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对企业知识获取和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制造类企业及其客户角度的实证分析

2012-06-23王立生王益民

东岳论丛 2012年12期
关键词:愿景维度客户

王立生,王益民

(1.山东大学 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山东 济南 250100;2.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一、引 言

近年来,Aurélie Brunie(2009)①,Antonio(2010)②,张方华(2003)③、韦影(2007)④、林筠(2011)⑤等从不同视角对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总体来看,很多研究还是在Nahapiet&Ghoshal(1998)提出的社会资本三维度基础上的验证性分析。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制造类企业与其客户的特定研究情境,拓展了社会资本三维度的内容,提出从企业与客户间的关系质量、企业与客户间的社会性互动和企业与客户间的认知三个维度来研究,其中企业与客户间的关系质量维度包括企业与客户间的信任、满意和承诺三个子维度;企业与客户间的社会性互动包括互动强度和互动质量两个子维度;企业与客户间的认知包括企业与客户间的组织距离、共享愿景和冲突程度三个子维度,并就社会资本各维度与知识获取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

二、理论拓展与假设构建

本研究遵循社会资本→知识获取→创新绩效关系的分析路径进行概念模型和理论假设的构建和验证。

(一)逻辑框架与研究假设

1、关系质量与知识获取之间的关系及假设

Yli-Renko(2001)等学者认为,关系质量作为社会资本的一个维度,对组织绩效具有重大的影响,在知识交流和共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质量的三个子维度,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任、满意和承诺与企业知识获取的逻辑关系和理论假设如下。

(1)企业—客户间信任与知识获取

De Clercq(2001)和McEvily(2003)等学者认为组织间的信任能够提高知识共享行为的效率,提高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开放性,降低彼此知识保护倾向,从而提高彼此的知识获取。但Li(2005)的研究表明,信任与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转移绩效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Chiu(2006)⑥的经验研究表明,成员间信任与知识共享的质量之间正相关的假设得到支持。但是成员间信任与知识共享的数量之间正相关的假设没有得到支持。总体来看,多数关于信任和知识转移的理论和经验研究都支持信任与知识共享和转移之间的促进关系。本文基于制造企业与客户间关系的特定情境,构建如下假设:

H1a: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任程度越高,则越有利于企业的知识获取。

(2)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满意程度与知识获取的关系及假设

Lages(2005)⑦根据葡萄牙出口企业的情况,对出口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满意程度与双方的关系质量以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林隆仪和李水河(2005)根据台湾地区交通部门的服务项目外包的161份问卷的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简单回归分析方法,对外包双方之间的关系满意与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双方之间的关系满意与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本研究基于制造类企业与客户间关系的特定情境,构建如下假设:

H1b:企业与客户对双方关系的满意程度越高,则越有利于企业的知识获取。

(3)企业与客户对双方关系的承诺与知识获取之间的关系及假设

Mäkelä&Maula(2006)认为承诺可为交易双方带来稳定且具保障的效果。De Clercq&Sapienza(2006)针对风险投资企业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组织间承诺与组织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Krause(2006)根据美国汽车行业和电子行业的购买厂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发展努力水平,对彼此关系的承诺和社会资本累积与购买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购买者承诺对成本节约与产质量量,交货的及时性和制造灵活性等方面的企业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影响。本研究认为企业与客户对彼此关系的承诺对于知识的交流也至关重要,因此,基于企业与客户的知识交流情境,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并希望得到支持:

H1c: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承诺程度越高,则越有利于企业的知识获取。

2、社会性互动与知识获取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假设

Breman(1997),Gupta&Govindarajan(2000)及Subramaniam(2001)等学者的经验研究证实了组织之间的互动强度与知识转移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Yli-Renko(2001)等关于社会互动与知识获取之间的经验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社会互动与知识获取之间的正相关关系。De Clercq(2006)根据风险投资企业的经验研究表明,社会互动与感知的组织绩效之间正相关(路径系数为0.14,p<0.05)。社会互动不仅促进知识的获取,而且能够提高企业辨别和评估外部知识的能力。为了更深入的研究企业和客户之间的社会性互动与知识获取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把企业-客户间的社会性互动分为两个子维度,从互动强度和互动质量两个方面来对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性进行分析。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2a: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强度越高,则越有利于企业的知识获取。

H2b: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质量越高,则越有利于企业的知识获取。

3、企业—客户间认知与知识获取

Dyer and Singh(1998)认为组织间在进行知识交流和共享时,将产生促进知识沟通并防止“搭便车行为”的自我防卫(self-enforcing)机制。Kogut(1996)认为,组织间的认知可以使组织在共同语言与共同愿景的环境下进行知识交流。Chiu(2006)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总体上与知识共享的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本研究提出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认知分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组织距离、共享愿景的意愿以及冲突程度三个子维度,相应的逻辑关系和假设构建如下。

(1)组织距离与知识获取

现有的研究表明,组织距离会影响知识转移的绩效,Simonin(1999)的经验研究表明,跨国公司与国外企业战略联盟伙伴之间组织距离能增加知识的模糊性,进而降低知识转移的绩效。李清晓和杨忠(2006)认为,组织距离会影响知识的因果模糊性进而影响跨国公司内部的知识转移效果。因此具体到制造类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如下假设:

H3a: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组织距离越小,则越有利于企业的知识获取。

(2)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共享愿景与知识获取之间的关系及假设

当组织间拥有共同愿景时,便能熟悉彼此行为而减少沟通误解,增加了交流思想与资源的机会。Ye(2005)的研究表明共享愿景与知识获取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Li(2005)⑧对共享愿景与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流入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也证实了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根据本文所研究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特定关系,提出如下假设:

H3b:企业与客户之间共享愿景的程度越高,则越有利于企业的知识获取。

(3)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冲突程度与知识获取之间的关系及假设

Rawwas(1997)认为冲突是企业组织间不满意的主要来源,并指出破坏性冲突(Destructive conflict)会造成绩效的降低。企业组织间冲突会引起彼此间关系的不协调、合作意愿的降低,进而降低企业组织的绩效。因此本文认为当企业与客户间的冲突越大,则越可能降低企业的知识获取。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3c: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冲突程度越低,则越有利于企业的知识获取

4、知识获取与创新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假设

Christine(2006)研究了网络内的外部知识获取与创新性的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结果证实了两者的正相关关系。企业从外部获取的知识可以从三方面为企业的产品创新提供动力:(1)通过增加企业可用的专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提高企业进行新的创新性组合的可能性;(2)通过降低产品的开发周期而加快产品创新的速度;(3)提高企业为客户提供新产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企业在与客户往来过程中获取的知识越多,则企业的产品创新绩效越好。

综合上述研究,本文的理论框架如下图1所示:

图1 社会资本与知识获取和创新绩效的概念分析框架

三、变量测量与数据收集

(一)变量测量

1、社会资本各维度的测量

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质量主要借鉴Li(2005)⑧,Chiu(2006),Lages(2005)等学者的研究,设计了16个问题来具体测量。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社会性互动主要根据Ye(2005)和De Clercq(2006)⑨等学者的研究,设计了8个问题来测量互动强度和互动质量。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认知主要借鉴 Simonin(1999),Wong(2005)以及 Merlo(2006)等学者的研究,设计了14个问题来具体测量。

2、知识获取的测量

本研究将知识获取界定为企业与客户在往来过程对相关知识的取得、理解和应用。本文根据Tsang(2002),Steven(2005)等学者的研究,设计了企业从客户方获取的关于产品制造流程的知识,产品开发的技术,产品功能改进的知识等5个条款来测量企业获取的知识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

3、产品创新绩效的测量

本研究根据Gemünden(1996)和Subramaniam(2001)等学者的研究,设计了企业从客户方获取的知识是否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客户方获取的知识是否有助于提高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等8个条款来测量企业获取的知识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

(二)数据与样本

1、数据收集

本次实证调研历时近半年,共回收问卷310份,剔除无效问卷72份,剩余有效问卷238。从问卷的地区分布来看,山东各地市共计116份,浙江65份,广东省25份,其他地方共计32份。

2、样本特征

从样本企业的性质分布状况来看,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和民营企业(含民营控股)所占比重最大,其中国有企业55家,所占样本比例为23.1%,民营企业有57家,所占比例为23.9%。其次是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6.0%和19.7%。其他性质的企业所占比例为17.2%。

从样本企业所属行业的分布状况来看,机械制造行业的企业为44家,所占比重为18.5%;电子通讯行业的企业为39家,所占比重为16.4%;家用电器行业的企业有31家,所占比重为13.0%;纺织类企业有29家,所占比重为12.2%;生物医药企业有43家,所占比重为18.1%;化工企业有15家,所占比重为6.3%;冶金能源企业有17家,所占比重为7.1%;其余20家,所占比重为8.4%。

四、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变量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运用AMOS5.0软件,基于固定负荷法,对信度和效度进行了分析。

1、信度评估

个别指标的信度评估就是要检验观察变项在其反映的因子上的标准化负荷量。结果表明所有指标的标准化负荷都在0.6以上,而且所有的标准化系数都具有很高的显著水平。因子信度用建构信度来衡量,结果表明建构信度的值在0.8以上,这表明各潜变量的测量表现出了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指标均可接受。

2、效度评估

聚合效度的评估,数据分析结果各潜变量所属的因素负荷都大于0.5的接受标准,显示潜变量具备聚合效度。而且各潜在变量提取的平均方差(AVE)在0.504-0.732之间,这表明测量指标的解释力超过其误差方差,各构思变量的测量有足够的聚合效度。

对于整体模型变量间的区分效度检验,本研究是求两两因子之间限制模式与未限制模式两者的χ2值的差,如果两者之χ2值的差异显著,则说明两因子之间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验证阶段的10个因子之间彼此区分效度良好。

(二)结构方程模型与假设检验

本研究运用AMOS 5.0统计软件,对理论模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估计,结果如下表1所示。

从结构方程分析的结果来看,复相关系数达到0.415,模型整体解释力较高。从绝对拟合指标来看,RM-SEA值为0.042,小于0.08的最高上限。GFI值为0.906,达到了0.9的标准要求;AGFI值为0.892,非常接近0.9的标准要求。从相对拟合指标来看,CFI值为0.941,IFI值为 0.938,超过了0.9的最低标准。NFI值为0.856,略低于0.9的最低标准。总体来看,理论模型数据检验结果较好。

表1 概念模型假设检验结果

从假设检验结果来看,企业—客户间关系质量与知识获取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得到支持,但是承诺与知识获取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支持(标准化路径系数为 0.041,P >0.05)。企业—客户间社会性互动与知识获取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互动质量和互动强度与知识获取之间的两个假设都得到了支持。企业—客户间组织距离与知识获取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得到支持,但是共享愿景与知识获取之间的假设关系在本研究中没有得到支持(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27,P>0.05)。企业知识获取与产品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五、研究结论与实务建议

通过理论推理和实证分析,结合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对管理实务的具体启示如下:

1.为了提高知识获取和创新的绩效,应适当把握与客户的关系质量

本研究证实了关系质量与知识获取之间的总体关系,但是关系质量子维度承诺与知识获取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没有得到验证。Yli-Renko(2001)的实证研究没有证实关系质量与知识获取之间正相关的假设,他们认为其中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较高的关系质量可能带来过度嵌入(0verembeddedness)的不利后果,过于紧密的关系反而会影响企业从其他知识来源的获取知识。第二个原因是关系质量达到较高的水平会降低监督的必要性,虽然较低的监督会降低知识交流的成本,但是也可能会降低知识的获取绩效。因此关系质量与知识获取可能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企业在与客户往来的过程中,对双方的关系尺度要有一定的掌控,关系过于亲密反而不利于企业的知识获取,也不利于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提高。

2.企业与客户间应加强彼此间的互动,以提高知识获取绩效

Yli-Renko(2001),Sapienza(2006)和Charle(2010)⑩等学者都认为,组织间或个体间的社会性互动有助于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也得出了与众学者相同的结论,互动强度和互动质量对于企业的知识获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说明企业与客户间保持频繁的彼此互动和较好的互动效果对于提高企业的知识获取和产品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3.应区别对待企业—客户间认知与知识获取的关系

本研究的实证结果总体上支持了企业—客户间认知与知识获取之间的逻辑关系。但是企业—客户间认知的三个子维度对知识获取的影响则各不相同。组织距离和冲突程度均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知识获取绩效。但是企业与客户间的共享愿景与知识获取之间的正向影响关系在本研究中没有支持。大多数学者认为组织间的共享愿景与知识获取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其中部分原因类似于Chiu(2006)的研究结论,他们认为共享愿景与知识共享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与知识共享数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本文的数据分析结果在某种程度支持了他们的结论,由此也许可以认为组织间的共享愿景对知识获取数量的影响不大,而对知识获取质量的影响更大。

综上所述,从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来看,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的知识获取和产品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具体过程中,还要注意社会资本不同维度的不同影响,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注释]

①Aurélie Brunie.Meaningful distinctions within a concept:Relational,collective,and generalized social capital.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09,(38):251 -265.

②Antonio Carmona- Lavado,Gloria Cuevas- Rodríguez,Carmen Cabello- Medina.Social and organizational capital:Building the context for innovation.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0,(39):681 –690.

③陈劲,张方华:《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0-120页。

④韦影:《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9期。

⑤林筠,刘伟,李随成:《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科研管理》,2011年第1期。

⑥Chiu,C.M.,Hsu,M.H.& Wang,E.G.Understanding knowledge sharing in virtual communities:An integration of social capital and social cognitive theories.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6,42:1872 -1888.

⑦Lages,Cristiana & Luis L.The RELQUAL scale:a measure of relationship quality in export market ventures.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5,58:1040-1048.

⑧Li,L.The effects of trust and shared vision on in-ward knowledge transfer in subsidiaries’intra-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5,14:77-95.

⑨De Clercq,D.& Sapienza,H.The creation of relational rents in venture capitalist- entrepreneur dyads.Venture Capital,2006,3(2):107-128.

⑩Charles Steinfield ,Ada Scupola ,Carolina López- Nicolás.Social capital,ICT use and company performance:Findings from the Medicon Valley Biotech Cluster.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Social Change,2010,77:1156-1166.

猜你喜欢

愿景维度客户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光的维度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