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泌尿系感染86例临床特点分析
2012-02-09马战英谢伊玲
马战英, 谢伊玲
泌尿系感染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其绝大多数是由细菌感染引起。泌尿系感染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小儿易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原因,除了生理解剖特点,婴儿局部防卫能力差,易致上行性感染外,还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感染局限能力差,菌血症时易致下行感染有关。因使用尿布,尿道口已被污染,感染机会增加。此外先天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等也是有别于成人的重要原因[1]。但是由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非特异性,诊断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婴儿,在临床上往往容易误诊或漏诊。笔者对本院儿科住院的泌尿系感染婴儿,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力图发现特点,以期减少误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01/2009-12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泌尿系感染86例患儿,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1~12个月。86例患儿中有52例在入院前已经用过抗生素。
1.2 诊断标准 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中小儿泌尿系感染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小儿泌尿系感染的诊断标准;(2)年龄<1岁。
1.4 排除标准 临床资料不全者。
1.5 观察指标 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发病情况。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见表1。
表1 86例泌尿系感染患儿临床表现
表1结果表明,86例患儿有发热表现者67例,所占比例最高,其中1~6个月的55例患儿中,有发热者43例,热程1h至10d不等,中位数1d;~12个月的患儿中,有发热者24例,热程1d至1个月不等,中位数2d,其中有2例发生了热性惊厥。以黄疸为表现的14例患儿,均为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
2.2 尿培养情况 86例患儿送检尿培养78例(有8例因为留取标本不合格,住院时间短未及时送检),阳性29例,见表2。
表2 78例尿培养送检情况
入院前3d(包括第3天)送检尿培养标本51例,阳性24例,阳性率47.1%,第4天以后送检27例,阳性5例,阳性率18.6%。阳性率明显低于3天前送检者。
表3 29例患儿尿培养阳性结果
尿培养异常阳性率37.2%。前3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
2.3 86例泌尿系感染发病时间 见表4。
表4 86例泌尿系感染发病时间
表4结果显示,7、8、9月份的发病率略高于其他月份,分别为11.6%、15.1%、20.9%。
3 讨论
泌尿系感染可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以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多见于女孩[1],但本研究1~12个月的婴儿中,男婴所占比例略高于女婴,为1.15∶1。Wettergren等[2]曾动态筛查3 581名婴儿,提示泌尿系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男婴2.5%,女婴0.9%。该阶段是唯一男婴患病率高于女婴的阶段,考虑不除外包皮环割因素的影响,因未进行包皮环割术比已行环割术泌尿系感染的发病率高10~12倍[3,4]。
发热是婴儿泌尿系感染的一个主要临床表现,占67%。本病起病急,病程短,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且婴儿不能用语言表达,小便难以及时留取,使得这部分人群泌尿系感染的诊断率低,往往误诊或漏诊。除发热外,患儿还或多或少伴有消化系统症状,腹泻、呕吐、拒乳、腹胀、黄疸等占34%,考虑与婴儿免疫功能低下,感染容易扩散导致全身中毒反应。伴随尿液异常或局部症状的并不多,包括血尿、尿频、尿液有异味、尿布皮炎等,仅占13%,可能由于家长观察不仔细所致。
本研究显示,尿培养的阳性率随着药物治疗时间的推移,阳性率逐渐下降,应用药物治疗3d后,阳性率明显降低。所以,应尽早留取标本进行尿培养。临床上,对发热的患儿,应重视外阴部的检查,同时,争取第一时间留取尿液标本进行化验、培养。
本研究病例中,大肠杆菌仍为第1位,略低于其他文献报道,考虑与已经院外应用抗生素治疗,住院后未及时送检标本有关。尿路感染以大肠杆菌多见,与细菌的黏附能力密不可分。由于部分大肠杆菌具有特异性的P伞结构,借P伞与尿路上皮特异性受体结合而黏附,有利于繁殖,并释放溶血素及大肠杆菌素,导致细胞损伤,引发尿路感染[5]。小儿泌尿系感染中,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有增加趋势,其中以肠球菌最为常见[6],本组病例中构成比占第2位,与国内目前的检测趋势一致。肠球菌属细菌在体外有很强适应性,在尿标本分离的肠球菌中致病基因的携带率最高[7]。此变化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理论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与季节无相关性,但本研究显示,夏季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偏高,考虑与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多、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小便排出少、易于局部感染有关。因此,对于婴儿,夏季加强局部护理,多饮水,对预防泌尿系感染有重要意义。
总之,泌尿系感染是婴儿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应重视病史、体检,及时完成尿液化验检查,及时留取培养,尤其对于夏季发热的婴儿。当然,对于反复泌尿系感染的患儿,除常规化验检查外,还应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方面的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先天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等情况。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67-1670.
[2] Wettergren B,Jodal U,Jonasson G.Epidemiology of bacteriuria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J].Acta Paediatr Scand,1985,74(6):925-933.
[3] Schoen EJ,Colby CJ,Ray GT.Newborn circumcision decreases incidence and cost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J].Pediatrics,2000,105(4Pt 1):789-793.
[4] Wiswell TE.The prepuce,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nd the consequences[J].Pediatrics,2000,105(4Pt 1):860-862.
[5] 陈朝英,王晶晶,张焕强,等.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刊,2008,43(11):863-865.
[6] 陈中举,李丽,张蓓,等.2 059株中段尿分离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225-227.
[7] 路娟,刘文博,姜英,等.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耐药特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0):1169-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