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脉压老龄患者降压80例临床分析
2012-07-25丁宝锁王艳飞张丽丽赵文萍
丁宝锁,王艳飞,张丽丽,赵文萍
(1.曲阳县人民医院,河北 曲阳 073100;2.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老龄患者由于大动脉弹性降低,造成其高血压具有高收缩压、低舒张压、高脉压的特点。而且老龄患者因为肝肾功能减退,可致药物代谢或排泄减少,容易发生药物蓄积作用及产生不良反应。在治疗上提倡用药个体化,小剂量联合平稳降压。我院2010年8月—2011年5月对收治的高脉压老龄患者进行了小剂量联合降压治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阐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1年5月收治的老龄高脉压患者80例,所有高血压患者都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的诊断标准。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60~80岁,平均(66.16±3.25)岁;病程5~35年,平均(14.87±5.25)年。入选患者为知情同意自愿加入,两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80例老龄原发性高脉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复方降压片降压治疗;治疗组(40例)采取个体化联合降压,使用小剂量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每日1次,卡托普利12.5mg,每日3次,双氢克尿噻12.5mg,每日2次进行降压治疗。于降压治疗前、经降压治疗2周后分别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同一时间连续测量3日,每日1次,取平均值。并查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作为安全指标。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Excel数据库,采用t检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的计量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收缩压下降显著,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舒张压较治疗前略有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mmHg)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mmHg)
注:*两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收缩压舒张压161.6±25.776.5±15.6*144±16.374.5±15.875.6±14.7治疗组 40 收缩压舒张压162±26.277.8±14.8*137±14.7*
3 讨论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老龄患者高脉压是高脉压疾病的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其发病机制、疾病特点和治疗方法,都和中青年不同,是心血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收缩压常规认为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明显高于舒张压,可作为预测血管性疾病的因子,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表现较为明显[1,2]。但是随着近几年对脉压差(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的研究逐渐加深,得出了随着脉压差的增大,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同时增大了[3]。
正常脉压差为20~60mmHg(2.67~8kPa),脉压差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心率、血管顺应性、心搏输出量、年龄和反射波等[4],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加大,患者体内动脉的内膜中层的弹性也随之减退,大动脉的顺应性也随之也下降[5]。由于动脉硬化的产生而导致动脉血管的缓冲功能减退,脉搏波的显著增大,反射波也提前,最终导致了收缩压的升高,舒张压的相对下降,脉压差也增大了。最后发生了心室壁的肥厚和心肌重构。心肌的血流灌注主要依靠左室舒张压与主动脉舒张压的压力差,但脉压差的增大造成了冠状动脉血管的供血不足。本组研究通过使用小剂量联合降压治疗使患者血压平稳下降,使患者血压保持平稳,临床症状改善。
老龄患者高脉压具有其自身特点,因此临床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老龄患者的血压异常波动情况,要首选长效制剂,尽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要从小剂量开始应用,并要联合用药,药物的种类、剂量和时间要调整,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达到平稳降压,最终实现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减少靶器官损害,提高临床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
[1]SAGIE A,LARSON M G,LEVY D.The natural history of borderline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J].N Engl J Med,1993,329:1912.
[2]嘉勉.收缩压是男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最好预测指标[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6(6):15-18.
[3]薛静.脉压、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34.
[4]闫军让.脉压差变化对预测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29(1):52-54.
[5]叶健烽.脉压差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学,2006,12(4):3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