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比较

2012-06-30肖鸿霖

当代医学 2012年33期
关键词:开腹胆囊出血量

肖鸿霖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均为临床常见的良性胆囊疾病,以往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是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主导方案,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和不便。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是近年来新型的一种胆囊切除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且可达到同样的手术切除效果。我科近年来采用MC治疗胆囊结石,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52例,均来自2009年5月~2012年5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均为胆囊结石且伴有急性胆囊炎患者,均排除伴有恶性肿瘤疾病及其他器质性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OC组合MC组,其中OC治疗28例(OC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2~70岁,平均(62.3±9.2)岁;病程2d~38个月,平均(9.3±11.2)个月;行MC治疗24例(MC组),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41~71岁,平均(63.1±9.5)岁;病程5d~41个月,平均(9.6±13.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MC组:采用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右肋缘下做4~5cm切口,依次将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切口,一般不将腹直肌切断,将腹直肌游离后牵向内侧,将腹直肌后鞘和腹膜切开即可,进腹后,常规探查胆囊、胆总管解剖关系,找到胆囊后,将胆囊底部夹住,用拉钩向切口下方牵引,使胆囊有一定张力,用纱垫从拉钩背面垫入腹腔,使纱垫较厚处位于切口下方,然后用盐水纱布将胆囊三角部及胆囊壶腹部垫起拉开,用卵圆钳将胆囊壶腹部夹住,分离胆囊动脉,在紧贴胆囊处结扎胆囊动脉,然后用手术钳将胆囊底部夹住,分离胆囊浆肌层并切开,在浆肌层深面围绕胆囊床进行逆行分离,最终将胆囊从胆囊床上游离至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口,然后切断结扎胆囊动脉及胆囊管。再次探查腹腔内部,看确定无胆汁渗出及出血后,缝合切口,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留置引流管。OC组:按照常规开腹手术进行胆囊切除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MC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切口长度均优于OC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胆囊结石患者手术情况(±s)

表1 两组胆囊结石患者手术情况(±s)

注:与OC组比较,aP<0.05。

住院时间(d)OC组 28 68±4 195±18 55.3±6.2 9.5±2.4 10.4±3.5 MC组 24 73±6 92±9a 24.7±2.9a 3.9±1.8a 9.2±2.1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排气时间(h)切口长度(cm)

2.2 术后并发症 OC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MC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手术副损伤3例(主要为胆管及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16.7%。M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OC组(P<0.05)。

3 讨论

胆囊结石临床较为常见,一旦发生炎症,很易发生坏死或穿孔。手术仍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的主导方法[1],传统开腹手术虽能有效切除病变,但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并发症严重,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和不便。MC是近年来新型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它较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且手术步骤与开腹手术基本相似,故手术难度较小,适合基层医院推广[2]。本研究结果显示,MC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切口长度均优于OC组(P<0.05),提示MC手术较OC创伤小、恢复快。从理论上讲,MC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应短于OC组,但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手术熟练程度及患者个体差异有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目前微创治疗的一种经典术式,它较OC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3-4],但LC对手术器械及手术技巧有较高要求,且手术需要CO2气腹,术后很易产生于气腹相关的并发症[5]。因此,笔者认为MC更适合基层医院治疗胆囊结石。本研究结果显示,M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OC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因手术过程中术野不清,对深部操作不便,导致手术损伤胆管及周围血管,而OC切口较长,术野清晰,从而其手术损伤低于MC治疗,因此,在行MC时,应尽量充分暴露术野,手术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手术副损伤,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术野不清、肠粘连严重患者,可中转OC治疗,以免延误患者病情。

总之,MC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1]陈志豪.新微创保胆取石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1):100-101.

[2]李丹,刘洋.两种老年糖尿病胆囊切除术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08,51(5):282-283.

[3]冷祯文,许玉友,颜惠华,等.小切口胆囊切除2850例报告[J].临床医学,2006,26(1):36-37.

[4]李留峥,罗开元,罗廷光,等.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预防和治疗[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5,11(12):853.

[5]李红,肖新波,邓巍.上腹部手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3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8,14(5):464-465.

猜你喜欢

开腹胆囊出血量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