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
2012-06-20韩丽娜
韩丽娜,张 桂,徐 娟
(1.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呼吸科,江苏 南京 210002;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输血科,江苏 南京 21000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已经不再局限于以往治疗疾病,而是形成了预防和早期发现疾病的意识,随之而来的,进行体检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1]。血液检查是体检中的重要项目,其能够有效地发现体检者的潜在疾病。但是,我们在护理工作中也发现,有较多体检者在采血后会出现并发症,如晕厥、皮下血肿、感染等,其中以皮下血肿最为多见[2]。我院为了提高对体检者的护理质量,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20例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体检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体检者110例,其中男60例,女50例,年龄在16~77岁之间,平均年龄(48.57±8.66)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29例,大专及以上31例,初高中26例,小学及小学以下24例。实验组体检者110例,其中男58例,女52例,年龄在17~76岁之间,平均年龄(48.24±8.52)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27例,大专及以上33例,初、高中28例,小学及小学以下22例。
两组体检者的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体检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体检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加强心理护理:一般体检者在采血前均会有一定的紧张焦虑状态,其主要是由于对采血的恐惧、害怕疼痛、对采血不理解等导致。因此,护士要在采血前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告知采血的主要目的和积极的临床意义,其能够有助于发现多种疾病;讲解采血的步骤,尤其强调采血过程短和痛苦轻。同时还要让体检者认识到我们使用的采血器材均为正规厂家器材,绝对无菌,不会传播任何疾病。向体检者提供如何在采血中使用深呼吸和转移注意力等方法缓解疼痛。(2)提高护士对采血认识:采血部位:成人首选肘正中静脉,其次可选择贵要静脉、前臂头静脉和手背静脉;3岁前小儿一般首选头皮静脉。固定:对成人,护士要告知其采血中要固定采血侧肢体,以免造成血肿等;对小儿、不配合者要取得家属的配合,护士与家属一同做好固定。按压:采血针拔出后在针眼处立即用棉签进行直压法按压,保证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同时压住,按压时间为5~10 min,并同时抬高肢体,以减少皮下瘀血,按压力度不用过大。如体检者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障碍疾病,嘱其按压20 min左右[3]。观察:在采血结束后,护士要仔细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肿等情况,一般观察10~15 min后再让他们离开医院。(3)皮下血肿形成后处理:护士一旦发现有皮下血肿的形成,要给予及时的处理。使用冷开水浸湿的毛巾对穿刺点周围血肿处给予湿敷30 min,每3min更换1次毛巾[4],保证毛巾的低温度,这样能够促进血管收缩,减少血液渗透,抑制炎症发生,并降低体检者的疼痛。告知体检者如在采血后24 h才发现自己有血肿,要给予热敷,以促进血肿吸收。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体检者采血前的焦虑状态,采用数字评分法,10分为自己经历的最为严重的焦虑时刻,0分为完全没有焦虑状态。比较两组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形成率,由两名护士统计,准确记录。在体检完成后,由体检者评价对我院护理工作是否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取95%可信区间,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虑状态评价比较采用(±S)表示,各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皮下血肿发生率和满意度比较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²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体检者经过我院的综合护理,体检者采血前紧张焦虑状态明显降低,其采血后出血皮下血肿的例数更少,其对我院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各指标与对照组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体检者焦虑状态、血肿发生率和满意度比较(±s),[n(%)]
表1 两组体检者焦虑状态、血肿发生率和满意度比较(±s),[n(%)]
注:实验组焦虑状态低于对照组t=9.68,P<0.05;实验组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²=5.26,P<0.05;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x²=7.98,P<0.05。
组别 n 焦虑状态 血肿发生率 满意度实验组 110 2.11±0.34 2(0.18)107(97.27)对照组 110 3.02±0.55 8(0.73)93(84.55)
3 讨论
目前在体检中多采用真空采血器为体检者采血,其具有较多优势,能够有效地减少护士手部与污血的接触,避免护士触及到污血或者导致针刺伤。而且使用真空采血后抗凝更充分。但是,我们也发现,这种真空采血方法容易引起皮下血肿,血肿形成的原因较多,主要为护士操作不熟练、动作粗暴、反复穿刺、针管固定不当等[5]。
我院护士在体检工作中,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着重加强了采血前的心理护理、提高护士对采血的认识,并对皮下血肿形成后给予积极的处理。其中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体检者采血前和采血中的焦虑状态,提高其在采血中的主动配合能力,并有助于建立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护士对采血认识提高后,避免了盲目选择肘正中静脉,护士能够根据不同体检者,选择不同的穿刺点,妥善固定穿刺部位,并做到细致密切的观察,以及时发现采血后并发症;皮下血肿形成后的积极处理,可以减轻其疼痛,控制炎症的发生,使血肿吸收更加迅速,同时还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完整性和人性化,更加符合现代护理工作需求。
通过本次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体检者的焦虑状态降低,血肿形成更少,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与对照组各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了对体检者采血护理干预中采用综合护理,能够降低采血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1]王 倩,杨 阳,刘东宇,等.如何加强体检集体采血后的护理工作[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30(10):117.
[2]陈如燕,吴 英.体检人群静脉采血心理沟通的需求与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3):68-70.
[3]刘 岩,李 萍.无偿献血后形成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5):93.
[4]谷瑞金,赵立平.早期冷敷在药液外渗引起的皮下血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6):21.
[5]程久琪,张 帆.真空法周围静脉采血形成皮下血肿的预防与处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