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2012-07-17杨润康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服药家属

杨润康 黄 芹

家庭干预是指对患者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疾病知识教育,或由医务人员定期家访进行干预性训练两者结合的方法,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在精神分裂症治疗及一些慢性病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们对社区内112例高血压患者在健康教育的同时采取了家庭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选择2007年8月至2009年9月在社区高血压门诊符合1级和2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按就诊时间的先后分为单号和双号,单号为干预组,双号为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6例。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家庭干预,对照组仅采用健康教育。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排除病例标准:①临界高血压患者;②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③并发严重的心、脑、肾损害的患者;④无法坚持治疗与不愿参与家庭干预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家庭干预内容及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医嘱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并给以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在上述基础上对干预组家属进行干预,干预内容包括:①认知干预:向家属宣教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包括高血压的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和治疗,识别并发症发生的先兆,提高家属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②心理干预:讲解心理、情绪对高血压的影响,对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减少家属的应激、焦虑情绪,为患者营造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在患者焦虑、烦躁时能给予关心、理解、支持,避免其情绪激动。③行为干预:改变家庭不良生活方式,讲解饮食,特别是食盐、酒的摄入控制对高血压的重要性,讲解坚持服药治疗的意义,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工作,督促患者坚持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定期来院复诊等。由专职人员采用电话或门诊复查等形式对患者和家属每月随访1次,并根据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对患者和家属循序渐进进行指导,每次随访记录患者的血压、服药等情况。

1.2.2 观察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血压水平、服药依从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依从性判定: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天数大于总天数的80%为依从性好,小于80%为依从性不佳[3]。最后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3 评定方法 我们把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称为显效降压,显效降压率(血压值为显效降压的次数/测血压的次数)90%以上为稳定,90%以下75%以上者称为基本稳定,75%以下者称为不稳定。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收缩压平均下降(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mmHg)干预组 56 29.6±11.2 13.6±3.4对照组 56 20.5±8.9 7.9±2.1 t 4.13 5.21 P <0.05 <0.05

2.2 两组患者血压稳定性的情况 血压稳定和基本稳定的患者,干预组有53例,对照组有42例,经χ2检验,P<0.05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的药物治疗依从情况 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试验组有54例,对照组有49例,经χ2检验,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8,P >0.05)。

3.讨论

家庭干预对老年患者血压的影响干预组与对照组血压控制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高血压不仅靠药物来控制,实施家庭干预对患者的饮食控制、食盐控制、服药的依从性、血压监测、心理状态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往往在食盐摄入减少时会使患者进食无味,有时难于坚持,家属的督促和坚持起到关键的作用。

家庭干预对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虽然试验组的依从性要好,但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常规健康宣教能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而介入家庭干预后效果更好。有研究表明,高血压能否有效的控制,主要是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问题[4]。尤其是门诊随访患者的依从性最差,从而导致血压控制不满意。有的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就擅自停药,有的因为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而不能坚持,导致长期药物治疗的无效,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和家属反复强调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总之,家庭干预通过对家人的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增强了家人对高血压病知识的认识,为帮助和督促患者控制血压提供了理论支持;医务人员定期家访,一方面有助于密切医(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提高降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于医务人员的定期家访和家人对高血压病认知的提高,可减少或避免家人的负面情绪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及时发现引起患者血压波动的不良情绪,如焦虑、烦躁、愤怒等,并给予关心、理解和疏导,及时缓解或解除患者这种不良情绪,给患者营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利于血压的稳定。

家庭干预透射着社会和家人对患者的关爱,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血压的稳定性和降压的有效性、安全性。

1 张秀芬,李素平,常娇.家庭干预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13):10-12.

2 李峥,DavidArthur,王志英,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教育干预的效果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481-485.

3 戴俊明,傅华,沈贻谔.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3):143-145.

4 陈首英,尹博英,李贞洁,等.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因素调查[J]. 高血压杂志,2003,11(5):486-488.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服药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