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商对内资零售业经营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2-06-14李勇坚王洋漾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内资零售业便利店

李勇坚,李 蕊,王洋漾

(1.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836;2.广东金融学院 经济贸易系,广州 510000)

自1992年外商正式进入中国零售业以来,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扩张,即1992年的试点开放、2004年的全面开放、2008年以来的第三次扩张。其中,2008年以来外商在中国零售业的投资规模、市场布局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动向,也引发了国内学术界和实业界关于外资迅速扩张是否会影响零售业的产业安全等争议性话题。本文的研究视角不同于已有研究之处在于,本文主要从实证的角度,关注外商在零售业投资的变化,及其对内资企业经营业绩的实质性影响。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外资在中国零售业的快速扩张引发了许多争议性问题,许多学者认为外资零售业在中国市场的迅速扩张行为将引发种种弊端。例如傅龙成(2012)认为,外资商业企业并购内资零售企业有“零售业倾销”的嫌疑,而且外资零售企业在某些业态上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50%,仓储超市和会员店的外资比例达到96%以上[1]。部分学者认为,外资在中国零售市场的迅速扩张客观上导致了中国零售业的过度竞争,对社会福利造成负面影响,例如苏梅梅(2004)认为,外资进入导致零售业的过度竞争,使得国内零售企业的利润率下降[2]。胡春燕(2006)认为,强势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可能使东道国市场的集中度提高,跨国零售企业可能会滥用市场势力,对东道国的社会福利造成负面影响[3]。邢孝兵(2005)认为,外资零售企业的高效率的购销经验将推动外资零售商占领中国大部分市场,构成中国零售市场的垄断[4]。李俊阳(2008)认为,外资在中国的加速扩张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零售业的产业生态,使得内外资零售商的差距逐步扩大,零售市场份额越来越集中于强势外资零售企业[5]。徐振宇(2008)认为,外资零售商的加速扩张加剧了制造商对零售的依赖,使得零售商和制造商之间的关系复杂化,大型零售商可能滥用市场势力限制竞争[6]。闫奕荣、樊秀峰(2011)通过定量考核外资零售企业对内资零售业利润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外资零售业营业额和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会对中资零售业利润的增长带来负面影响[7]。

部分学者认为外资在中国零售市场的快速扩张会促进中国零售市场的竞争,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如岳中刚(2005)认为,跨国零售商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客观上导致中国零售市场的集中度提高,促进了中国零售业的竞争[8]。杨军安(2010)通过实证分析证明,迄今为止外资零售业的技术溢出是存在的,外资的进入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内资零售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外资零售业在中国的采购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吸引了更多国内资金的投入[9]。

部分学者认为外资进入对于中国零售业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如王俊(2005)认为,外资进入中国零售市场客观上提高了中国零售业的规模经济壁垒,长期内会提高中国零售业整体的市场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短期内将导致国内零售业的过度竞争[10]。

整体而言,国内学者关于外资在中国零售市场的迅速扩张是否会导致中国零售市场的过度竞争、是否会形成外资垄断、是否对社会福利造成负面影响、是否影响国内零售企业的利润重新分配、是否危及国家经济安全等问题上存在争议,本文将避开抽象的产业安全讨论,而试图通过以经营业绩为切入点,以实证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解读上述问题。

二、外商在华零售业投资的新趋势

1.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市场份额逐步上升。从零售企业的数量来看,中国外资零售企业的数量由2000年的190 家增加到2010年的1 486 家,年均增长122.84%。相应地,外资零售企业占全国零售企业数量的比例也由2000年的1.9%上升到2010年的2.8%。

外资零售企业数量及其占零售企业总数量的比例

从零售企业的市场份额来看,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占中国零售企业销售额的比例由2000年的10.3%增加到2010年的12.5%,10年间增加了2.2个百分点。其中,就连锁零售企业而言,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的市场份额由2003年的13%上升为2010年的15%,截至2010年底,外资在中国23个省份有连锁零售投资,在12个省份的连锁零售市场份额超过10%,外资连锁零售企业在福建、上海、重庆、江苏、广东、贵州六个省份的市场份额超过20%。

2.业态种类越来越丰富,便利店成为外商投资的新兴业态。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按销售额计算,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的业态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型超市、百货店、专业店、综合型超市等几个主力业态。同时,外资连锁零售企业在加油站、专卖店、仓储会员店、便利店、家具建材店、折扣店等业态上的分布呈现初步扩大的趋势。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新动向是外资零售企业逐步进军便利店,在便利店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14%。随着沃尔玛、特易购等大型外资连锁企业进入便利店步伐的加快,外资零售企业在便利店业态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越来越多的外资零售企业选择同时经营多种业态,部分外资企业开始多元化经营,经营范围涉及商业地产业务。如下表所示,沃尔玛在经营大卖场和会员店等主营业态的同时,近年来开始投资社区店和便利店,并从事与商业投资相关的业务。家乐福旗下设立了大卖场、折扣店、生鲜超市三种业态,截至2010年底在21个省开设了176家店。特易购同时经营大卖场和便利店两种业态,截至2010年底在11个省开设了90 家店,同时成立了特易购中国地产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从事商业地产业务。

外资零售企业实行多业态、多元化经营

3.外资零售企业的经营业绩领先于内资零售企业,且差距逐步扩大。就利润率而言,外资零售企业的利润率远远高于同行业的内资企业,同时也高于全国零售企业的平均水平。2000年,外资、内资零售企业的利润率与行业平均水平基本持平;2000—2003年,外资零售企业的利润率明显低于内资企业和同行业平均水平;2004年以来外资零售企业的利润率明显超过内资企业和行业的平均水平,同时外资零售企业与内资企业和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

就单位面积销售额而言,外资连锁零售企业整体表现领先于内资连锁零售企业。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的单位面积销售额在2003—2009年期间一直保持不但高于内资连锁零售企业、同时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局面。就不同业态而言,外资连锁零售企业在大多数业态的表现上领先于内资连锁零售企业。外资连锁零售企业在便利店、综合型超市、大卖场、仓储会员店、专卖店等业态的单位面积销售额明显领先于内资连锁零售企业,在折扣店的单位面积销售额方面内外资连锁零售企业持平。就人均销售额而言,外资连锁零售企业(86.55 万元/人)的整体表现逊色于内资连锁零售企业(142.73 万元/人)。但就具体不同的业态而言,外资连锁零售企业在便利店、综合型超市、大卖场、仓储会员店、百货店的人均销售额明显领先于内资连锁零售企业,其中,在仓储会员店这一业态,外资连锁企业的人均销售额远远超过内资连锁零售企业。

4.引入自有品牌,开展网上零售业务。近年来,外资零售企业越来越多地引入自有品牌,自营业务能力提高。截至2010年底,沃尔玛在全球有55个自有品牌,引入中国的自有品牌数量已经超过10个,涉及的商品种类接近50种;家乐福已有超过450种自有品牌;大润发的自有品牌超过600种。近年来,家乐福、沃尔玛、欧尚、成都伊藤洋华堂等都已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始实施网络零售业务。其中,沃尔玛开展网络零售业务的动作最多,不仅开通山姆会员店的网上商店,还注资京东商城、投资1 号店,在网络零售业务领域做了大量工作。

5.地区扩张加速,便利店领域竞争激烈。近年来,外资零售企业通过抢滩二三线城市的方式加速地区扩张。例如,2008—2009年,家乐福在二线城市新开设6 家门店。2009年1-6月,沃尔玛新开设的30 家门店中有29 家分布在二三线城市,截至2009年6月底沃尔玛在三线城市的门店数量达到20 家。2009年1-3月,特易购新开设的7 家门店中有5 家分布在二三线城市。便利店成为外资新近进入的一个领域,竞争日趋激烈。2009年,沃尔玛在深圳试运行“惠选”便利店,沃尔玛在美国本土也未曾实践过这一经营模式。华润万家计划收购中石油旗下的11 000 家加油站的便利店业务,截至2010年底,以便利店为主营业务的罗森在上海拥有330 家门店,目前罗森大幅度调高在中国的扩张目标,计划到2020年便利店总数达到10 000 家。

三、外资零售企业扩张对内资零售业经营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

针对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在中国零售业的迅速扩张,以及外资零售企业的经营业绩普遍好于内资企业的问题,国内业界人士普遍对外资零售企业是否导致内资企业的经营业绩下降、是否挤占内资企业的市场份额等问题存在许多争议,为此,本文使用计量分析方法,分业态、分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试图从实证分析的角度重新解读上述争议。

1.外资零售企业扩张对内资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的影响。本文以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为自变量,以内资连锁零售企业的单位面积销售额为因变量,分别使用全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省际面板数据、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八个业态(便利店、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加油站、专卖店、家具建材店)的面板数据,使用Eviews 3.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第一,省际面板数据。以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为自变量(WAIZI),以内资连锁零售企业的单位面积销售额(DWMJXS)为因变量,根据2006—2009年30个省份的外资企业销售额与内资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的面板数据,考察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设立如方程(1)所示的检验方程,其中Ci是系数。

基于30个省份的数据,利用固定效应估计得到的统计指标符合相关的统计规定,结论可以采纳,即就30个省的面板数据而言,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与内资零售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的相关系数为-0.02,说明二者呈现微弱负相关的关系,即外资零售企业的扩张对内资零售企业的单位面积销售额的影响为反方向的,而且这种影响非常微弱。

第二,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以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为自变量(WAIZI),以内资连锁零售企业的单位面积销售额为因变量(DWMJXS),根据2006—2009年东、中、西部的外资企业销售额与内资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的面板数据,考察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针对东部地区十个省份的数据,本文以内资连锁零售企业的单位面积销售额(DWMJXS)为因变量,以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WAIZI)、内资连锁零售企业的就业人数(NZJY)为自变量,并考虑到内资连锁零售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自身的滞后影响,设立如方程(2)所示的检验方程,其中Ci是系数。

考察东部地区的数据,利用固定效应估计得到的统计指标符合相关的统计规定,结论可以采纳,即就东部地区的面板数据而言,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与内资零售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的相关系数为-0.26,说明二者呈现微弱负相关的关系,即外资零售企业的扩张对内资零售企业的单位面积销售额的影响是反方向的,而且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针对中部地区九个省份的数据,本文以内资连锁零售企业的单位面积销售额(DWMJXS)为因变量,以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WAIZI)、内资连锁零售企业的就业人数(NZJY)、内资连锁企业的人均销售额(RJXS)为自变量,设立如方程(3)所示的检验方程,其中Ci是系数。

考察中部地区的数据,利用固定效应估计得到的统计指标符合相关的统计规定,结论可以采纳,即就中部地区的面板数据而言,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与内资零售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的相关系数为-0.03,说明二者呈现微弱负相关的关系,即外资零售企业的扩张对内资零售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的影响是反方向的,而且这种影响非常微弱。

针对西部地区的数据,本文以内资连锁零售企业的单位面积销售额(DWMJXS)为因变量,以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WAIZI)、内资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GROWTHRATE)、内资连锁企业的人均销售额(RJXS)为自变量,设立如方程(4)所示的检验方程,其中Ci是系数。

考察西部地区的数据,利用固定效应估计得到的统计指标符合相关的统计规定,结论可以采纳,即就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而言,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与内资零售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的相关系数为0.06,说明二者呈现微弱正相关的关系,即外资零售企业的扩张对内资零售企业的单位面积销售额的影响是正向的,而且这种影响非常微弱。

第三,业态面板数据。以内资连锁零售企业的单位面积销售额(DWMJXS)为因变量,以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WAIZI)、内资连锁零售企业的就业人数(NZJY)、内资企业的人均销售额(RJXS)为自变量,设立如方程(5)所示的检验方程,其中Ci是系数。

根据2004—2009年八个业态的外资企业销售额与内资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的面板数据,考察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基于八个业态在2004—200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估计得到的统计指标符合相关的统计规定,结论可以采纳,即就不同业态的面板数据而言,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与内资零售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的相关系数为0.17,说明二者呈现微弱正相关的关系,即外资零售企业的扩张对内资零售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的影响是正向的,而且影响不显著。

综上,就30个省份、东中西部地区、8个业态的面板数据而言,除西部地区和按业态统计以外,外资零售企业销售额的扩大与内资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之间都存在着微弱负相关的关系,外资零售企业销售额的扩大将导致内资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的降低。西部地区的外资企业销售额的扩大与内资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之间存在微弱正相关的关系,即西部地区外资零售企业销售额的扩大将导致内资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的上升,但是这种影响程度并不大。按业态统计,外资企业销售额的扩大与内资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之间存在微弱正相关的关系,即外资零售企业销售额的扩大将导致不同业态的内资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的上升,尽管这种影响程度并不显著。

2.外资零售企业扩张对内资企业销售额增长率的影响。本文以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为自变量,以内资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为因变量,分别使用全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省际面板数据、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8个业态(便利店、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加油站、专卖店、家具建材店)的面板数据,使用Eviews 3.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第一,省际面板数据。以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为自变量(WAIZI),以内资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GROWTHRATE)为因变量,设立如方程(6)所示的检验方程,其中Ci是系数。

根据2006—2009年30个省份的外资企业销售额与内资企业销售额增长率的面板数据,考察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基于30个省份在2006—200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估计得到的统计指标符合相关的统计规定,结论可以采纳,即就不同省份的面板数据而言,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与内资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13,说明二者呈现微弱负相关的关系,即外资零售企业的扩张对内资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的影响是反方向的,而且影响不显著。

第二,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本文以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为自变量(WAIZI),以内资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为因变量,根据2006—2009年东、中、西部的外资企业销售额与内资企业销售额增长率的面板数据,考察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针对东部地区10个省份的数据,本文以内资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为因变量,以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为自变量,得到如方程(7)所示的检验方程,其中Ci是系数。

考察东部地区2006—2009年外资企业销售额与内资企业销售额增长率的面板数据,东部地区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与内资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6,说明二者之间呈现微弱负相关的关系,即外资零售企业的扩张对内资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长率的影响是反方向的,而且影响不显著。

针对中部地区9个省份的数据,本文以内资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为因变量,以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为自变量,得到如方程(8)所示的检验方程,其中Ci是系数。

考察中部地区2006—2009年外资企业销售额与内资企业销售额增长率的面板数据,从得到的统计结果可见,中部地区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与内资企业销售额增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5,说明二者之间呈现微弱负相关的关系,即外资零售企业的扩张对内资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长率的影响是反方向的,而且影响力较小。

针对西部地区的数据,本文以内资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为因变量,以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内资连锁零售企业的营业面积(YYMJ)、内资连锁零售企业的就业人数(NZJY)为自变量,得到如方程(9)所示的检验方程,其中Ci是系数。

考察西部地区的数据,西部地区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与内资企业销售额增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2,说明二者之间呈现微弱正相关的关系,即外资零售企业的扩张对内资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长率的影响是正向的,而且影响力不显著。

综上,就30个省份、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而言,除西部地区以外,外资零售企业销售额的扩大与内资企业销售额增长率之间都存在着微弱的负相关关系,即外资零售企业的扩张将导致内资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长速度的下降,尽管这一影响并不显著。西部地区的外资企业销售额的扩大与内资企业销售额增长率之间存在微弱正相关的关系,即西部地区外资零售企业销售额的扩大将导致内资企业销售额增长速度的上升,但是这种影响程度并不显著。可见,整体而言,除西部地区以外,外资零售企业的扩张将导致内资企业销售额的增长速度放慢。

四、结论与简要政策含义

本文在综合分析近年来外商在中国零售业投资出现的若干新趋势的基础上,使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外商零售业投资是否导致内资零售企业经营业绩的下降等争议性问题加以实证分析,初步得出结论:整体而言,外商在中国零售业投资的加速扩张导致内资零售企业销售额的增长速度放慢(西部地区除外);按地区统计,外资零售企业销售额的扩大将导致不同地区内资零售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的降低(西部地区除外);但按业态统计,外资零售企业销售额的扩大将导致不同业态的内资零售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的上升。然而,这些影响系数都较小,证明外资进入对中国零售业绩效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

本文的研究表明,外商在中国零售业投资具有综合影响,需要对外资进入零售业政策进行重新审视:

第一,国内零售企业需加强自身的实力。KantarRetail 发布的调查报告表明,国际大型零售企业在商业战略、增长速度和发展潜力、市场营销和品牌拓展,以及供应链运营能力等关键指标上都表现抢眼,其综合能力远高于中国零售企业。而德勤2012年零售业报告也指出,在2010年,中国最大的零售商——国美电器在全球TOP250 中仅名列第75 名。以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的一些研究也证明了中国内资零售企业与外资零售企业在运营绩效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这说明国内零售企业在与外资零售业竞争过程中需要强化自身的能力建设。

第二,要努力改善零售业的经营环境。普华永道指出,中国零售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短期营运资金支撑下的简单规模增长的循环模式,这种模式实质上是一种场地出租模式,即类房东模式[11]。这一竞争模式导致中国零售业在面对挑战时,难以应付。而零售企业的外部融资困难使其难于扩张,即使上市公司,其银行贷款占其融资比重也不过15%,远低于供应商占款。国外大型零售商资金来源中,长期借款占比高达50%,而股权融资达到15%以上。

第三,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要避免对外资的偏爱,要给予国内零售业公平的市场进入与经营环境。

[1]傅龙成.谈外资零售商业在中国市场的快速扩张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12,(2).

[2]苏梅梅.中国零售业外资进入与过度竞争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4,(3).

[3]胡春燕.FDI 与中国零售业市场集中效应分析[J].商业时代,2006,(12).

[4]邢孝兵.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零售业市场结构优化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5,(8).

[5]李俊阳.外资零售商扩张对中国零供关系的影响[J].经济师,2008,(11).

[6]徐振宇,刘晓雪.外资零售商扩张:企业间关系与市场势力滥用[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8,(1).

[7]闫奕荣,樊秀峰.外资零售业在华投资的现状及影响实证研究[J].探索,2011,(4).

[8]岳中刚.外商直接投资、市场集中与福利效应分析——以中国零售产业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9).

[9]杨军安.中国外资零售企业技术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8).

[10]王俊.外资进入零售业对中国市场结构影响的分析[J].商业经济文荟,2005,(2).

[11]普华永道.2009年中国零售业财务状况报告[R].2010.

猜你喜欢

内资零售业便利店
一克拉便利店
季付荣:肩上扛着便利店
台资或变“特殊内资”引解读
无人便利店PK传统便利店:现在的问题在哪里
换汤不换药的樽享便利店
零售业 餐饮业 到底谁模糊了谁?
效率才是新零售业本质
内外资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比较
天津:今年前两月引进内资项目1574个到位资金855.35亿元
FDI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