% 出 现联合症状,与国内外报道[2,8,9]91%~95%育龄妇女在经前期出现至少1项症状一致。本研究发现,澳门育龄妇女PMS发生率为40.5%,与乔明琦等[3]对1 741人调查中PMS发生率41.9%基本一致,较赵更力等[10]报道PMS发生率为30.4%、Silva等[11]报道南巴西PMS发生率为25.2%、Tschudin等[9]报道瑞士PMS发生率为10.3%高。这可能与每项研究所使用的诊断标准以及个体反应性不同有关。本研究所采用的诊断标准为乔明琦建立的适合中国人的PMS诊断标准。本研究还显示,47.9%的妇女PMS症状连续存在1年以上。结果提示,虽然报道的PMS发生率高低不一,但澳门育龄妇女PMS发生率较高,绝大多数在经前期都经历了不适反应,且有相当一部分妇女不适反应连续存在并影响其学习、工作和生活。国内外研究报道,PMS妇女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类型,美国、英国等统计多达135种[12],本研究根据诊断标准制定的《经前期综合征症状调查表》,调查了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9种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前期症状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乳房胀痛或触痛、腹胀、易激惹、情绪低落或抑郁消沉、愤怒发火情绪失控、头痛、焦虑、思维不清晰、肢体水肿。与乔明琦等[3]1997年对1 741人的PMS证候分布规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但张惠云等[6]2010年对1 182名妇女的调查中,易激惹的发生率达92%,乳房胀痛或触痛发生率达78.3%,均较本研究发生率48.1%和64.9%高,可能与他们的调查对象为医院就诊病人,而本研究调查对象为社会人群有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躯体症状较情绪症状发生率高,症状分布中排前两位的均为躯体症状,且躯体症状的发生率(85.7%)高于情绪症状(68.5%)。与Tschudin等[9]调查结果一致,但是不同于王艳红等[13]报道情绪异常发生率较躯体症状高。可能与前者和本研究一样使用的是回顾性调查,而后者使用的是前瞻性调查有关。人们一般对于躯体的不适较情绪异常更为关注,记忆也较为深刻。结果提示,妇女自身往往忽视其精神情绪问题,从而减少寻求帮助。虽然现今社区卫生服务已经广泛开展,但在社区开展精神卫生服务比例却很低[14]。即使是拥有较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澳门,目前为妇女提供专门的精神卫生服务的内容也不多。因此,提示澳门妇女健康问题研究者以及健康工作者应关注育龄妇女与月经生理有关的躯体以及精神情绪问题,针对妇女生理特点以及常见症状,制定科学的、有效的以及方便可行的健康促进计划。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经前期症状发生情况不一。易激惹、焦虑、思维不清晰症状在15岁~19岁、20岁~29岁妇女中发生率高,与 Mortola[15]报道的经前期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一致。本研究15岁~29岁女性中,高中生、大学生居多,学习的压力造成其经前期反复出现情绪症状,且这些不适又影响到她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形成恶性循环。乳房胀痛或触痛、头痛症状在30岁~39岁、40岁~49岁妇女中发生率高。与乔明琦等[16]报道年龄越大,房胀痛症状越明显的研究结果一致。Huerta等[17]的调查显示,症状随年龄的增长而不同,乳房胀痛在高龄人群中较为多见。结果提示,年轻女性,特别是高中生、大学生应重视其自身与月经生理有关的精神情绪问题,学会自我调节并找到寻求帮助的途径,健康工作者也应考虑针对不同年龄层妇女提供不同的健康促进计划。

4 小结

本研究首次对澳门地区妇女健康问题进行大样本调查,亦首次提供了澳门15岁~49岁妇女经前期症状及PMS的发生情况。调查结果提示,PMS应引起妇女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关注。调查结果也为制订针对这一人群科学、合理的健康促进计划提供了决策依据。本研究采用参与者自愿参与调查的形式,因此PMS发生率的结果可能无法完全代表澳门整体PMS的发病率。本研究采用的是回顾性调查,可能存在偏倚。期望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结合前瞻性调查,例如使用症状严重程度每日记录量表,避免回忆性偏倚,以更准确地反映经前期症状,并区分症状的严重程度。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9-320.

[2]Kwan I,Onwude JL.Premenstrual syndrome[J].Clinical Evidence,2009,12:806-833.

[3]乔明琦,张珍玉,徐旭杰,等.经前期综合征证候分布规律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3(3):31-33.

[4]陈淑涛.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经前期综合征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8):2010-2015.

[5]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人口统计[R/OL].2010,第4季.http://www.dsec.gov.mo/Statistic.aspx.

[6]张惠云,乔明琦,窦学俊,等.美国妇产科学会推荐经前期综合征诊断标准在国内多中心人群中的适用性探讨[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19(9):692-694.

[7]Weisz G,Knaapen L.Diagnosing and treating premenstrual syndrome in five western nations[J].Soc Sci Med,2009,68(8):1498-1505.

[8]Dueas JL,Lete I,Bermejo R,et al.Prevalence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 and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in a representative cohort of Spanish women of fertile age[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11,10:1-6.

[9]Tschudin S,Bertea PC,Zemp E.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 and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in a population-based sample[J].Arch Womens Ment Health,2010,13(6):485-494.

[10]赵更力,王临虹,渠川琰.育龄妇女经前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4):222-224.

[11]Silva CM,Gigante DP,Carret ML,et al.Population study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J].Rev Saude Publica,2006,40(1):47-56.

[12]Keye WR.Medical and psychologic characteristic of women presenting with premenstrual symptoms[J].Obstet Gynecol,1996,78(5):2634.

[13]王艳红,林守清,陈蓉.经前期症状严重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2010,31(7):902-904.

[14]钟文娟,方鹏骞,郭石林.小区妇女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5):2141-2143.

[15]Mortola JF.Issues in the diagnosis and research of premenstrual symptoms[J].Clin Obstet Gynecol,1992,35:587-589.

[16]乔明琦,张惠云,于晶,等.经前期综合征现况调查表在病例筛选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2006,1(11):641-644.

[17]Huerta FMR,Malacara JM.Association of physical and emotional symptoms with the menstrual cycle and life-style[J].Rep Rod Med,1993,38(6):448-454.

猜你喜欢

育龄妇女躯体澳门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现在干什么?
澳门回归日
已婚育龄妇女妇科超声检查结果分析与对策
搬家
西安地区育龄妇女MTHFRC677T基因型分布研究
活氧水联合微波治疗育龄妇女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白银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普查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