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片法检测阴道分泌物霉菌的质量探讨

2012-06-30张红阮小虎李红妮

当代医学 2012年30期
关键词:染色法革兰氏霉菌

张红 阮小虎 李红妮

霉菌性阴道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霉菌性阴道炎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已经成为妇科门诊的常见病[1]。真菌学的检验常有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法。直接镜检方法简便,可快速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在临床中使用最为广泛。

阴道分泌物检出的霉菌多为白色念珠菌,人类致病也多为白色念球菌。提高检测质量非常关键,日常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现总结供大家共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门诊和住院妇产科就诊患者10664例。

1.2 仪器及耗材 显微镜、无菌棉签、一次性塑料试管、载物玻片、无菌生理盐水。

1.3 标本采集 阴道分泌物标本由妇产科医生采集。无菌棉签于阴道后穹部、宫颈管口等处取材,取材后将取样棉签插入约0.5mL盐水的试管中,保温立即送检[2]。

1.4 方法

1.4.1 盐水法 将送检的标本混匀涂于载物玻片上, 镜检。

1.4.2 10%KOH悬滴法 滴加10%KOH悬滴、镜检。高倍镜下见到单个或成群卵圆形、无色透明的孢子,常为芽生或链状、分枝状。即可报告“检到霉菌”。本方法简便、快速,是目前检验科常用的方法。

1.4.3 革兰氏染色法 若取分泌物涂片行革兰氏染色油镜检查,形态为卵圆形革兰氏阳性孢子或为芽细胞的假菌丝,单个、呈链状或分丝状,更加准确。

2 结果

近几年检测阴道分泌物标本10664例,检出霉菌1421例,占检测总数13.33%,可见霉菌感染率较高,提高霉菌检测质量尤为重要。

我们对阴道分泌物霉菌检测进行了3种方法对比,结果如下。

2.1 盐水湿片法与革兰氏染色法对比。取湿片法检测霉菌为阳性100份标本,后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其对比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结果无显著差异,湿片法准确度为100%。

2.2 10%KOH悬滴法与革兰氏染色法对比。取10%KOH悬滴法检测霉菌为阳性100份标本,后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其对比结果见表2。

表1 湿片法100份阳性标本后经革兰氏染色法结果对比

表2 悬滴法100份阳性标本后经革兰氏染色法结果对比

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结果无显著差异,10% KOH悬滴法准确度为100%。

2.3 进行了随意抽取100份标本同时进行湿片法和滴加10%KOH溶液湿片法比较,其对比结果见表3。

表3 两种方法的比较

结果显示,盐水湿片法检出阳性率低于其他2种方法,有漏诊,滴加10%KOH溶液悬滴法提高了检出阳性率,准确度为100%。

3 讨论

3.1 10664例,霉菌检出阳性率为13.33%。盐水湿片法与革兰氏染色法有差异,前者检出阳性率低于后者。滴加10%KOH溶液悬滴法提高了检出阳性率。悬滴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真菌的检出率与检出方法有关。合理取材、规范操作、熟练技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阳性率。

3.2 为保证阴道分泌物检测霉菌的质量和提高检出阳性率,本研究采取以下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3.2.1 标本采集 (1)阴道标本采集前1d禁性交、阴道灌洗、阴道检查等。

(2)取标本部位要得当,尽量深部取材,宫颈口处最佳。

(3)使用的棉签、生理盐水、一次性试管要求无菌或未被霉菌污染。接检标本及时检验,放置不超过2h,禁止冰箱冷藏或冷冻保存。

(4)标本采集后用生理盐水稀释时,生理盐水用量控制在0.5mL内,以免将标本过度稀释降低检出阳性率。

3.2.2 标本镜检 (1)涂片厚薄适中,不要太薄。先低倍镜检,观测大于50个视野。初步确定有或无霉菌均要转高倍镜检,观测大于50个视野。报告以高倍镜视野为准。

(2)对湿片法镜检真菌的方法进行了改良,即滴加1.79mol/L KOH溶液,提高了阳性率。盐水涂片镜检,高倍镜下初查,如未发现,于载玻片上滴加10%KOH溶液一滴混合,再在高倍镜下复查,报告之。

(3)熟练掌握霉菌在湿片中的形态特征,并要准确区别与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差别。同份标本两位技术熟练人员同时检测效果更佳[3]。

(4)盐水涂片镜检,高倍镜下初查,如未发现,于载玻片上滴加10%KOH溶液一滴混合,再在高倍镜下复查,报告之。

(5)霉菌感染时,阴道清洁度常为Ⅲ~Ⅳ度,故清洁度高时更应重视霉菌检出率。

[1]姚玲.臭氧在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6):100.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 0 0 6:10.

[3]彭丹红,任幕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病固有免疫机制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4:287-289.

猜你喜欢

染色法革兰氏霉菌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抗酸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分枝杆菌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草莓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鉴定
PCR技术、抗酸染色法在肺结核病理学诊断中应用比较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青霉菌柚苷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