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2012-06-20王静霞
王静霞
(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江苏 徐州 221000)
腹泻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道感染性疾病之一,由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急性、慢性肠道感染[1]。其危害主要表现为传播速度快、流行面广、发病率高、治疗不恰当或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至今尚无有效可靠的疫苗,临床主要应用抗菌药物治疗[2-3]。为了解徐州地区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456例急性腹泻患者进行了肠道致病菌种类分布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456例腹泻患者的腹泻物为研究对象。患者诊断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4]。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性状发生改变,发病急,病程一般为5 ~10 d。采集患者新鲜粪便或者肛拭子样本,冷藏保存,在8 h 内,进行增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采集标准为:患者以腹泻为主要症状,24 h 内大便次数≥3 次,粪便性状异常(稀便、黏液便、水样便、脓血便等),排除已服用抗生素和不恰当服用化学物质导致的腹泻。
1.2 试剂
三糖铁琼脂、XLD 培养基、各种增菌液购自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各种显色培养基由法国科玛嘉公司生产。M-H琼脂由北京三药开发科技公司生产。志贺菌、沙门菌等的诊断血清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药敏纸片由英国 Oxoid 公司生产,细菌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采用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生产 ATB 细菌鉴定仪行细菌鉴定。
1.3 菌株的分离与培养
全部粪便或者肛拭子标本分别接种于琼脂、血琼脂平板、碱性蛋白胶上和TCBS,37℃培养18 h,挑取培养基上的单个可疑菌落分别接种于克氏双糖铁培养液中,37℃培养18 h,进行细菌鉴定。
1.4 药敏试验分析
采用药物纸片法。选择9种抗菌药物, 包括庆大霉素(GM)、阿米卡星(AMK)、头孢噻肟(CTX)、氨苄西林(AMP)、诺氟沙星(NFLX)、呋喃唑酮(FUR)、环丙沙星(CIP)、复方磺胺甲恶唑分散片(SMZco)及萘啶酸(NAL)。药敏质控菌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离鉴定
在456份粪便标本中,共检测出致病菌183株,总分离率为40.13%,其中产肠毒素大肠杆菌27株(占14.8%),假单胞菌23株(12.6%),志贺菌属61株(33.3%),副溶血弧菌属16株(8.7%),沙门氏菌属8株(4.4%),类志贺邻单胞菌12株(6.6%),豚鼠气单胞菌9株(4.9%),变形杆菌9株(4.9%),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8株(9.8%)。
2.2 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部分肠道致病菌对阿米卡星(AMK)、头孢噻肟(CTX)、诺氟沙星(NFLX)、环丙沙星(CIP)等抗菌药物较敏感。见表1。
表1 腹泻456例粪便标本肠道致病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3 讨论
感染性腹泻是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组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本研究结果显示, 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为志贺菌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部分肠道致病菌对头孢噻肟(CTX)、诺氟沙星(NFLX)、环丙沙星(CIP)、阿米卡星(AMK)等抗菌药物较敏感,而对呋喃唑酮、复方磺胺甲恶唑分散片、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因此,医生应根据腹泻患者菌群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避免出现二重感染[11],对治疗腹泻患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王红斌,甘绍伯.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4(6):364.
[2]李红玉,冀建香,龙军.志贺菌菌型分布和耐药性分析及治疗策略[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半月刊), 2007,13(03):67-70.
[3]王 芳,匡维华,黄小霞,等.医院致病菌对24种抗菌药物药敏结果与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1,28(3):397-400.
[4]魏承毓.我国感染性腹泻的基本状况与防控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12(3):1-3.
[5]何成诗.加味胃关煎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脾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