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胃癌围手术期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的影响
2012-06-07龙燕芹
龙燕芹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我国消化道肿瘤的第1位[1]。胃癌的治疗方案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1]。由于胃癌手术前需常规放置胃管、尿管,在置入胃管、尿管过程中的不适常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源,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从而影响插管的顺利进行;同时因为反复插管损伤食道、尿道黏膜,增加人体留置性导管感染的几率,增加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风险,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其家庭的经济负担。通过对我院腹瘤科住院的胃癌患者200例,手术前置入胃管、尿管前采取护理干预,能缓解置管前、置管过程中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于置管的成功,提高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我院住院的胃癌手术患者200例,男120例,女80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1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男62例,女38例;平均年龄50岁。对照组: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龄51岁。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给于常规护理,置管过程要操作熟练、动作轻柔;置入尿管时要严格无菌操作;置管过程中要主动的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不适。试验组还要按预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护理干预。(1)放松训练。患者手术方案一旦确定,即有其责任护士首先对其讲解手术前置管的目的和操作方法及患者配合要点,避免患者对置管产生错误认知,导致过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然后在护士的指导下,让其安静舒适的半卧于病床上,对其进行深呼吸训练及全身分段肌肉放松训练[2]。对其头、肩、颈部、四肢进行按摩,协助其达到全身放松。(2)责任护士通过与患者和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找出导致患者不良情绪的不合理理念,采用不断提问的方法,并通过良性的语言诱导和特殊的视象训练,使其较易出现放松后的愉快情绪,较快适应术前置管过程。(3)组织患者观看置管视频,责任护士现场演示模拟人置管过程,并详细讲解置管过程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对整个过程有感官的认知和熟悉。(4)对咽喉部刺激反应敏感的患者,应用饮水插管法置入胃管,即在其置管侧鼻腔喷少许0.1%利多卡因,并同时瞩患者口含0.1%利多卡因2ml,1min后待胃管轻轻插直14~16cm时随胃管一并咽下。(5)置入尿管时,需在处置室进行,如在病室内进行,一定要遮挡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同时尽量有同性别的护士操作,减少患者的心理不适。(6)对于依赖性强的患者,允许整个置管过程有其家属陪伴,消除其孤独感。(7)音乐治疗。选用清新、恬静的乐曲背景,使患者保持较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消除紧张情绪。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1次性置管成功率98.0%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3 讨论
3.1 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仍是手术治疗为主,作为胃肠道手术,为了减少术后胃潴留引起的腹胀[1],为了手术顺利进行,保证术中患者的安全,术前留置胃管、尿管,是必须的术前准备,但是在置管过程可能出现的恶心、呕吐、呛咳、疼痛等不适,使患者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负担。这是一种负性情绪,是个体在面临潜在性威胁时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消极的心理应激反应。它的存在必将影响到手术过程和患者的术后恢复。试验组采用护理干预,及时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使患者顺利完成术前置管。
表1 2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比较 n=100,例(%)
3.2 胃管、尿管的置入,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置管过程中操作者动作粗暴,患者不理解,不配合,一次插管不成功,反复的插入导管,极易损伤食道、尿道黏膜,而引起侵入性感染,降低患者的抵抗力。本研究试验组护士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从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就以和蔼的态度,恰当的言语和方式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患者的信任中,更宜成功的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责任护士及时发现患者的不同问题所在,有针对性的因人施教,从而达到了预期目标。
3.3 不断加强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无菌观念,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操作技术,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加强护士人文知识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争取一次性置管成功,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1 李梦樱,张旭主编.外科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5,264,266.
2 梁春华,冯红,张惠芬.胃癌患者心理行为干预方法探讨.河北医药,2009,31:1676-1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