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形切口V式缝合法矫正内眦赘皮同期重睑成形术效果
2012-06-20靳军华刘林嶓
靳军华,刘林嶓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郑州450052
内眦赘皮是存在于内眦部的一个蹼状皮肤皱褶,可遮盖内眦角和泪阜。内眦赘皮影响美观,严重者还给人以“内斜视”的假象。作者自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改良Z形切口V式缝合法矫正内眦赘皮21例,均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1例女性患者,年龄19~32岁,均为先天性单睑合并内眦赘皮,矫正同时行重睑成形术。
1.2 手术方法
1.2.1 切口设计 见图1A。患者平卧,设计重睑线,定出新内眦点A,自重睑线向A点弧形延长,重睑线与内眦赘皮上方交点为B点,自B点沿赘皮缘画出Z字的中轴至内眦赘皮下方C点,自C点折向下睑缘D点,C处拐角适度钝圆些,CD线根据术中可适当向外延长,C’点为C点附近一点,根据术中调整确定。
1.2.2 手术过程 自B点切开BC,然后剪开 CD和AB,充分分离松解皮下组织,仔细分离或离断错构的轮匝肌,将包括内眦的三角瓣轻牵向A点,与A点重合时皮瓣张力最小点即为C’点(图1B),根据松解后皮肤回缩归位情况适当修剪掉部分三角瓣ABC,若AC’缝合有张力,可将内眦韧带前支部分折叠以达到皮肤缝合无张力。缝合后内眦切口呈V形,常规切开法进行重睑成形。术后切口处涂四环素眼膏,小纱布适度加压1 d,术后5 d拆线。
图1 Z形切口V式缝合法示意图
1.3 结果 21例患者中全部内眦形成良好,泪阜外露适中,眼睛明显变大,仅3例在1个月左右时内眦切口发红变硬,3~10个月后完全消退,无明显瘢痕遗留,其余18例均获得良好效果。
2 讨论
先天性内眦赘皮是一种显性遗传病,东方民族常见,尤其是蒙古族,故又被称为“蒙古皱襞”。以往曾认为内眦赘皮是因为内眦部皮肤过多形成的[1],故有人在术中切除赘皮矫正,虽然短期内有所改善,但手术后不久又出现赘皮复发。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眼轮匝肌的错构和内眦韧带至皮肤的纤维连接才是内眦赘皮形成的原因[2]。因此手术中应彻底松解皮下结缔组织,分离或离断错构、错位轮匝肌纤维,使其归位到理想位置,并尽可能地减轻垂直方向的皮肤紧张度,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矫正内眦赘皮的效果,而且瘢痕不明显,不易复发。内眦赘皮的矫正术式繁多,常见的有Z成形术与Y-V成形以及Mustarde四瓣法。有些术式切口较多,容易留下切口瘢痕,有些术式在矫正严重的内眦赘皮时会因缝合后张力导致复发。最近周莉萍等[3]通过缩短内眦韧带,在减轻皮肤张力、避免切口瘢痕和防止复发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梁志伟等[4]用Y-V推进新月形去皮法矫正内眦赘皮,刘翠云等[5]应用改进的Z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该术式,该术式特点是运用了改良Z成形的切口设计方法,改善了内眦角垂直方向皮肤的紧张状况,同时彻底分离皮下的纤维结缔组织并分离离断错构、错位的眼轮匝肌,使皮肤彻底自然回位,根据回位后皮肤情况修剪掉部分鼻侧三角瓣,使得皮肤自然对合,无张力,减少了瘢痕形成的因素,缝合后仅形成V形切口,上方承顺重睑线自然流畅,下方接近眼袋切口位置,不易产生瘢痕,C点的钝圆形设计使得C’点位置可根据皮肤自然对位后确定,不形成C处需要修剪的尖端,且容易通过皮肤弹性将缝合后切口调整为V形。术后患者内眦赘皮矫正较彻底,瘢痕均不明显,重睑线对称自然,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1]赵宏武,宋建星.内眦赘皮的解剖成因[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1,7(4):215
[2]Lee Y,Lee E,Park WJ.Anchor Epicanthoplasty Combined with Out-Fold Type Double Eyelidplasty for Asians:Do We Have to Make an Additional Scar to Correct the Asian Epican-thal Fold?[J].Plastic Reconstr Surg,2000,105(5):1872
[3]周莉萍,张志华,李岩,等.改良鼻侧缝合点缩短内眦韧带矫正重度内眦赘皮[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6):838
[4]梁志伟,王玉柱.重睑术同期Y-V推进新月形去皮法矫正内眦赘皮[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5):622
[5]刘翠云,柳向东,黎俊霞,等.改进的内眦赘皮矫治术联合重睑成形术Ⅰ期成形[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