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愤启悱发”说与“ARCS”模型:论英语口语教学学习动机的激发

2012-07-12胡光明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英语口语学习动机动机

胡光明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外语与公共教育学院,江苏 无锡 214028)

一、“愤启悱发”说与启发式教学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有一句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返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

将孔子的语录和朱熹的注解用白话文来拆解,意思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到学生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从而着急、郁闷的时候,就不去启示和开导他;不到他已经大概知道了某一道理,却纠结于无法正确表述时,就不去告诉他正确的表达方法。如果将知识比作一个四方体,在学习中如果学生了解到了它的一个角,却不能触类旁通另外三个角,那么就不要再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了[1]。

孔子的这句话是“启发”和“举一反三”两词的由来,也是我国古今教育界人士奉为圭臬的关于启发式教学的经典论述。这一教育理念被孔子之后的教育大家不断地充实和丰富。如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所论:“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他指出教师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像射箭一样引而不发,即不断地启迪、引导学生,却不能越俎代庖地替学生去表达。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则在《礼记·学记》中总结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他强调教师要善于举例、善于提供理论实践的情景,但不能强迫学生服从;治学严谨却并不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启发而又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近所学、自由发挥、自主思考。

上述这些论述可看作是孔子“愤启悱发”说的延伸,重点均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观察学生的状态、掌握引导的时机、提供适用于理论的情境,从而达到启发式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诚如叶圣陶的论断:“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2]”。

二、学习动机激励理论与ARCS模型

以孔子的论断为基础,英语口语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使学习者从“想要交流却不知从何说起”的“愤”的状态,经由“知道该表达什么意思却不知怎么说”的“悱”的状态,最终达到“流畅、准确、得体地用英语口语表达思想或与人沟通”的“发”的目标。而这一过程中,为了达到“发”的目的,“愤”和“悱”的状态是不可省略的。事实上,也正是“心求通”的动机才能触发“口欲言”的动机,进而通过教师的启发和个人的领悟学习及训练,才可能实现“达其辞”的成效,这充分体现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英国学者Williams和Burden将动机定义为“一种认知和情感上的唤醒状态;这种状态导致一种有意识的行动决定,并带来一段时间智力或体力上的持续努力,从而达到预设的一个或多个目标”。他们认为动机是受外部环境和条件影响的,并且因人而异。从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出发,他们将动机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做某事的原因——决定做某事——保持努力[3]。

美国教育技术专家Spitzer认为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注意力和参与度,从而改善学习效果。现代教育技术界对教学的动机激励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例如美国成人教育专家Wlodkowski的时间连续动机模式(The Time Continuum Model of Motivation),认为动机设计应包括在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因此动机因素设计应不仅仅是课程开始时的刺激诱导,而应是针对课程活动的过程、评价和反馈来进行全盘性的规划;Spitzer的超级激励法(Super Motivation Approach)则认为有利于激励学习的环境可通过人为创造,在行动、错误容受度、乐趣、衡量手段、多样性、回馈、选择、认知、社交互动、挑战性这十个方面均可有激励学习者学习的因素,这些因素的有机结合将使学习产生更大的效能[4]。

能够更加系统地将学习动机原理整合到教学设计过程的学说,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Keller的ARCS模型。这是他在1983年以他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系统化设计模式为基础,整合动机理论的相关论点所提出的动机模型。他认为传统以来的教学设计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关注太少,任何一种教学设计所开发出来的课程,若无法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或专注,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Keller期望教育工作者采用ARCS动机模式,针对学生动机需求,确认与了解教学的设计策略,以激发学习动机,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与表现[5]。

ARCS模型将与学习紧密相关的动机因素归结为四类,即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action)。该模型强调引起学习者学习的动机必须配合此四要素的运用,才能达到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以下将结合英语口语教学,进一步阐释ARCS模型的运用及其对学习动机激发的指引作用。

三、ARCS模型在英语口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Keller的一张“ARCS模式子分类对照表”向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经过Keller及他的合作者实践证明,如果这些问题都能在课程设计中得到解决,那么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无疑将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根据表中所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可对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如下安排。

?

引起注意——吸引学生注意力,刺激学习好奇心。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这首先意味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英语口语的学习更多是通过“实践证错”的方式习得的,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应将讲授法和直观演示法的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留下更多的时间给学生,通过讨论教学法来进行全体讨论、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口语练习,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积累语言应用经验;采取角色扮演教学法来将学生放置在特定情境中,以培养他们用英语口语解决社交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应用,自主探索、互动协作,并完成既定任务。在多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对讨论主题、扮演角色、参与任务的反应,以便随时调整教学节奏、实施时间和任务难度,使学生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此外,充分运用文字、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英文歌曲、诗歌、幽默、绕口令等形式穿插进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中,都非常有助于将课堂教学内容以新奇、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的注意力时刻跟随每一个教学步骤。

切身相关——满足个人学习需求,产生积极学习态度。在备课阶段,英语口语教师要注意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已有知识结构相关的话题、情境和任务,以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产生学习需求;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提出模拟工作情景的任务,让学生了解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状态,促使他们把目前的学习和将来的职业生涯联系起来;在角色扮演或对话练习布置任务时,针对男女生、文理科生、学生外形和性格等不同特点分配角色,并因地制宜地提供道具,使学生自愿、积极、快乐地投入学习和练习过程中。

建立信心——积极反馈为主,呵护学生自信。美国心理学家Weiner认为人们在解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时,倾向于将其归结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原因。其中能力和努力两项属于内控因素,任务难度和运气则属于外控因素。Weiner的归因理论认为,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结果的归因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动机,影响他的行为、期望和情感反应。例如:把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会使学生感到满意和自豪;把失败归于内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内疚和无助感[7]。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失时机地给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以表扬和鼓励,帮助经过努力而未完全达到要求的同学分析原因,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并给予积极反馈,对没有完全努力因而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提出要求并表明自己对他们的信心,期待他们的改变和成长。让学生明白,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原因里,努力是最大的变量,自信源自于自律和自强。

感到满足——及时进行评判奖赏,提高学生自我认可度。课堂的奖励机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满足感至关重要。奖赏小奖品、自制的证书、某些表现突出的学生专有的小特权、评级、评分等均可。通过教师对学生表现实时评分、学生小组活动互评、自我纵向阶段评估等方式让学生从对比中增强自我认可度;在英语口语训练的环境中鼓励学生展现各自的才能(如歌唱、舞蹈、绘画、理解能力、反应速度等),通过教师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的口头正面评价和激励性语言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感;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更多地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纵向比较和评价,使学生对积累的进步保持积极感受;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尝试真正实现现实生活中的英语口语交际任务,使他们化所学为所用,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美国教育技术专家Heinich概括了成功教学实践所具备的六个特征:能够吸引学习者积极参与并交流沟通;提供多样化的重复练习,以提高学习者运用新知识、技能和情感学习的能力;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及时的强化与反馈;创造真实的情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8]。这六个特征均可以在ARCS模型指导下的英语口语教学中体现。在实施步骤设计方面,Keller认为具体应包括:了解并确定教学过程中的激励因素;分析学习者的性格,以明确他们的激励需求;确定教学材料及教学过程的特性及其与激励的相关性;选择适当的激励策略;实施激励及评价。

四、结语

以上从孔子的“愤启悱发”说着手,分析了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中的启发式教育理念,进而从学习动机激发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以Keller的ARCS模型为主的激励理论,并结合英语口语教学,从注意、相关、自信和满足四个层面探讨了课程教学设计中的激励因素设计。

古今中外,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一直在探索使“教”和“学”更为系统、高效、顺畅的方法。作为我国成就最为辉煌的教育家,孔子除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经典语录,还有诸如“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温故知新”、“叩其两端”、“循序渐进”等等不朽的教育名言。细细分析,这些名言无一不是以学生为主体来探究教学方法的。而已经名满天下、著作等身的Keller先生目前仍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开通了关于ARCS模式研究的专门学术网站(www.arcsmodel.com),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世人分享。

无论是“愤启悱发”说还是ARCS模型,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的、激励学习动机的教学方法,是英语口语教学中始终应该运用的。在系统的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既是原动力,又是驱动力。英语口语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激励时,要谨记将激励设计贯穿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保证学习者的认知和情感的平衡发展。这正如孔子在《论语·雍也》中的论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的教学设计的标准是:让学生从“想学”的动机到“好学”的情感,最终达到“乐学”的境界。

[1]李波.“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正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4).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C].北京:教育出版社,1980.7,721.

[3]Williams,M.&Burden,R.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4]Spitzer Dean.Learning Motivation[J].Educational Technology 1993,May:33-34.

[5]Keller,J.M.,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model of instructional design[J].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1987,(10).

[6]Keller,J.M.,&Suzuki,K.Application of the ARCS model to courseware design.In D.H.Jonassen(Ed.),Instructional Designs for Microcomputer Courseware.[M]New York:Lawrence Erlbaum,Publisher,1988.401-434.

[7]Weiner B.Principles for a theory of student motiv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with an attributional framework[M].Ames,CAmes.Research on Motivation in Education.1,Orlando,Fla.Academic Press,1984.15-38.

[8]Robert.Heinich.The Proper Study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M].Gary J.Anglin,Instructional Technology—Past,and Future,Englewood,Libraries Unlimited,INC,1991.

猜你喜欢

英语口语学习动机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初中生的我们怎么训练英语口语?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如何加强及应用英语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