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通络中药佐治儿童慢性咳嗽30例疗效观察
2012-05-29管志伟代运磊于素平刘玉慧宋桂华
管志伟, 代运磊, 于素平, 刘玉慧, 宋桂华
儿童慢性咳嗽是儿科门诊常见病症之一,发病率约为6.4%[1],约占儿科门诊量的40%~50%[2],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并持续难愈的慢性咳嗽对儿童的学习、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已成为家长和医生关注的焦点[3]。笔者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佐用活血通络中药治疗儿童慢性咳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例均为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011-03/2012-03门诊患儿。其中年龄1.5~8岁,平均(4.88±3.27)岁;病程最短4周,最长5个月,平均(50.61±20.55)d。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n,±s),n=30]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n,±s),n=30]
组别性别男 女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d) 咳嗽程度轻中重观察组19 11 4.81±3.01 52.12±18.33 6 17 7对照组22 8 4.62±2.70 47.89±24.51 7 18 5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治指南”试行草案[4],将慢性咳嗽定义为咳嗽症状持续4周以上。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2)经过抗感染、雾化吸入等西医方法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者;(3)中药治疗依从性好,对已知中药成分无过敏者。1.4 排除标准 通过病史、系统查体、血液检验、影像学、肺功能、激发试验、纤维支气管镜等除外近期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部发育、气管异物等引起反复咳嗽不愈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每日1剂,均匀分3次,适量热水冲服。疗程4周。
1.5.1 对照组 辨证用药:(1)痰湿蕴肺型:陈皮、清半夏、紫苑各6g,茯苓、白芥子、紫苏子、炒莱菔子、款冬花各10g,炙甘草3g;(2)痰热咳嗽:桑白皮、地骨皮、葶苈子、紫苏子、款冬花各10g,川贝母1g,大青叶、车前子各15g,紫苑6g,炙甘草3g;(3)阴虚燥咳型:南北沙参各15g,太子参、麦冬、天花粉、地骨皮、款冬花各10g,川贝母1g,炙枇杷叶、紫苑各6g,炙甘草3g;(4)肺虚久咳型:生黄芪、太子参、炒白术、茯苓、防风、款冬花各10g,清半夏、陈皮、紫苑各6g,炙甘草3g。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辨证基础上加用红花、川芎、蝉蜕、地龙各6g,桃仁、丹参、僵蚕各10g。
1.6 观察指标 咳嗽、咯痰及伴随症状,每周记录症状变化2次,评价1次,持续4周。
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药政局1988年制定的中药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评定标准,同时结合临床实际自拟。(1)痊愈:咳嗽、咯痰及伴随症状消失,异常理化检查恢复正常;(2)显效:咳嗽、咯痰症状基本消失,伴随症状明显改善,异常理化检查接近正常;(3)好转:咳嗽次数及伴随症状减少,异常理化检查有所改善;(4)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分析应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4周末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4周末临床疗效比较[n(%),n=30]
表2结果说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4周末症状有效控制时间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4周末症状有效控制时间比较(d)
表3结果说明,观察组症状有效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童慢性咳嗽多属祖国医学中“内伤咳嗽”“久咳”“顽咳”等范畴。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又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冷暖不知自调,易于感邪。小儿肺常不足,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外邪袭肺,肺失宣降,则咳嗽;津液输布失常,聚而成湿成痰,痰阻气道,而咯痰;若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抗邪无力,正不胜邪,则咳嗽迁延不愈,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小儿脾常虚,易于内伤,或肺病及脾,脾伤则失健运,水谷津微失于布散,酿成痰湿,痰湿上贮于肺,肺失肃降,则咳嗽、咯痰;若痰湿郁而化热,反损肺之津气,宣降失司,则咳嗽、咯痰。综上病机,临床医师从肺脾或从痰湿等论治小儿久咳,取得了一定疗效,然未重视血瘀络阻病机在“久咳”中的作用。血瘀络阻是导致小儿“久咳”不愈的重要因素,因“肺主气,朝百脉”“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畅”,若咳嗽反复不愈,肺气逆乱,血行不畅、脉络涩滞不通而成瘀血;或痰湿壅肺,久留不散,则瘀阻肺络,肺络不通,咳嗽不已;或痰湿郁而化热,灼伤肺之津血,津血不足,聚而成瘀,旧血不去,则肺之新血不生,肺伤不愈,咳嗽反复不愈;咳嗽久而不愈,肺脾肾气虚,气虚则血行无力而致瘀;叶天士言“初病在气,久病在血”,中医又有“久病入络、入血”“久病多瘀”之说。由此可见,血瘀络阻是小儿“久咳”的重要病理因素,并存在于疾病的各个环节之中。
本研究在健脾化痰止咳等辨证治疗的基础上佐用活血通络药物,如红花、桃仁、丹参、川芎,能入血分,活血行血;配伍僵蚕、蝉蜕、地龙可祛风通络、解痉止咳,如此则痰瘀得消,脉络自通,气机得畅,咳嗽自平,正如清·唐容川言“一切不治之症,总由不善祛瘀之故”,清·周学海“久病必治络”之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佐用活血通络中药具有改善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还可以改善肺部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对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尚有一定疗效[5]。本研究结果表明,活血通络中药佐治儿童慢性咳嗽,疗效显著,且症状有效控制时间明显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1] Chow PY,Ng DK.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J].Sinqapore Med J,2004,45(10):462-468.
[2] 宋阿冬,朱立春,宋阿辉.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治[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975-978.
[3] 陆权.非典型微生物感染与慢性咳嗽[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2):708-710.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4-112.
[5] 张雯,陈丽萍,王伟学.益气活血肃肺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2008,26(2):447-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