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的影响

2012-07-17郑永咏齐云萍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呼气血气呼吸衰竭

郑永咏 齐云萍 张 莉

本文仅对运用NPPV治疗AECOPD的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变化,了解NPPV治疗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择本院干部科2009年元月至2011年9月住院确诊为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40例,均符合慢性阻塞肺疾病诊断标准(WS 318-2010)[1]。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BiPAP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0例: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61~93)岁,平均年龄77±9岁。对照组20例: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0±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入院时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作常规的抗感染,支气管护张剂、袪痰、氧疗(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2L/min)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工作模式选择压力支持+压力控制+呼气末正压(ST模式)[2],辅助压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从低水平逐渐增加到患者能耐受。初始吸气压(IPAP)为6cmH2O(1cmH2O=0.098KPa),呼气压力(EPAP)为4cmH2O,然后以每次1cmH2O的水平增加,逐渐增加至IPAP为(12~16)cmH2O,EPAP为(4~8)cmH2O。呼吸频率(BREATH)12~18次/分;吸呼比(INSPIRATION)为33%左右;吸气斜率(I-slope S)为(0.5~0.8)秒;呼气斜率(E-slope S)为(0.8~1.2)秒;触发灵敏率(Trigger)为2;呼吸机给氧流量为5L/min。早期持续通气12小时/天以上。患者上机前及上机后72小时分别测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氧饱和度。计量资料以均数上标准差表示,用SPSS10.5统计软件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治疗中取得一定的效果,它改善了AECOPD的通气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还减少了转入中心ICU治疗的患者。但目前NPPV治疗AECOPD呼吸衰竭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表1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

表2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分析变化

治疗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和表2。

3.讨论

本文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NPPV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治疗前后pH、PCO2、PO2、HCO3及 SaO2%均有差异(P <0.05)。表明 NPPV治疗比常规治疗更能改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PCO2及PO2,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证实了NPPV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实用性。NPPV治疗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为:首先增加肺泡通气,改善呼吸机功能和降低呼吸功耗,纠正高碳酸血症;其次呼气末正压使AECOPD患者萎陷的肺泡处于扩张状态,增加气体交换及氧合并通过克服内原性呼气末正压(PDDPi)降低呼吸功耗,改善呼吸肌疲劳[3]。

应用NPPV治疗AEVOPD并Ⅱ型呼衰患者能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纠正缺氧,减少二氧化碳潴留,不失一项有成效的治疗。

1 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53-460.

2 宋志芳主编,实用呼吸机治疗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北京2009年5月第一版,379-380.

3 谢美云,武希强,潘素素等.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併Ⅱ型呼衰衰竭,血气、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9(12):1141-1142.

猜你喜欢

呼气血气呼吸衰竭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浅谈急诊科POCT血气分析仪及血气标本质量控制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呼气中挥发性标志物的筛选
黑珍珠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