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门诊应用抗生素临床观察500例

2012-06-30梁健麟梁燕玲

当代医学 2012年30期
关键词:大环内酯头孢菌素青霉素

梁健麟 梁燕玲

抗生素的合理运用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因素。虽然抗生素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治疗过程中疗效显著,但是鉴于小儿生理的特点,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同时也导致了耐药菌株的出现,由于小儿自身免疫系统的发育不完全,更加容易造成严重的损伤,而抗生素的滥用在我国各地基层医院非常普遍。为探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地区基层医院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对500例住院患儿抗生素使用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此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1~12月门诊西药处方500张,分别统计含抗生素处方百分比及注射抗生素和联合用药处方的比例,了解抗生素在临床使用的现状,分析抗生素在基层儿科应用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2 调查方法 按预先设计好的调查登记表认真填写,统计患儿姓名、性别、年龄、所用抗生素名称、用量、给药方式、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儿科门诊的疾病分布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上,其中呼吸道疾病占84.76%,消化道疾病占12.23%,治疗过程中抗生素使用率达70.80%。抗生素处方统计汇总见表1。注射用抗生素占总处方的50.42%,各类注射和口服抗生素在抗生素处方中出现的频率情况见表2、表3。在随机抽查的处方中,二联使用抗生素的处方占使用抗生素的58.77%,占有较大的比率(表4)。

表1 不同年龄段儿科门诊抗生素处方统计[例(%)]

表2 各类口服抗生素使用情况

表3 各类注射抗生素使用情况

表4 抗生素联合应用情况

3 讨论

按照抗生素使用原则,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从表l可以发现,门诊抗生素处方占总处方的70.80%,显著高于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医院感染药物应用率应控制在<50%的要求[1]。抗生素单用频率较高,而两种抗生素联合用药占抗生素处方的11.23%,未发现三联和四联用药。小儿一般性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使用单一的抗生素就可以取得理想的疗效,既可以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可以减少不良反应。

从表1可以看出,1~5岁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患儿比例明显增加,相应抗生素的使用率也大幅提高。从使用的注射抗生素来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占首要地位,在β-内酰胺类中以头孢呋辛使用频度最高。调查发现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毒副反应较大的抗生素均很少使用,说明本院儿科医生在抗生素的种类选择上也已经注意到了这几类药物的毒副反应。

口服给药中头孢拉定使用频率最高,头孢拉定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强。其次是克林霉素,其原因可能是该药是大环内醋类一个较新的品种,具有口服吸收快、组织分布广、半衰期长等特点。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儿科门诊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用量已远远超过青霉素类。因为大环内酯类和头孢菌素类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和组织浓度高、半衰期长、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少。相比较而言,青霉素临床应用效果不稳定,而且风险性较高,因此在儿科门诊中已经很少应用。氨基糖苷类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在儿科治疗过程中已未见使用。

从表4可以看出,儿科门诊联合用药基本上都是大环内酯类与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的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是快速抑菌剂,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是繁殖期杀菌剂。如果先应用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再应用大环内酯类,此联合用药不会出现拮抗现象,属合理用药。

综述所述,我院的门诊儿科抗生素的使用率为70.80%,使用情况不尽合理,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抗生素的应用是把双刃剑,要合理使用,切勿滥用[2-3]。只有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抗生素的效用,保证患儿安全。

[1]夏国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4:90-92.

[2]赵倩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1,1(5):30-31.

[3]吴思凤.浅析基层医院临床应用抗生素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当代医学,2012,18(8):149.

猜你喜欢

大环内酯头孢菌素青霉素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2012—2016年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SCD和室性心律失常风险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注射青霉素前为什么要做皮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