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教学对戏剧元素应用的研究
2012-07-24王明利
王明利 张 戈
(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法语系,北京 100024;2.中国传媒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24)
1.引言
戏剧又被称为“舞台艺术”或“演员艺术”。围绕着演员的表演,戏剧包含文学元素(剧本)、音乐元素(音乐伴奏、音响效果及戏曲、歌剧中唱腔等)、美术元素(布景、灯光)、舞蹈元素(演员动作、姿态)等多种元素,是一种综合艺术。近年来随着交际教学法在外语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戏剧活动在外语课堂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口语课中,戏剧表演和角色扮演(jeu de r le)深受学生的欢迎,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克服羞涩、紧张等心理障碍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戏剧活动并非只有戏剧表演这一种形式,还能将不同的戏剧元素(如角色、动作、表情、剧本等)分别融入到传统教学环节,形成多种多样的带有戏剧色彩的课堂活动,给传统的教学环节添加趣味性,以达到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
2.戏剧元素在课堂中得以广泛应用的理论基础
2.1 交际教学法和建构主义理论
交际教学法源于1972年Hymes针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而提出的“交际能力”。“Hymes认为:一个人要能够真正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外,还要具备在什么场合、对谁、用何种方式、说什么的能力,即交际能力。”(束定芳、庄智象,1996:203-209)交际教学法强调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加强对学生交流积极性的培养,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法中过于强调语法的重要性的思想,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使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知识、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初,交际教学法被引介到中国,并逐步在外语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然而,课堂环境有别于真实的交际场景,学生大多以完成任务的态度被动地参与课堂交际,导致学生脱离实际,机械地运用语法和词汇知识,当他们真正与外国人交流时,则会表现出对自己语言水平的不自信,不能灵活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缺乏应变能力和与人沟通的技巧。而戏剧活动则弥补了外语课堂教学的这一缺陷,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交际环境,并通过舞台效果、观众的反映等外界刺激,促使学生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做到将虚拟的场景最大程度地真实化,从而达到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
1966年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也充分证明了戏剧对于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意义。皮亚杰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吴承义,2005:53-56)。
2.2 多元智能理论
笔者在教授大一新生法语精读课时,曾经有一节课是讲授欧盟25个国家名词。由于涉及词汇过多,许多学生苦于没有有效的方法,记忆效果不佳。然而,20名学生中有一名女生将25个国家的名字编成了一部快板书,自己配上了一段音乐,在很短时间内就熟练地记住了这些单词。该生学习成绩中等水平,但却是全班中最快、最准确地掌握这25个单词的学生。这个实例说明了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结构、不同的思维方式、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在适当的外界刺激和自身努力的条件下,每个学生都能够借助自己的强项来补充或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才能。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博士提出的。该理论打破了过去人们对人类智能单一化的认识,将人类的智能拓展到包括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音乐韵律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人际沟通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等八个范畴。该理论否认传统观念认为的智商是衡量智力高低的唯一标准的说法,强调智力的多元化和差异性。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广泛性和多样性,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将戏剧元素融入外语课堂无疑是对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个全面的实践与论证。
3.戏剧元素应用于法语课堂的实例分析
3.1 通过手势和表情强化语言感知
田延明、王淑杰(2010)在《心理认知理论与外语教学研究》一书中曾经这样描述过人类的言语知觉:“一般言语交际主要涉及听觉、视觉、动觉等感觉,而其他感觉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言语知觉。言语听觉、言语视觉和言语动觉,从来都不说孤立存在的感知觉。在知觉口语或笔语过程中各种感官总是起着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作用。在感知口语时,听觉虽然重要,但在听的过程中实际上伴有一种言语动觉。正是在听觉和动觉的相互作用中人类才得以正确地感知言语。与此同时,听觉还常唤起相应的视觉形象。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不仅听声音,而且还会看到说话者的发音动作、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姿势。这些动作、表情和姿势,都能不同程度地传播一定信心,有助于语言知觉。”
将戏剧中的肢体动作和表情两个元素融入语音练习中,通过形象地表演单词含义,能达到有效记忆音素和单词的目的。例如,在讲解法语中的小舌音[r]这个音素时,老师可以举tigre[tigr](老虎)一词为例。之所以选择这个单词,首先因为其发音与老虎的叫声较为相近;其次,这个单词是非常具体的名词,便于学生进行联想和表演。教师首先领学生进行标准发音,然后加重词尾的辅音群[gr]以模拟老虎的叫声,学生在发音的同时需作出老虎的动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便将音素[r]这个新知识与已知的老虎的形象和叫声联系在一起,不仅记住了音素,还记住了单词。再如,rire[rir](微笑)这个单词同样可以用作学习小舌音[r]的例词。学生只需在拼读时作出微笑的表情,甚至夸张地发出“嘿嘿”的笑声,就将该词的含义表演出来了。
戏剧化的语音练习的优点首先是融合动作、表情和声音三种方式强化语言感知,并兼具较强的趣味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读单词,而是表演单词,夸张的表情和手势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智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其想像力和表演能力的机会。其次,在该练习中,为讲解音素的发音方法而给出的例词都是具体而形象的单词,学生借助表情和手势表演出单词的含义,能够帮助他们加深对单词的记忆,语音练习中的例词不再是无意义的符号,而是作为新的知识输入给学生。这个练习要求教师根据每个音素的发音特点,有针对性地筛选单词,尽量使发音和单词的含义联系在一起。
3.2 通过构建图式模拟真实场景
意义的信息是以相互联系的事实或概念网络的形式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这种网络即图式。1781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认知图示的概念,他指出概念并非孤立地存储在记忆中,而是相互联系,构成了反映现实中相互联系的事物的认知结构图式。相比于其他的教学互动活动而言,戏剧活动的优势就在于其人物角色、情节内容、场景变化等元素能够使学生“对过去的反应和经验进行积极组织”,在大脑中建立图式,然后对现有信息进行编辑、预知推断、整合抽象、调整补充,同时“激活百科知识图式,并把百科知识图式和语言图式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认知图式”(田延明、王淑杰,2010:172)。合理利用戏剧元素,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图式,能够激发学生主动调动记忆中所储存的知识,建构新的图式,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
3.2.1 事件图式
法语《全景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如下图式:
博物馆文物破坏案发生之前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为警察侦破案件提供了很多线索。笔者利用该事件图式,指定几个学生扮演犯罪嫌疑人角色,其他学生扮演警察,警察向嫌疑人提问,并从答案中挖掘疑点,最终判断罪犯身份。该图式只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背景信息,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去想像具体细节,填充“空位(slot)”(田延明、王淑杰,2010:174),结合语言知识完成口语表述。比如,戏弄新生活动发生的时间和参与的具体人物是该事件中的“变量”,也就是待填充的“空位”。当学生填充这个变量时,图式就被具体化了,当有足够的具体价值填充到一个图式的空位中时,图式就被激活,认知就实现了。
3.2.2 角色图式
法语虚拟语式的用法非常复杂,它表达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判断、主观情感以及客观事物存在的可能性。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场景练习虚拟式:在伊莎贝尔的婚礼上,宾客们全部都到了教堂,只有新郎Alex没有到场,不同的宾客对这一情况有着不同的反应,对新郎的去向有着不同的猜测。利用这个角色图式,让学生以不同的身份来表达想法,可以练习虚拟语式中可能性的表达法。
比如,新郎的母亲说:“Alex可能在路上堵车了……”
3.2.3 场景图式
下面这个图式可以用来练习过去时态的使用,讲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在这个图式中,人物(一对法国夫妇)和主要事件(回忆20年前的情景)是定量,场景是变量,每个场景又分别是一个二级图式,例如“在电影院”这一场景决定了夫妇谈话的主题是电影,可能是他们一起看过的第一场电影,或者是最难忘的一场电影,看电影期间发生了某些难忘的事情等等,二级图式的内容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想像力去填充。
布兰斯福德、巴恩斯、德尔柯斯以及维(Bransford,Barns,Delclos& Vye,1986)曾用惰性知识(inert knowledge)来描述那些在学校中学到的,却不能应用到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比如有的人通过了高级法语考试,但不能在巴黎进行正常的交流。外语教学极大地受到课堂环境的限制,学生在缺少真实的交际场景时,往往觉得“不知道说什么”,因此很难练习所学的语言知识。而戏剧活动恰恰以角色、场景、事件等元素给学生建构了丰富的信息框架,并利用信息“空位”激活学生原有的经验知识,给了学生发挥想像力的空间,有效解决了学生缺乏交际主题的困难,同时引导他们自然地利用语法和词汇知识进行口语表达。
3.3 表演经典戏剧实现中介性学习
除了在平时的课堂中进行简单的、有戏剧性的教学活动外,还可以在学期末组织大型的戏剧表演活动。通过表演经典的法语剧作,学生不仅丰富了文学知识,还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此外,戏剧的排练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需根据学生的需求给予必要就的指导和帮助。维果茨基提出的中介性学习(Kozulin&Presseisen,1995)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目前,维果茨基理论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观点就是应该给学习者复杂的、困难的、现实的任务,然后给予他们充分的帮助以完成这些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是主导,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激发,“他们主动思考,视学习为自己的责任,为完成交际任务与小组、与同伴积极协商、团结合作。”(束定芳、庄智象,2008:221)老师的角色也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知识的评判者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协助者,促进者和支持者。戏剧表演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活动,同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社会”环境,通过互助合作完成任务是该活动的重点,语言知识的积累则在潜移默化中完成。
4.戏剧元素融入法语课堂所达到的教学效果
4.1 激发多元智能,改善课堂互动
将戏剧元素融入教学活动能够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语言操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中国学生普遍性格腼腆,面对老师的提问常常是低头不语,避免与老师的眼神交流。很多学生即使知道答案,也出于紧张或低调而不愿意发言,这种心态造成了在中国外语课堂上普遍存在的冷场现象。戏剧元素的作用在于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将严肃的语言练习变得生动活泼,减少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感,并给语言能力稍差的学生展示自己综合才能的机会。当然,戏剧性的教学活动不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灵丹妙药,它只是为完成教学计划而设计的辅助性活动。教师最好让学生从刚刚接触外语时就应用这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逐渐习惯该教学模式,慢慢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想像力、表现欲,进而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此外,戏剧性的练习能够调动学生除语言之外的多方面的智能,发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发挥自身优势的舞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坐在讲台前的学生是学习者的角色,他们一般抱着被动接受的态度,这种态度直接影响他们掌握知识的效率;而站在舞台上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他们主动运用语言知识及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面对观众,他们会有一种紧张感、表现欲和渴望成功的迫切愿望,这种心理状态会激励他们发挥最好的状态,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观众的倾听和掌声也会给参与表演的学生带来强烈的满足感,并成为他们今后更加努力学习的动力。
4.2 提高文学修养,促进文化输入
交际教学法强调运用真实的语料作为教学文本,为输入语言知识而人为编写的材料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有一定的差异,学生只有从真实的语料中才能学到地道的法语以及原汁原味的法国文化。法兰西文学博大精深,作为真实语料的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为学生输入了经典的语言,但同时也因其语言过于经典而给学生造成了理解方面的困难。而戏剧的对白语言难度较小,并为学生提供了最接近生活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学到各种场合下的交际用语,提高学生的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另外,剧本通过各种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古往今来的法国文化和法国人的社会生活。因此,表演一部经典法国戏剧要比阅读一部经典文学原著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而综合了多种艺术手段的戏剧更能将作品中的文化信息全面而生动地输入给学生。
4.3 健全心智,开拓思维,培养团队精神
在一场戏剧表演中,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自己一技之长的机会。他们的表演才能、语言天赋、创作才华、丰富的想像力以及良好的组织能力被积极调动起来,融入到语言学习之中。从前期准备到正式登台演出,每个环节都离不开集体的协作,大家集思广益、开拓思路、互相探讨,既需要发挥个体优势,又要保持集体的凝聚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均得到和谐的发展。
此外,在戏剧性的课堂活动中,讲台变成了舞台,台上的学生变成了演员。在观众的注视和评价中,学生锻炼了勇气,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开朗的个性;台下的学生也一改原来事不关己的态度,成为严肃认真的“评审专家”,在观看别人表演的过程中,他们也学会了积极思考,客观评判,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耐心。
5.结语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其各种智能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得以激发和展现,从而达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目的。外语教师应该不断地吸纳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思考和尝试新的教学策略,用自己的智慧去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课程类型、教学内容和授课学时等具体情况而定。教师需要从实践中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建立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最终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和谐统一。
[1]Payet.A.ActivitéThéatrales en Classe de Langue[M].Paris:CLE International,2010.
[2]TAGLIANTE C.La Classe de Langue[M].Paris:CLE International,1994.
[3]Gaonac’h D.Théoriesd’Apprentissage et Acquisition d’une Langue trangère[M].Paris:Didier/Hatier,1991.
[4]Cuq J.P.Une Introduction à la Didactique de la Grammaire en Fran ais Langue Etrangère[M].Paris"Didier/Hatier,1996.
[5]Clerc,S.Apports de la Pratique Théatrale en Classe d’Accueil[M].Universitéd’Avignon Laboratoires ICTT et ICAR Lyon 2.
[6]田延明,王淑杰.心理认知理论与外语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8]罗伯特·斯莱文,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9]文秋芳.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10]龙梅,田洁.戏剧在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作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2).
[11]李继红.外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2).
[12]徐洁雯.戏剧表演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13]许葵花.外语教学中过程法戏剧表演的科学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3).
[14]王丽丽,周鑫.多元智能理论对创新教学反思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0.
[15]吴承义.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Sino-USEnglish Teaching,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