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遵医行为的影响研究
2012-06-07毕豫
毕豫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中非常常见的疾病,尤其老年人多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加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等情况越来越严峻,冠心病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冠心病病死率很高,严重危害老年人的生命健康[1]。药物治疗是冠心病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是护理水平的高低也不同程度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良好的护理措施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和病死率。我院对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6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6±11)岁。试验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6±11)岁;采用加强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中伴有高血压患者12例,糖尿病患者8例,乙型肝炎患者4例,丙型肝炎3例。复发例数为45例,初发例数为15例。2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其年龄、性别比、伴有内科疾病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操作。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操作的前提下进行加强护理操作包括以下内容。心理干预:由于冠心病尤其是初发管疾病患者即以产生焦虑、紧张、绝望等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很大,对有不良情绪的患者要积极的进行心理疏导,要积极的和患者沟通,给予其理解、关心和鼓励,消除其不良情绪,增加其面对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健康教育: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相关责任护士要积极的做好冠心病健康教育可降低发病率,给患者积极的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起因、危害、相关并发症、预防措施以及疾病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包括休息、饮食、运动、心理治疗、药物等相关知识以及辅助检查等手段,增加其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更好的防范冠心病。饮食行为干预:给患者讲解合理饮食,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合理搭配饮食,注意营养的协调,尤其控制含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的摄入,另外还有限制总热量的摄入,防治患者体重的增加。运动干预体育锻炼有助于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降低其病死率。根据患者性别体重等给患者制定一个科学的运动方案,如步行、慢跑、太极拳等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量要适度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运动量,另外运动过程中要携带急救盒。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知道患者按照医嘱用药,注意用量和用药的种类,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合理用药,如果是疾病突发的情况下要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有并发症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要积极的控制血压和血糖。家庭干预:通过对其家庭成员和亲戚等进行相关冠心病知识的教育,对其家属进行一些基本的护理操作,和医护人员一起做患者的思想工作和护理工作。出院指导:对即将出院的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告知其出院后应该注意的事项,如出院后的饮食,用药、运动、预防措施、急救措施等。让患者能够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自我监控病情自我预防和抢救。另外嘱咐患者定期复查身体状况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情况。
1.3 遵医行为以及生活质量评价 对本组的遵医行为进行问卷调差,调查内容主要医嘱服药、合理饮食、运动锻炼、戒烟戒酒、定期复查、生活规律、心理保健等,为对本临床研究采用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分数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随访 对患者进行为期5个月的随访,随访方式采用电话以及定期复查的方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用药情况、训练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等进行统计记录,并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积极的治疗。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差异有统坟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比较 2组患者的医嘱服药、合理饮食、运动锻炼、戒烟戒酒、定期复查、生活规律、心理保健等遵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遵医行为调查 n=300,例(%)
2.2 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情况 2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n=30,分,
表2 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n=30,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生理功能(PF) 生理职能(RP) 躯体疼痛(BP) 活力(VT) 社会功能(SF) 情感职能(RE) 精神健康(MH)试验组 80±6* 79±6* 78±6* 80±6* 79±6* 81±6* 82±6*对照组 72±6 72±6 71±6 72±6 72±6 71±6 72±5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患者在确诊后往往有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从而引起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发生紊乱[2],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研究表明,不良情绪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的情绪可引起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促进多种促凝物质的释放、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强烈的缩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加重,造成严重的后果[3]。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消除焦虑、紧张、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疾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所患疾病,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本临床研究发现,通过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其遵医行为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增强其应对疾病的能力。从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也可看出试验组的生存质量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密不可分,只有患者“遵医”,通过合理饮食、定期服药、运动锻炼、戒烟戒酒、定期复查等积极的治疗措施,才能使患者取得更好的预后。
1 陈悦.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调查及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5:225-226.
2 宋薇香,孙爱莲,马美玲.心理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情绪障碍及遵医行为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5-47.
3 林凤仙.认知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和临床疗效的影响.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614-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