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内膜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2012-05-17相世峰项剑瑜王为知张淑平金鑫行王廷昱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水分子变性肌瘤

相世峰 项剑瑜 王为知 张淑平 金鑫行 王廷昱

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黏膜下肌瘤变性是临床较常见子宫内膜病变,临床上治疗方案完全不同,因此鉴别诊断较为重要。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MR功能成像技术,是目前惟一能够在体检测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性方法。随着MR快速成像技术特别是回波平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技术的成熟与完善、多通道线圈及并行采集等新技术的出现,DWI的应用范围由头部拓展至腹盆腔[1~3]。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DWI技术,观察子宫内膜病变DWI信号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评估DWI在子宫内膜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1.一般材料:研究对象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0月在笔者医院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病变共42例,其中子宫内膜癌患者25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5.9岁,Ⅰa期2例,Ⅰb期8例,Ⅰc期2例,Ⅱa期1例,Ⅱb期2例,Ⅲa期5例,Ⅲb期1例,Ⅲc期2例,Ⅳ期2例;子宫内膜增生者6例,年龄32~56岁,平均年龄41.8岁,3例为复杂性增生,2例为单纯增生,1例为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息肉者4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2.3岁;子宫黏膜下肌瘤变性者1例,年龄45岁。

2.仪器和扫描方法:MRI检查使用SIEMENS SYMPHONY-TIM 1.5T磁共振机,体部相控阵线圈,行盆腔平扫。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常规MRI序列:①矢状面及轴位 T2WI:TR3000ms,TE91ms,层厚6~7mm,FOV 210 ×280,矩阵 320×233,采集次数 2;②冠状面 T2WI:TR5500ms,TE94ms,层厚6~7mm,FOV 350×263,采集次数4,矩阵384×357;③横断面 T1WI:TR450ms,TE11ms,层厚 7~ 9mm,FOV 350×262,矩阵384×269,采集次数2;④DWI行轴位检查,ASSET校正,SE-EPI采集,TR3900ms,TE83ms,层厚 6~7mm,FOV 320×272,矩阵 320×233,采集次数2,弥散加权 b值分别为 0、400、800,并自动生成 ADC-MAP。

3.ADC值测量:所得DWI数据在MR工作站上以进行自动后处理,生成 ADC图。参考 b=0的 EPIT2WI,在 b=800ADC图上选定病灶最大径线层面,手工放置圆形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置于病灶范围内测量病变ADC值。

结 果

1.常规MRI表现: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表现为内膜增厚11例,宫腔内结节或团块14例,T2WI呈略高信号18例,等略低信号7例;深肌层受侵12例,宫颈肌质受侵8例,盆腔淋巴结转移4例;6例子宫内膜增生表现为子宫内膜弥漫性增厚,均匀增厚2例,不规则增厚4例,T2WI表现为略高信号;4例子宫内膜息肉表现为宫腔内结节或团块,T2WI呈略高信号,1例可见蒂与子宫相连;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变性表现为宫腔团块,直径30mm,T2WI高信号;所有不同病变在T1WI均呈等低信号,对于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的子宫内膜癌(无深肌层、宫颈肌质受侵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肌瘤根据常规MRI的病形态及信号特点不能相互鉴别(图1A、图2A、图3A和图4A)。

2.DWI表现及ADC值:25例子宫内膜癌病灶在DWI上24例呈明显高信号(图1B),1例呈等信号,ADC图25例均呈低信号(图1C),ADC值为(0.55±0.06~1.09±0.18)×10-3mm2/s;6例子宫内膜增生在DWI表现为略高信号(图2B),ADC图呈等信号(图2C),ADC值为(1.36±0.13~1.49±0.03)×10-3mm2/s;4例子宫内膜息肉在DWI表现为略高信号(图 3B),ADC图呈等信号(图 3C),ADC值为(1.16±0.03~1.66±0.08)×10-3mm2/s;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DWI表现为等信号(图4B),ADC图呈高信号(图4C),ADC值为 (2.19±0.25)×10-3mm2/s。

图4 子宫黏膜下肌瘤变性

3.不同病变ADC均值比较:见表1。

表1 子宫内膜不同病变的ADC均值比较

所有病变ADC值均两两比较,子宫内膜癌病灶与子宫内膜增生、内膜息肉及黏膜下肌瘤ADC值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黏膜下肌瘤与子宫内膜增生、内膜息肉ADC值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增生与内膜息肉ADC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讨 论

子宫内膜不同病变临床处理方式不同,由于其缺乏特有的临床症状,目前在鉴别诊断方面,诊断性刮宫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但是,诊断性刮宫系盲刮,诊刮组织的数量以及取材部位等的局限性,直接影响诊刮病理诊断的准确性;而超声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低,对操作者技术水平依赖[4];常规MRI扫描由于子宫内膜病变信号于T2WI、T1WI图像上无明显特征性,对于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的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肌瘤不能相互鉴别,DWI是目前唯一能反映活体水分子弥散特性的无创性成像技术,是一种可以在分子水平对组织进行研究的功能成像方法,本文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进行DWI检查,结果显示不同病变的DWI图像具有特征性,可为其鉴别诊断提供较准确诊断信息[3,6~8]。

1.不同病变DWI图像特点:DWI是基于水分子布朗运动而形成图像对比的一种MRI技术,压制自由水的信号,子宫内膜癌为恶性肿瘤细胞繁殖旺盛,细胞密度增高,细胞外容积减少,以及生物膜的限制和高分子物质对水分子的吸附作用增强,致使水分子有效运动受限,故子宫内膜癌病变在扩散加权图像上表现为信号增高,使病灶与背景组织的对比增加,本组中25例24例为明显高信号,本组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1,6,8];而良性病灶,包括内膜增生、息肉及黏膜下肌瘤,其水分子的运动性高于恶性病变,在扩散加权图像上都表现为略高信号,本组中6例内膜增生,4例内膜息肉均表现为略高信号,1例黏膜下肌瘤呈等信号,但信号强度均低于子宫内膜癌病灶[6,9]。

2.不同病变ADC值:扩散成像的优势在于能够把水分子的运动情况量化进行评价,ADC值就是这一量化指标,可以单独用于定量分析[1、6、10]。本组中25例子宫内膜癌病灶ADC均值为(0.78±0.06)×10-3mm2/s;6例子宫内膜增生ADC均值为 (1.41±0.12)×10-3mm2/s;4例子宫内膜息肉ADC均值为(1.33±0.07)×10-3mm2/s;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变性ADC值为 (2.19±0.25)×10-3mm2/s;统计结果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内膜息肉ADC值无统计学意义,但本组中6例子宫内膜增生呈弥漫性增厚,4例子宫内膜息肉呈结节状或团块状,发现蒂与子宫相连可以明确诊断。其余ADC值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顺序为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变性。

3.DWI在子宫内膜不同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通过观察DWI图像信号及ADC值测量检测病灶的扩散状态差别来鉴别子宫内膜不同病变[1、6、10]。子宫内膜癌为恶性肿瘤,使水分子扩散运动明显受限,因此,DWI图呈明显高信号,其ADC值明显低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ADC值,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内膜息肉为子宫内膜层细胞的异常过度生长,其水分子的运动性高于恶性病变,所以受限程度较低,因此,DWI图表现为略高信号,ADC值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病灶的ADC值,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变性的坏死区以浆液性物质为主,其黏稠度相对较低,其水分子的运动性基本不受限制,从而在DWI上表现为等信号,ADC值升高,与液体相近。本组25例子宫内膜癌在DWI24例例呈高明显信号,ADC值降低;6例子宫内膜增生及4例内膜息肉在DWI表现略高信号,ADC等信号;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变性在DWI表现等信号,ADC高信号。因此,通过DWI检查和ADC值测量对子宫内膜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由此得出如下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子宫内膜癌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图低信号;子宫内膜增生表现为宫腔内弥漫病变,DWI略高信号,ADC图等信号;子宫内膜息肉表现为宫腔内结节或团块,DWI略高信号,ADC图等信号;黏膜下肌瘤表现为宫腔内团块,DWI等信号,ADC图高信号;因此通过DWI图像观察及ADC值测量对于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定性诊断,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1 曹崑,张晓鹏,唐磊,等.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应用于子宫肿瘤研究价值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8):1231-1235

2 Utsunomiya D,Notsute S,Hayashida Y,et al.Endometrial carcinoma in adenomyosis:assessment of myometrial invasion on T2-weighted spin-echo and gadolinium-enhanced T1-weighted images[J].AJR,2004,182:399-404

3 Tamai K,Koyama T,Saga T,et al.Diffusion-weighted MR immging of uterine endometrial cancer[J].Magn Reson Imaging,2007,26(3):682-687

4 张新玲,黄冬梅,宋倩,等.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8(12):1061-1063

5 相世峰,张淑平,王为知,等.37例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与分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7):118-119

6 吴桠楠,汪俊萍,孙浩然,等.MR扩散加权成像对I A期子宫内膜癌鉴别诊断的价值[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0,16(2):333-336

7 马莉,屠蕊沁,蒋亚平.子宫内膜癌的MRI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9,15(3):255-258

8 李雅,柴维敏,陈克敏.3.0T MRI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价值[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10(1):39-44

9 马征兵,杨瑛.子宫内膜增生的诊断进展[J].生殖医学杂志,2008,17(5):389-392

10 李颖,王宵英,蒋学祥.ADC值对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11):2141-2144

猜你喜欢

水分子变性肌瘤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45岁及以上未绝经多发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多少水分子才能称“一滴水”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征兵“惊艳”
两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