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多灶性脑出血临床特点分析
2012-07-25周健
周 健
(成都市西区医院 神经内科,四川 成都 610036)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MCH)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内同时或48h发生2个或者2个以上病灶部位的脑出血[1]。是非外伤性因素引起的脑实质内的出血。虽然本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低,但是起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笔者对本院2007年1月—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68例急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CT特点,总结其临床特点,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7年1月—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68例,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为64.9岁;既往有高血压病者31例,糖尿病8例,心脏病14例;酗酒者5例,长年吸烟者17例,有白血病者5例,淋巴瘤4例;61例患者在活动状态下或情绪激动时发病,7例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浅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眩晕、恶心、呕吐、失语、一侧或双侧肢体瘫痪、小便失禁、共济失调、脑膜刺激征者、延髓麻痹者等。
1.2 影像学表现
68例患者,有2个病灶者56例,3个病灶8例,4个病灶4例;出血量在7~60mL之间;出血灶分布在基底核58处,丘脑36处,脑叶25处,小脑20处,脑干13处。
1.3 治疗方法
49例患者给予内科治疗:给予脱水剂降低颅内压、降低血压、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神经营养剂保护脑组织、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原发病、控制并发症及营养支持等治疗。19例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术后给予内科治疗。
2 结果
68例患者,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者31例,占45.59%;由脑淀粉样血管病变引起者14例,占20.59%;由动静脉畸形引起者9例,占13.24%;由血液病引起者5例,占7.25%;由溶栓抗凝治疗引起者5例,占7.25%;由肿瘤引起者4例,占5.88%。统计结果见表1。
单纯内科治疗死亡17例,死亡率为34.69%;采取手术治疗死亡6例,死亡率为31.58%。经统计学分析,手术治疗与单纯内科治疗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总的死亡率为33.82%。统计结果见表2。
表1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病因统计
表2 治疗效果及死亡率统计
3 讨论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引起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主要原因。本文中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占45.59%。脑出血部位大部分分布在基底核、丘脑及脑干区域,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常见部位一致。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部小动脉的纤维素样坏死或脂质透明性变,也可引起小动脉瘤或微夹层动脉瘤的形成,当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时,血压骤然升高,可引起血管或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形成急性多灶性脑出血[2]。另外,糖尿病等原发疾病引起的脑淀粉样血管病变、动静脉畸形、血液病、溶栓抗凝治疗、肿瘤等,也与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发病密切相关。
AMCH的临床表现与脑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3],并且表现为多灶性体征,临床表现由多个病灶决定。可出现两侧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障碍等症状和体征,同时由于多灶性的特点,不易发现定位体征或某些体征被掩盖有关。因此诊断AMCH不能单凭体征判断,必须综合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
[1]陈清棠.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17.
[2]吴章松,谭守文.急性多灶性脑出血30例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0):998.
[3]王定佑,陈俊斌,何小燕.急性多灶性脑出血44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