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中药药浴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68例疗效观察
2012-05-29王育新王志敏沈德新翟豪强王芳张广阳李香芝
王育新, 王志敏, 沈德新, 翟豪强, 王芳, 张广阳, 李香芝
目前儿童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防治逐渐引起重视,该病以痉挛型为多,尚无特效治疗。现在临床多采用综合治疗,如应用神经营养类药物、改善肌张力药物、手术治疗、理疗、康复治疗、训练等,但是总体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并且存在疗程过长、部分治疗如改善肌张力药物不良反应过大等问题,因此需要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法。2009-10/2011-11笔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中药药浴治疗痉挛型脑瘫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10/2011-1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3医院儿科收治痉挛型脑瘫患儿136例,均为住院患儿,年龄1.5~4岁。按照就诊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中男45例,女23例。对照组68例中男42例,女2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标准[1]。
1.3 纳入标准 (1)符合痉挛型脑瘫的诊断标准;(2)年龄1.5~4岁;(3)患儿治疗依从性好,家属知情同意积极配合治疗。
1.4 排除标准 (1)过敏体质者;(2)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神经节苷脂针剂(黑龙江哈尔滨医科大学药业有限公司),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推拿方法: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间隔10d进行下1个疗程;Bobath法康复训练,每周5次。上述治疗连续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参考崔艳丽[2]、李瑞仕等[3]治疗方法,采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头针的主要穴位是平衡区、足运感区、运动区;体针的主要穴位是血海、三阴交、丰隆、太冲、申脉、阳陵泉、合谷透后溪;有些患儿存在髋外展、肘部屈伸、前臂旋前、指腕活动不利、抬肩、屈膝伸展不利、足下垂、足内翻、足外翻等困难,则增加相应治疗穴位;操作时头针采用强刺激,体针采用太冲施泻法,其余穴位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日1次,每周5d。中药药浴治疗根据笔者经验并参考侯艳君、刘振寰等[4,5]治疗方法:白芍、鸡血藤、川牛膝各20g,草乌、川乌各10g,红花、桑枝、桂枝各15g,葛根、艾叶、透骨草、伸筋草各30g,煎取5 000mL药液保留药渣,患儿充分暴露四肢,将药液温度调整到患儿感到舒适的温度,将患儿四肢在药液中浸泡20min,然后在中药洗浴中进行循经点穴、肌肉肌腱弹拔、踝关节被动摇摆、跟腱牵拉等手法10min,每日1次,每周5d。
1.6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四肢肌张力的变化。
1.7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由固定的专业人员采用改良的 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用1、2、3、4、5、6分值对应Ashworth量表中的0、Ⅰ、Ⅱ、Ⅲ、Ⅳ、Ⅴ级[6]。治疗后疗效评定参考马若飞等[7]提出的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治疗和评估标准进行:(1)显效:治疗后肌张力降低2级;(2)有效:治疗后肌张力降低1级;(3)无效:治疗后肌张力无变化。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Ashworth评分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Ashworth评分结果比较±s,n=68)
表1 两组Ashworth评分结果比较±s,n=68)
注:与对照组比较,at=5.5,P<0.01;与治疗前比较,bt=8.8,6.7,P<0.01。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7±0.6 1.0±0.9ab对照组 2.7±0.6 2.0±1.0b
表1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n(%),n=68]
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痉挛型脑瘫是目前小儿期主要的运动功能伤残疾病,终生存在。脑性瘫痪相关的功能障碍有肌痉挛、强直、肌张力降低等,其中痉挛型脑瘫患儿约占2/3以上,因此缓解肌痉挛是治疗的主要方面。
临床上应用中医、中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研究较多,中药通过行气活血、温经通络可以缓解增高的肌张力[8]。由于儿童口服中药顺应性较差,口服中药难以充分发挥药效。药浴治疗可以扩张血管,从而增加全身血流量、改善病变组织的微循环、促进病变组织的新陈代谢[9];药物由皮肤吸收可发挥与口服相近的治疗作用[10];同时药物通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减少对肝脏和胃肠道的破坏,可以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11]。
针刺治疗可以促进大脑组织电活动和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激活其他具有代偿功能的神经细胞[12];同时针刺治疗可促进病灶形成侧支循环,激活病灶周围处于抑制状态的脑细胞的功能,促进康复[13];头皮针还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血液流速,增加供血率,提升大脑的血、氧供应,从而促进大脑的运动功能恢复[14]。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推拿、静脉滴注神经节苷脂、Bobath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和中药药浴。两组疗效均明显,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疗效比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患儿全部完成治疗,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说明痉挛型脑瘫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和中药药浴治疗可以进一步提升疗效。
[1] 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2] 崔艳丽,王慧娟,白莉恒.针灸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J].中医中药,2008,32:95-96.
[3] 李瑞仕,冯兆才.头针配合推拿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4(1):385-386.
[4] 侯艳君.中药药浴为主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39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9):3576-3577.
[5] 赵勇.刘振寰教授应用药浴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07,3(3):1.
[6] 王玉龙.康复评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0-292.
[7] 马若飞,齐有为.小儿脑瘫的治疗和评估标准探讨[J].现代康复,1999,43(2):176-177.
[8] 张健.小儿脑瘫的中医研究近况[J].医学综述,2010,16(7):1092-1095.
[9] 顾秀玲,严宏菲,魏航.水药热浴疗法加按摩治疗痉挛型脑瘫25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3):89-90.
[10] 赵松岩.传统药浴法在内科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6):1262.
[11] 温元强,董小丽,孔勉,等.中药水疗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107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7):64-65.
[12] 卞月芳.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概述[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12):784-786.
[13] 司同,张素洁.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6):576-577.
[14] 孙莉,翟红印,苏春娅.穴位与肌肉定位水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9):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