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临床价值

2012-05-17沈剑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14期
关键词:米索宫素出血量

沈剑英

江苏省吴江市中医院,江苏 吴江 215221

临床统计发现我国产妇围产期死亡原因首位是产后出血,发病率占产妇总数的2%~3%,尤其是对于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发病率更高,如有羊水过多、疤痕子宫、重度子痫前期、过期妊娠、贫血、胎位不正、巨大儿、双胎以及前置胎盘等因素[1]。产后出血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席汉氏综合征,甚至会危险到产妇的生命[2]。本院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用于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2月我院经剖宫产分娩的高危产妇10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平均年龄 (25.8±4.7)岁,平均孕龄(38.2±3.1)周。入选标准:①经B超确诊证实宫内妊娠;②无使用米索前列醇及缩宫素的禁忌证;③无凝血功能障碍;④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异常。根据胎儿娩出后用药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予以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联合;对照组,72例,仅予以缩宫素治疗。两组的年龄、孕龄、流产史等因素无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采用在胎儿娩出钳夹脐带时,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400~600μg,或者术后肛塞米索前列醇 400μg并与子宫肌壁注射缩宫素40U。对照组单用缩宫素治疗,于子宫肌壁处注射缩宫素40U。

1.3 疗效指标测定

比较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的术中、术后2h、产后24h的出血量以及第三产程时间。其中将胎儿娩出母体后,患者24h内失血超过500mL定义为产后出血,其出血量的测量方法,采用称重法计算。

1.4 不良反应的比较

比较并记录两组用药后的头痛、呕吐、腹泻、低血压以及面部潮红等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术中、产后2h及产后24h出血量均明显较少(P<0.05),而研究组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较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剖宫产术临床疗效的比较()

表1 两组剖宫产术临床疗效的比较()

疗效指标 研究组(n=36) 对照组(n=72) t P术中出血量(mL)术后2h出血量(mL)术后24h出血量(mL)第三产程时间(min)121.3±12.9130.6±10.1241.4±16.15.6±2.1139.1±14.7216.7±13.9402.5±22.49.7±2.92.6892.7132.8643.1280.0430.0220.0180.009

2.2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头痛、呕吐、腹泻、低血压以及面部潮红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临床病理学发现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伴有出血危险因素高危孕妇,如羊水过多、疤痕子宫、重度子痫前期、过期妊娠、贫血、胎位不正、巨大儿、双胎以及前置胎盘等危险因素[1]。临床实践中发现,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药物途径一般大多是以口服、舌下含化、静脉点滴或肌内注射或肛门直肠用药为主。既往临床单用缩宫素来防治高危孕妇产后出血,但是效果并不理想[3]。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的一种衍生物,具有抑制子宫颈胶原的合成扩张和软化子宫颈的作用,并且可以兴奋子宫肌等效应,治疗作用时间长,临床使用也较为方便。因此为寻求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给药药物极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能显著减少高危孕妇在剖宫产术中、产后2h及产后24h出血量,同时也能显著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因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头痛、呕吐、腹泻、低血压以及面部潮红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说明的安全性较高。因此在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防治中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是值得推广的。

[1]乐杰,谢幸,林仲秋,等.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208.

[2]张建平,郭仲杰.产后出血的抢救路径及常规[J].中国实用妇科及产科杂志,2009,2(25):88-89.

[3]吴连方,刘妍,阮焱.卡前列素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9).

猜你喜欢

米索宫素出血量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米索前列醇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米索前列醇在计划生育临床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54例
67例脑出血患者超急期中风急症证候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