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2-06-12姜晓蕊
马 丽 姜晓蕊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郑州 450004
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脑卒中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本文对114例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脑梗死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7-01-2008-12我院神经内科收治青年脑梗死患者114例,男76例,女38例,年龄26~45岁,平均(37.5±1.4)岁。入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会议脑血管疾病(CVD)分类和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 MRI检查证实。
1.2 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 影像学示病灶部位位于基底节区38例,脑叶(皮层和皮层下)57例,脑干、小脑19例。临床症状有意识障碍9例,头痛27例,眩晕23例,失语38例,偏瘫81例,其中轻偏瘫52例,偏身感觉障碍37例,视野缺损7例,二便失禁6例。颈内动脉系统74例,椎基底动脉系统40例。急性起病62例,亚急性起病25例,慢性起病例27。安静状态下起病83例,活动状态下起病31例。
1.3 方法 对114例青年脑患者,进行病史、生活方式及嗜好等因素调查。病史包括高血压史、血脂异常、糖尿病史、心脏病史等。(1)高血压及糖尿病为既往诊断明确并经过治疗者。(2)血脂异常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其一增高者。(3)心脏病史指冠心病史及心房纤颤病史。(4)家族史指直系亲属有脑梗死病史。(5)体质量指数(中国成年人)(BMI)24.0~27.9为超重,≥28为肥胖。(6)吸烟史(2a以上,每日超过10支)、饮酒史(每日超过55~70g乙醇含量)。
2 结果
见表1。
表1 青年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青年脑卒中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西方国家,青年脑卒中占全部卒中患者的5%[2]。本组青年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包括吸烟、饮酒、超重及肥胖等。多数学者认为,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脂血症、糖尿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含有平滑肌的大、中动脉的疾病,主要以内皮功能障碍、血管炎症以及脂质、胆固醇、钙和细胞碎片等成分沉积在血管内膜为特征,从而导致粥样形成、血管重塑、急性和慢性管腔阻塞、血流异常和靶器官供氧减少[3]。
研究证实,不论何种卒中类型,血压与卒中的发生是正相关系。本研究显示,高血压占60.5%,在各项危险因素所占比例中排序第一。长期高血压引起小动脉中层损害,管腔扩张,动脉内膜纤维化,小动脉玻璃样变、坏死及形成微动脉坏死,导致脑梗死[3]。由于青年人工作压力较大、饮食结构不合理等,青年患者高血压的发病率较前上升,因患病后的自我知晓率、合理服药率、血压控制率等仍处于较低水平,导致较早出现脑动脉硬化,进一步引起脑梗死的发生。
本研究显示,吸烟、过量饮酒在青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很高。烟草中的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经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一氧化碳对血红蛋白有较高的亲和力,从而引起缺氧,导致脂质代谢障碍,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过量饮酒对脑卒中的影响是肯定的,酒精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包括升高血压,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心律失常和降低脑血流量等导致脑卒中。长期大量饮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4]。
本研究中,超重或肥胖者所占比例也较高占45.6%。研究表明,肥胖易导致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所以增加了脑卒中的风险。近年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被认为是影响脑卒中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上述高发的危险因素通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干预的,因此鼓励青年戒烟、限酒,可以直接降低脑梗死的风险。适度的体育活动和合理膳食,可以帮助控制血压、血糖、体质量,调整血脂,以降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通过这些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可以使脑血管事件不发生或者推迟发生。
综上所述,降低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重在一级预防,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定期体检,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克服不良习惯,适当运动,可以减少青年脑卒中事件的发生。对已发生卒中的患者,寻找卒中事件的发生原因,纠正所有可以干预的危险因素,可以降低卒中复发危险性。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2.
[2]Marini C,Totaro R,De Stantis F,et al.Stroke in young adults in the community-based L Aquila registry:incidence and prognosis[J].Stroke,2001,32(1):52-56.
[3]高岩 .青年脑梗死57例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4(10):2432.
[4]吴江 .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