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屑栽培平菇和秀珍菇的比较试验
2012-05-30邓玲姣叶世玲唐耀广
周 媛,邓玲姣,叶世玲,唐耀广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桑枝富含纤维素、粗蛋白等多种营养物质。桑枝富含的多种营养成分使其非常适合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质。同时,桑枝中富含有钾、钙、镁等16种矿质元素,尤其以硒的含量高[4]。
截止2007年全国桑园面积达到96万 hm2,平均每亩成林桑园年产桑枝1.2 t~1.5 t,全国年产桑枝总量达到1728 t~2160 t,为蚕桑生产过程中最为丰富的副产物资源[4]。广西紧紧抓住 “东桑西移”的发展机遇,2007年桑园面积达13.33万 hm2, 产鲜桑枝条300万 t, 按鲜干比为3∶1计算,干桑枝条可达100万t。桑枝一般作为燃料直接燃烧或成为多余的副产物堆放于田头任其自然腐烂,最终导致大量的桑枝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污染了生态环境,体现不出其应有的价值[5]。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使用平菇菌株-平菇615、秀珍菇1号,菌种来自广西大学农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所。菌种菌丝生长情况良好,适宜进行栽培。
1.2 栽培料配方
根据平菇和秀珍菇的营养需求和桑枝屑、棉籽壳等培养料的理化特性,设计了4种配方,每种配方投料6 000 g。各配方的具体组成见表1。按照表1的配方,计算出各个配方中不同培养料干物质的重量。配方A:棉籽壳3 360 g,桑枝屑1 800 g;配方B:棉籽壳2 400 g,桑枝屑2 760 g;配方C:棉籽壳1 560 g,桑枝屑3 600 g;配方CK,棉籽壳5 160 g。每组配方均加麸皮600 g,石灰120 g,磷肥60 g,石膏60 g作为辅料,调pH8,含水量60%。
表1 供试栽培料配方
1.3 试验设计
采用分组设计,每种培养基配方为两个试验组,其中一组栽培平菇,另一组栽培秀珍菇,进行对比试验,用常规棉籽壳培养料做对照,设4个配方8个试验组。采用熟料袋栽,微波炉高火灭菌,每个配方装20袋 (平菇、秀珍菇各10袋),每试验组3次重复,常规管理,记录菌丝生长速度和三潮鲜菇产量,试验于2011年9月~12月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用菌实验室进行。方差分析采用SSR法。
1.4 试验方法
1.4.1 原料处理
在晴天采回新鲜、无病虫害的桑枝,将其在太阳下曝晒、杀菌,晒干至含水量约为14%,将其粉碎备用。棉籽壳要求新鲜、无霉变、无杂质,使用前在阳光下曝晒2 d备用。其他的辅料要求不过期、纯净、干燥、无霉变,都是粉末状。
1.4.2 栽培料配制
根据各配方确定的材料比例准确称取准备好的原料,先将棉籽壳预湿后和桑枝屑搅拌均匀,将称好的辅料石灰、石膏、磷肥洒在摊平的料面上搅拌均匀,用手握培养料有水从指缝间渗出,盖好薄膜,充分吸水2 h~3 h,发酵,再加入备好的辅料麸皮,将其搅拌均匀,并调节其含水量大约为60% (即用手紧握栽培料,水能从指缝间渗出,水珠不下落)[6],用石灰调pH8。
全市充分利用中央投资农村沼气、省级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资金的扶持,实施建成了340多处畜禽粪便综合利用项目和220多处秸秆多种形式利用项目,年处理利用畜禽粪便粪污能力达100万吨,收贮利用秸秆能力达80万吨。高邮市连续两年同步实施国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和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有力地推进了该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开展。
1.4.3 栽培料分装及灭菌
采用规格为 (17 cm×33 cm×0.004 cm)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约为0.30 kg,每袋装湿料约0.75 kg的栽培料。按不同配方装好,做好标记。装袋要求 “外紧内松,均匀饱满,外表光滑直立”[1]。装袋完毕,及时放入微波炉中,采用高火灭菌18 min。灭菌完毕,将菌袋放到接种室冷却。
1.4.4 接种
待灭菌好的菌袋料温降至28℃以下,进行接种。严格按无菌操作进行接种。接种量为5%~10%,均匀撒在料面上。
1.4.5 发菌出菇管理
料筒接种后搬入菇房按常规方法进行发菌出菇管理[6]。
1.4.6 采收
当平菇子实体边缘内卷,尚未完全展平时进行采收,采收三潮菇,每次采收后及时观察、称量、记录每个配方采收到的鲜菇重量[7]。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生长情况
接种后,观察菌丝的萌动和长势,从菌丝的浓密、粗细和整齐度等形态特征,以及菌丝生长速度等方面考察菌丝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平菇和秀珍菇在各配方中菌丝萌发时间与对照相同,为1 d;从满袋天数看,各配方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从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与菌丝长势看,各个配方都适合平菇和秀珍菇的菌丝生长,其中配方B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特别是秀珍菇的菌丝生长迅速,比与对照组提前1 d。由此可见,配方B的菌丝生长迅速,并且秀珍菇的菌丝生长速度比平菇快。平菇和秀珍菇菌丝在各配方中的生长情况综合比较:CK>配方B>配方A>配方C。试验结果见表2。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是待菌丝定植后,抽6袋画线,10 d后再画线,将10 d内菌丝生长的长度除以10得到的数值。
桑枝富含纤维素、粗蛋白等多种营养物质,非常适合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质[4]。棉籽壳是最早用于食用菌袋栽成功的培养料。培养料中的麦麸则是平菇、秀珍菇生长发育所需的氮和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且碳氮比较合适。平菇和秀珍菇属于木腐菌,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能力很强,但随着桑枝屑的增加,培养基菌丝生长变慢,长势变弱,其原因可能是桑枝屑中粗蛋白含量较低 (5.44%),而粗蛋白含量较高较有利于菌丝生长。桑枝屑中较高的纤维素含量为平菇和秀珍菇高产提供了丰富的碳源,但当桑枝屑含量增加到一定比例后,过高的碳含量会引起培养料中的C、N失调,使氮素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导致菌丝长势变弱。平菇和秀珍菇在系统分类的地位属于同科同属,亲缘关系比较近,生物学特性也应比较相似,因此,在相同营养和环境条件下,两者长势和生长速度相差不大[3]。但在对照组中,平菇比秀珍菇生长速度快,长势好。
表2 不同培养基配方中平菇和秀珍菇菌丝生长状况比较
2.2 子实体生长情况
根据平菇615、秀珍菇1号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按常规方法进行出菇管理后,各配方菌筒中均能长出子实体。但不同配方中原基分化和子实体采收时间有较大差异,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不同栽培料配方中子实体生长发育周期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各栽培料配方出现原基时间相差不大,最快的是配方B、配方C,最慢的是对照组。秀珍菇在各栽培料配方中菌丝满袋后5 d~7 d开始出现原基,出现原基6 d~7 d后采收第一潮菇,采收时间相对较长的是配方C,最快的是配方B。平菇在各栽培料配方中菌丝满袋后16 d~17 d开始出现原基,出现原基7 d~10 d后采收第一潮菇,采收第一潮菇10 d后采收第二潮菇,采收第二潮菇10 d左右采收第三潮菇。
结果表明,栽培料配方适合栽培平菇和秀珍菇。配方A和配方B生育期与对照相差不大,配方C生育期延迟,最快的是配方B。秀珍1号比平菇615生育期短15 d左右。
表4 不同栽培料配方鲜菇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2.3 鲜菇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8组试验中的鲜菇产量经过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平菇的产量大于秀珍菇,生物转化率高于秀珍菇,具体情况见表4。
从鲜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看,配方A和B与对照相差不大。其中配方A栽培平菇和秀珍菇最高,分别是95%和78%;其次是配方B,分别是94%和78%;配方C最低,分别是93%和68%。从经济效益看,由于不同栽培料价格差异较大,计算投入产出比发现,配方B栽培秀珍菇,其投入产出比最高,达到1:3.10,其次是配方C,达到1:3.04;而栽培平菇投入产出比是配方C最高,达到1:2.16, 其次是配方 B, 达到 1:1.82。
3 结论与讨论
3.1 试验证明,用桑枝屑栽培平菇和秀珍菇不但可行而且还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综合分析不同配方中菌丝生长情况、原基分化时间、子实体采收时间和鲜菇产量等多种因素,我们认为配方B是筛选到的能充分利用本地原料栽培秀珍菇的最佳配方,配方C是栽培平菇的最佳配方,尤其栽培秀珍菇,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本试验只是小试,要推广应用还须要中试和大试。
3.2 桑枝富含纤维素、粗蛋白、多戊糖、灰分等多种营养物质,可以为平菇和秀珍菇提供充足的碳源,适合做食用菌栽培料。随着桑枝屑的增加,培养基菌丝生长变慢,长势变弱,其原因可能是桑枝屑中粗蛋白含量较低(5.44%),而粗蛋白含量较高较有利于菌丝生长。桑枝屑中较高的纤维素含量为平菇和秀珍菇高产提供了丰富的碳源,但当桑枝屑含量增加到一定比例后,过高的碳含量会引起培养料中的C、N失调,使氮素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导致减产。
3.3 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一定比例 (50%)的桑枝屑替代棉籽壳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又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另据报道,桑枝屑培养食用菌还会增加食用菌子实体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因此,从生产成本、产量和菇的品质综合分析,在平菇和秀珍菇菌包制作中配以一定比例的桑枝屑是值得提倡的。
3.4 平菇的产量高于秀珍菇,但由于秀珍菇的销售价格高于平菇[8][9],故秀珍菇的经济效益高于平菇。因此,在桑枝屑产区利用桑枝屑栽培食用菌,除了要考虑是否能够栽培成功外,还要从菇的生物学效率 (产量)、销售价格(产值)等方面进行经济效益的核算,据此选择适宜的食用菌品种和栽培模式,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3.5 用微波炉灭菌的方法可行,但用什么温度,灭多长时间合适,针对不同的培养基有所不同,有待进一步研究。
[1]吕作舟.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3~220.
[2]周杰慧,石磊利.不同配料栽培秀珍菇试验 [J].黑龙江生态工程学院学报, 2008, 21 (2): 14,22.
[3]邓玲姣,彭红,梁彩芳,周爱文.香蕉茎叶栽培平菇和秀珍菇的比较试验[J].中国食用菌: 2011, 30 (2): 27~30.
[4]刘刚,佟万红,等.桑枝的营养功能性成分及我国桑枝综合利用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 2008 (6): 96.
[5]梁贵秋,唐燕梅,等.桑枝食用菌在广西的发展前景 [J].广西蚕业, 2007 (4): 12.
[6]Haw CG,Kile GA.Armillaria root disease[M].Agriculture Handbook,1991:1~233.
[7]谭永忠,陈今朝.桑木屑栽培平菇配方试验.中国食用菌:2008, 27 (6): 26~28.
[8]21食品商务网.平菇价格 (批发价格)各地市场平菇报价.http://www.21food.cn/news/price.jsp?category=%CA%DF%B2%CB&prod uct=%C6%BD%B9%BD2010.08.121.
[9]21食品商务网.秀珍菇价格 (批发价格)各地市场秀珍菇报价http://www.21food.cn/news/price.jsp?category=% CA% DF% B2%CB&product=%D0%E3%D5%E4%B9%BD 201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