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1年我院精神专科住院患者口服保肝药应用情况分析
2012-05-30陈伟王江安
陈伟 王江安
精神疾病的治疗主要靠药物控制,且治疗过程较长,有的甚至须终身服药。据文献报道,抗精神病药物常引起肝损害的不良反应[1],发生率为 22.8%[2]。所以在治疗精神疾病的过程中常常应用保肝药保护肝脏功能以减少肝损害的发生。本文通过分析我院精神专科2009~2011年住院患者应用口服保肝药的情况和趋势,以期为精神专科合理应用保肝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数据是通过本院计算机管理系统汇总的各病区各个药物的消耗数据得来的。数据包括药品规格,包装,数量,金额等。
1.2 方法 通过对医院2009~2010年各保肝药物在精神专科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排序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保肝药在精神专科的应用情况。
2 结果
各年度各药品住院销售金额见表1;各年度各药品的DDDs排序见表2;各年度各药品的DDC排序见表3。
表1 各年度各药品住院销售金额
表2 各年度各药品的DDDs排序
表3 各年度各药品的DDC排序
3 讨论
由表1可见,3年中,水飞蓟宾葡甲胺一直占据销售金额的第1位。水飞蓟宾葡甲胺将水飞蓟宾与葡甲胺结合,既具有解毒功能,又能稳定细胞膜,达到明显的保肝护肝作用,效果明显。甘草酸二铵也是保护肝细胞膜的保肝药,前2年没有销售,但是仅2011年1年,其销售金额就达到第2位。由此可见,保护肝细胞膜类保肝药保肝护肝效果明显,所以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其用量持续增加。
由表2可见,3年中,DDDs排名前3位的都是水飞蓟宾葡甲胺、葡醛内酯和联苯双酯。由表3可见,前2年,水飞蓟宾葡甲胺的日均费用最高为6元/日。2011年甘草酸二铵开始销售,而这一年日均费用最高的就是甘草酸二铵达到12元/日。
抗精神病药引起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对肝细胞膜的损害[3]。由此可见,我院精神专科主要应用水飞蓟宾葡甲胺和甘草酸二铵等这类保护肝细胞膜的保肝药防治肝损害是合理的。但水飞蓟宾葡甲胺和甘草酸二铵日均费用相对较高,建议医院多引进高效低价的保护肝细胞膜类的保肝药品种供临床选择,以期既减少肝损害的发生,又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1]吕成荣,余亚文,陶旭东,等.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31-30.
[2]黄新清,杨迪琼.精神药物性肝损害36例.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0(9):110-111.
[3]村上重人.抗精神失常药和抗癫痫药的肝毒性.日本医学介绍,2006,27(6):25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