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个秀珍菇菌株在水帘设施大棚中栽培的生长表现

2020-10-14邓文明王怡暄王爱仙沈丽华刘福阳巫仁高赵俊敏

食药用菌 2020年5期
关键词:菌柄菌丝菌株

邓文明 王怡暄 王爱仙 陈 亮 沈丽华 刘福阳 巫仁高 赵俊敏

五个秀珍菇菌株在水帘设施大棚中栽培的生长表现

邓文明1王怡暄1王爱仙1陈 亮2沈丽华3刘福阳1巫仁高1赵俊敏1

(1. 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建阳 354200;2. 南平市烟草公司武夷山分公司,福建 南平 354300; 3. 南平市建阳区童游三农服务中心,福建 南平 354200)

采用水帘设施大棚栽培模式,对引进的5个秀珍菇菌株进行出菇对比试验的结果:5个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在80.9%~107.4%之间,其中秀珍菇2号的产量较高,为536.9 g/袋,生物学效率达107.4%,子实体呈浅褐色,菌柄短而菌盖较厚,单朵重17.9 g,商品性状优良,是比较适合在水帘设施棚中栽培的高产、优质菌株。

秀珍菇;水帘设施大棚栽培模式;产量;农艺性状

秀珍菇()又名环柄侧耳、小平菇、姬平菇等,因朵小形美而得名,隶属于侧耳科、侧耳属[1]。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盖多呈扇形或圆形,质地细嫩,营养丰富,鲜美爽口,具有独特风味,是老百姓餐桌上味美价廉的菜肴。其蛋白质含量丰富,比一般蔬菜高3~6倍,氨基酸种类齐全,脂肪含量较低,微量元素多样,还含有黄酮、活性多糖等。其多糖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2, 3]。秀珍菇子实体成熟时会散发出蟹香味,而且久煮不烂、耐烹调,可供清炒、油炸、煲汤、涮火锅等多种烹饪方式。近几年,秀珍菇鲜品消费已经成为主流,市场需求量每年以大于10%的速度递增,栽培规模迅速扩大[4]。本研究采用水帘棚设施栽培模式,从漳州引进5个秀珍菇菌株进行出菇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该栽培模式的高产、优质菌株。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5个菌株秀珍菇2号、秀珍菇A、秀珍菇21号、秀珍菇-金和秀珍菇12号,均由漳州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设计

每菌株设3次重复,每重复40袋,共600袋。

1.3 试验方法

(1)菌袋制作与培养。栽培料配方:杂木屑69%,棉籽壳10%,麸皮20%,碳酸氢钙1%,pH自然。2019年7月10日制袋,将新鲜的原材料按比例搅拌均匀后装袋,采用规格为17×33(cm)的聚乙烯袋,每袋装干料500 g,湿料重1.1 kg。料袋经常压灭菌后,冷却至23 ℃左右接种。接种后移入21 ℃的恒温培养室,等菌丝定植后再将温度调到23 ℃。

(2)出菇管理。约培养50天,5个菌株的菌丝即长满袋。统一于2019年9月3日开袋,沿料面把菌袋口割开,除去老菌种块,然后以垒墙式交替袋口摆放菌袋,待菌丝恢复后进行催蕾。通过微喷设施将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5%~95%,并调控设施拉大温差,促使菌丝扭结,形成原基。菇蕾形成后,利用微喷设施每天早、晚各喷水1次,每次喷10~20 min。在幼菇生长期,若中午温度高于30 ℃则开启水帘降温;夜间温度低于15 ℃时紧闭菇棚。

(3)采收。当子实体菌盖边缘开始内卷而未成卷,孢子尚未弹射时及时采收。采摘时一手压住料面,另一手抓住菇柄轻轻扭转采下。采收完一潮菇后,清理培养料表面,为下一潮出菇做准备。共约采收5潮菇。

1.4 测量记录与数据处理

采收第一潮时各菌株随机取15个单朵子实体,用游标卡尺测量其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长度、菌盖厚度、菌盖宽度及单朵重。分别统计5个菌株各重复的每潮子实体产量,并计算生物学效率。利用DPS分析软件LSD法进行多重比较,分析产量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

5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以秀珍菇12号最快,平均长速为6.63 mm/d,与其他4个菌株间差异显著;秀珍菇A最慢,为4.23 mm/d,与其他4个菌株的差异也达显著水平;秀珍菇2号、秀珍菇21号和秀珍菇-金这3个菌株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表1)。

菌丝长势,秀珍菇12号和秀珍菇2号表现洁白浓密,秀珍菇21号较密,而秀珍菇-金和秀珍菇A菌丝生长稀疏。

2.2 不同菌株的产量及生物学效率

从表2可知,5个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在80.9%~107.4%;单袋产量:秀珍菇2号>秀珍菇21号>秀珍菇-金>秀珍菇12号>秀珍菇A。其中,秀珍菇2号单袋产量最高,为536.9 g,生物学效率达107.4%;秀珍菇A单袋产量最低,为404.6 g,生物学效率为80.9%。方差分析结果:秀珍菇2号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秀珍菇21号和秀珍菇-金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秀珍菇12号和秀珍菇A;秀珍菇12号和秀珍菇A产量较低,两者间差异显著。

表1 5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与长势比较

注:菌丝生长速度列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分别表示菌丝长势稀疏、较密、浓密。

表2 5个菌株的产量与生物学效率比较

注:平均单袋产量列后大小写字母不同分别表示差异极显著、显著。

2.3 不同菌株的农艺性状

5个菌株的农艺性状见表3:子实体颜色,秀珍菇21号和秀珍菇12号为深褐色,其余3个为浅褐色;秀珍菇A和秀珍菇-金的朵片较大,菌柄较长、较粗,平均单朵重分别为23.47 g和20.53 g;秀珍菇21号和秀珍菇12号两个菌株朵片较小,菌柄较短、较细,平均单朵重分别为11.21 g和11.55 g;秀珍菇2号的朵片大小较为适中,菌盖厚度较厚,平均单朵重为17.9 g。

表3 5个菌株的农艺性状比较

注:菌盖长度指沿着菌柄方向从菌柄与菌盖的连接处至边缘的距离;菌盖宽度指垂直于菌盖长度的中心点两边的菌盖距离。

3 结 论

水帘棚设施栽培秀珍菇,可利用水帘的降温功能、大棚的保温功能和通风系统及微喷系统调节秀珍菇子实体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本试验采用该设施对5个秀珍菇菌株进行出菇对比试验,综合菌丝生长情况、产量和农艺性状结果看,以秀珍菇2号表现突出:菌丝生长快,菌丝洁白浓密;单袋产量高,为536.9 g;生物学效率达107.4%。其子实体呈浅褐色,朵片大,菌柄短,菌盖厚度中等,单朵重中等为17.9 g,商品性状优良,是比较适合水帘棚设施栽培模式的高产、优质菌株。

[1] 张晓玉, 张博, 辛广, 等. 秀珍菇营养成分、生物活性及贮藏保鲜的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6, 7(6): 2314-2319.

[2] 王灿琴, 吴圣进, 韦仕岩, 等. 适宜桂南地区的高温型秀珍菇品种引进筛选试验[J].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28(4): 1497-1501.

[3] 刘明, 肖自添, 邱耀明, 等. 利用金针菇渣栽培秀珍菇试验[J]. 广东农业科学, 2016, 43(10): 48-52.

[4] 黄良水, 蔡为明, 金群力. 我国秀珍菇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 食药用菌, 2015, 23(6): 340-343.

S646

B

2095-0934(2020)05-335-03

猜你喜欢

菌柄菌丝菌株
植物根际促生菌Bacillus mycoides Gnyt1菌株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探究
光质对海鲜菇子实体外观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毛木耳优良杂交菌株的选育*
灵芝新品种南GL11
豫西山区野生平菇菌株DUS 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