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有效整合

2012-06-24刘俊秀

知识窗·教师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案例设计空间与图形信息技术

刘俊秀

摘要:本文以小学数学课程“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空间与图形”整合的模式,并以六年级(上)“圆的面积”内容为例,设计了信息技术与“空间与图形”整合的教学案例。

关键词:信息技术 空间与图形 案例设计

“空间与图形”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主要内容涉及现实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小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时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最好用直观手段再现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知识。

一、小学数学课程“空间与图形”简析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图形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和位置等。虽然图形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但图形的特征和性质等相关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运用信息技术,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如概念的理解、公式的推导等,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空间与图形”整合模式

“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以图形的性质和相关量的公式推导、应用为主。因此,教师往往把“空间与图形”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采用“演示—讲解”的教学模式,即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图形、图画、动画、视频和声音等形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几何图形的结构,有效地分解、组合、分析几何形体。再加上教师的问题引导以及一定的讲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案例——以“圆的面积”为例

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是“空间与图形”内容中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大多数学生难以对“化圆为方”形成直观的想象,而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就能直观地呈现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以下是笔者设计的教学案例。

1.回顾已经学习过的图形面积公式

笔者先提出问题:“在学习圆的面积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图形?它们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这些公式又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在学生讨论后,笔者再演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公式以及它们的推导过程。

2.借助多媒体,展示圆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

在这一阶段中,笔者先提出问题:“大家熟悉了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后,再来思考一下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笔者一边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圆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一边进行讲解:

(1)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化圆为方”的过程。①把圆分成8等份,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②把圆分成16等份,引导学生比较图形的变化;③把圆进一步细分为32等份,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过程,学生从这种逐步深化的方式中自然得出“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近似长方形的曲边也就越直,就越接近于长方形”的结论。

(2)引导学生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明确“图形变了,但面积大小不变”的观点,也就是说,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和原来的圆面积相等。然后,笔者再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圆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C/2=πr),宽相当于圆的半径(r),从而轻松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即S=πr×r=πr2。

(3)最后,笔者再选择一些与圆面积有关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红旗二校)

猜你喜欢

案例设计空间与图形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探究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中的运用
重庆市政府债务风险案例研究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教学
案例教学法在VB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在几何图形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一对一个性化教学对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案例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