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公明镇早产发生状况及早产儿结局调查

2012-06-07伍萍

河北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医源性自发性早产

伍萍

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外早产率一直居高不下,国内早产发生率为5%~15%,约15%早产儿于新生儿期死亡[1]。本文对我院5年的早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早产的发生状况及早产儿结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28周~36+6周早产产妇735例为研究对象,同期分娩数为15313 例。735例产妇中,单胎妊娠678例,双胎妊娠50例,三胎妊娠1例;早产儿共786例。

1.2 诊断标准 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196~258 d)[1];早产分类:根据早产孕周不同将早产分为早期早产,分娩孕周为28~31+6周;中期早产,分娩孕周为32~33+6周;晚期早产,分娩孕周为34~36+6周[2,3]。根据早产原因分为自发性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早产和医源性早产,后者指因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而需要提前终止妊娠[4,5]。

1.3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早产发生的孕周分布及早产发生的原因 <34周的早产发生率为29.1%(214/735),≥34周的早产发生率为70.9%(521/735),2/3以上的早产发生在孕34周以后。早产发生的原因排序中,自发性早产占首位,其次为医源性早产和PPROM早产。医源性早产中前4位原因分别是子痫前期40例(26.1%,40/153),胎盘早剥 28 例(18.3%,28/153),前置胎盘26 例(17%,26/153),胎儿窘迫9 例(5.9%,9/153)。见表1。

表1 早产发生的原因及早产发生的孕周分布 例(%)

2.2 不同原因的早产儿结局比较 不同原因的早产儿结局比较:医源性早产的早产儿病死率(1.8%)高于 PPROM早产(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PROM早产、自发性早产、医源性早产3者的早产儿治愈率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孕周的早产儿结局比较 不同孕周的早产儿转归比较:<32孕周的早产儿治愈率显著低于≥32孕周者,≥34孕周的早产儿治愈率为99.1%。<32孕周的早产分娩家属放弃及早产儿死亡率显著高于≥32孕周者,其中<32孕周的早产儿病死率为4%,≥34孕周者仅为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3。

表2 不同原因的早产儿结局比较 例(%)

表3 不同孕周的早产儿结局比较 例(%)

3 讨论

3.1 早产发病现状 早产是很常见的产科并发症,据报道,近10年来,美国早产的发生率为10%~11%,我国的早产发生率为6%~7%。早产是导致围产儿死亡以及新生儿严重并发症的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原因。同时早产儿的远期并发症也将会增加。经研究我院5年的早产率水平较低,为4.8%,其原因为有合并症或并发症的高危孕妇及时转至ICU技术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医院分娩治疗有关。

3.2 早产发病原因及早产儿预后 研究显示,自发性早产占首位,其次为医源性早产和PPROM早产。医源性早产中前四位原因分别是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及胎儿窘迫。胎盘缺血性疾病是医源性早产的重要原因。医源性早产儿预后差,因此积极治疗妊娠期并发症,把握好终止妊娠的指征可降低医源性早产从而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对PPROM早产也应及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有感染则尽早终止妊娠。自发性早产与孕产史、生活方式、精神因素相关,定期产检及时合理行早产干预可预防早产。

3.3 早产儿发生孕周与早产儿结局的关系 本研究表明,早产儿的病死率为10.0%,其中孕32周内的早产儿病死率为4.0%,孕34周以上的早产儿病死率仅为0.4%。结果表明孕龄越小的早产儿病死率越高。<32孕周的早产分娩家属放弃及早产儿病死率显著高于≥32孕周者;<32孕周的早产儿治愈率显著低于≥32孕周者,<32孕周的治愈率为69.4%,≥34孕周的早产儿治愈率为99.1%。因此孕周是影响早产儿预后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早产预测,早发现、早治疗以延长孕周是降低早产儿死亡、改善预后的关键。

早产儿病死率高,孕32周内的早期早产是预防的重点。加强孕期产检,减少医源性早产,加强与新生儿科的合作和交流很关键。同时,积极合理治疗孕期感染减少PPROM早产的发生。对有早产高危因素者进行早产的预测和预防,可延长早产孕周以改善早产儿预后,降低早产儿病死率。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6-87.

2 段涛,杨慧霞主编.高危妊娠.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9-1171.

3 曾蔚越主编.早产与早产儿.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

4 Goldenberg RL,Culhane JF,Iams JD.Epidemiology and causes of preterm brith.Lancet,2008,371:75-84.

5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498-500.

猜你喜欢

医源性自发性早产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早产“黄宝宝”的家庭看护
早产宝宝的奶粉喂养,不是件小事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
内镜下钛夹封闭治疗医源性结肠穿孔6例分析
自发性血胸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