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弥渡县牛街彝族乡双语现象调查分析

2012-05-08鲁湘珺

大理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彝语行政村汉族

鲁湘珺

(大理学院文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弥渡县牛街彝族乡双语现象调查分析

鲁湘珺

(大理学院文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我国这样一个民族众多、语言复杂多样的国家,对于双语现象的分析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依据相关学科基础,调查分析弥渡县牛街彝族乡的地理环境、人口分布、语言使用等情况,从而结合实际分析该地区的双语现象,归纳双语类型。

弥渡县;牛街彝族乡;双语现象;调查;分析

双语现象是一种语言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国内外均设立了专门的“国际双语研究中心”的双语研究机构,定期召开国际、国内双语会议,交流双语教学〔1〕。云南是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有着丰富的语言资源,不少国内关于双语研究的学者们对这里的语言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为南方少数民族双语研究作了充分准备。我国双语研究受文化人类学和教育人类学的启示与影响,一直都很重视开展田野研究。少数民族双语现象非常复杂多样,必须依靠充分的田野调查工作为理论研究奠定基础,许多学者深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地访查各民族的双语现象,已获得了丰硕的研究素材〔2〕。本文利用特殊的资源优势,对大理州弥渡县牛街彝族乡的双语现象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得出双语现象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发展趋势的结论。

一、弥渡县牛街彝族乡概况

牛街彝族乡位于云岭山系的哀牢山脉无量山顶端,地处弥渡县南部边远山区,东与楚雄州南华县接壤,南与普洱市景东县毗邻,西与大理州南涧县相连,属三州四县交汇区。该乡行政中心距离县城70千米,下辖牛街、康郎、大桥、树密、梅红、保邑、龙街、马安、团结、木掌、荣华11个行政村,145个村民小组,296个自然村。总人口数20 434人,其中彝族、傈僳族、白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7 032人,占人口总数的34.41%。

牛街彝族乡的历史源远流长,是近代彝族农民起义领袖李文学的故里。这里山高坡陡,最高海拔2 765米,最低海拔1 340米,山峰巍峨,层峦叠嶂。但气候适宜,人们大都依山而耕、傍水而居。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边远、贫困的乡情,使其成为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俗话说:“山高坡陡山地瘦,箐深水寒人贫穷”,是牛街乡乡情的浓缩。

二、牛街彝族乡人口分布情况及民族居住情况

本文主要讨论该乡的语言现象,即双语的发展。为了说明的准确性和明晰性,现将该乡行政村的人口分布情况表附于此(见表1)。

表1 牛街彝族乡2007年人口统计/人

结合上表,笔者根据该乡的人口分布和聚居特点,将该乡的村庄分为4种类型,并对其加以说明。

(一)以汉族聚居为主,有部分彝族杂居的村落

这一类主要是大桥、树密、保邑3个行政村。这些地区居住的主要是汉族,他们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主要使用汉语。这里的部分彝族长年累月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目前已转用汉语交际。只是有时到彝族人口多的地方还会用彝语交流。大桥村委会地处牛街彝族乡北部,距离乡政府驻地20千米,属牛街彝族乡人口相对多的一个行政村。这一行政村是该乡离县城最近的一个行政村,是人们接受新事物,接受外来事物较快的地区。特别是公路沿线的居民基本都是汉族,他们不管在家里,或是在集市都用当地汉语交际。

树密村是与其相邻的行政村,也属汉族聚居区,这一地区的经济较之于大桥行政村稍差点,但他们的收入来源都很广,有种植业、林牧业、工业、运输业等多种收入渠道。这里居住的人,绝大多数讲的是当地汉语。

保邑村委会地处牛街乡西边,距离牛街乡政府驻地36千米。这是一个交界区,紧连南涧县的宝华等地,但因为其周围的人们主要使用的也是汉语,所以,该地区的人们主要用当地汉语交际,不管在家里、村里还是在集市,该地区不属于双语现象范围。

(二)以汉族聚居为主,有部分彝族聚居的村落

有牛街、康郎、梅红3个行政村。牛街行政村地处牛街彝族乡东部。这里正好是牛街彝族乡政府所在地。这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收入良好,这里居住的人凭借地理环境的优势,经济收入来源较为广泛,是全乡的集市中心所在地,每逢周日、周三全乡各地的人都聚集到这里,贸易、走亲访友,所以,这是全乡语言较为活跃的一个地区,各地的方言土语都在这里交汇。但由于受人们的观念和态度的影响,虽然是彝族乡,可人们大多用当地汉语交流、贸易。特别是街中心的商铺大多是由当地人开的,因此,主流语言是当地汉语,且受外来汉语的影响很大。而彝族语言的影响几十年以来在此地都没能形成一种趋势。从整个行政村范围来看,有5个彝族聚居村落,由于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在这些村落里已经很少有人使用彝语交际,只有老一辈人,有亲朋好友来访时才偶尔使用彝语交际,平时大都使用汉语交际。

康郎村委会地处牛街乡北部,距离乡政府驻地仅2千米,是牛街乡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好的行政村,曾被外界戏称为“牛街小香港”,这里也是彝乡唯一的一所民族中学所在地,所以,这里也属一个语言交汇区,各地区的彝族、汉族学生聚集在这里,他们使用彝语、当地汉语、普通话、英语(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交流,形成了一个繁荣的语言交汇区。当地的彝族聚居村落有乌里后自然村和丫口自然村,这两个村落几乎不再使用彝语交际。

梅红村委会地处牛街西北部,距离牛街乡政府驻地8千米,这里主要以汉族人口为主,人们绝大多数都用当地汉语交际,只有文启村一个自然村落属彝族聚居村落,村里的人都会使用当地汉语和彝语进行交流。

(三)有汉族聚居,也有彝族聚居的村落

此类型包括马安、团结2个行政村。马安村委会地处牛街乡南部,距离牛街彝族乡政府驻地8千米。这一行政村从语言使用角度分析,应是彝语使用人群从南到北的递减趋势的一个集中点。该区正好位于中间位置,所以,人口分布也呈中间趋势的中间段,即彝汉人口数量比较平均,汉族人口987人,彝族人口713人。团结行政村也是类似情况,所以,该区是语言交互使用最为频繁的地区,由于社会交往、相互通婚、经济往来的需要,他们相互学习彼此的语言。长此以往形成了双语现象。

(四)以彝族聚居为主,有少数汉族杂居,或有极少部分的汉族聚居的村落

此类型包括龙街、荣华、木掌3个行政村。龙街村委会地处牛街彝族乡南部,距离牛街彝族乡政府所在地11千米。这个地区是该乡另一个集市的所在地。每逢周四,各地的人在这里聚集,进行各种贸易活动。这是一个彝族聚居区的贸易场所,所以,这里流通的彝语就较为常见。首先,附近的居民几乎都是彝族;其次,商店老板也绝大多数是彝族人,他们彼此间熟识,就常用彝语交际,也因为受汉族主流文化的影响,这里并不像牛街贸易中心一样,只用一种语言交际,这里的人们遇到彝族人就用彝语交流,遇到汉族人则用当地汉语交流,所以,这里也是该乡双语现象较为普遍的一个地方。

荣华村委会地处牛街乡南部地区,距离牛街彝族乡人民政府驻地30千米。有194户,总人口780人,大多为彝族,只有9人为汉族。这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彝族聚居区,各个自然村落的人们普遍使用彝语,很少有人使用当地汉语,只有外出打工、赶集、上学采用当地汉语或普通话,所以,他们的语言保留了自己民族的语言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群体。近年来,也因为经济的发展、交通枢纽的建设,这些人受外界影响的程度越来越深,双语群体逐渐增加。

木掌村委会地处牛街乡西南部,距离牛街彝族乡人民政府驻地44千米,该村人口1 096人,其中彝族人口1 089人,汉族人口87人。这里远离行政中心,很少受到该乡文化的影响,他们保留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从语言上来说,他们使用的彝语有别于该乡其他地区通用的彝语,甚至一般情况下他们使用的语言很难与其他地区的人交流沟通,他们称其为土家语。同时,他们中的部分人也能使用该乡通用的彝语进行交流沟通,同时也使用汉语交际。

三、牛街彝族乡双语现象分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彝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比例还不在少数,彝族语言有6个方言区,有些方言区有彝文,历来在学术界对于彝语、彝文的分析为数不少,因此,对民族地区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势在必行。马学良、戴庆厦先生对我国民族地区的双语类型进行了分类〔3〕。笔者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对弥渡县牛街彝族乡的双语现象进行一个归类划分。该乡虽然是一个民族乡,但汉族人口占很大比例,主要以彝族和汉族为主,所以,这里的双语现象发展显示出了自己的特点。

依据目前我国学术界有关学者对双语类型的划分标准〔4〕,可将牛街彝族乡的双语类型划分如下。

(一)依据语言使用情况划分类型

1.“汉—彝”型双语

牛街彝族乡的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在上一节里已经作出分析,在该乡的11个行政村中,有5个行政村主要以汉族人口为主,可由于受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在这些汉族聚居的村落里,也有少部分的彝族人口和夹杂着彝族聚居村落于其间,在人们平日里的交往接触中,就会产生语言的相互影响,部分离彝族聚居村落近的汉族人会使用彝语和汉语交流从而形成“汉—彝”型双语,彝族人也会使用当地汉语和他们交流。还有一些情况是汉族人嫁入彝族聚居村落后,学会了彝族语言,几年之后用不是很流利的彝族语言与家人交流,但是在赶集、回娘家或与外界交流时仍用当地汉语。笔者就本人居住的自然村落及周边村落作了调查,其中有一个被调查人李某某,43岁,小学文化程度。她嫁入彝族村已有22年,刚来时她几乎听不懂彝族话,可过了三四年,能听懂,会讲一点点,就是能使用少部分的彝语词汇,现在村里人几乎可以和她用彝语交流。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像她这样汉族人嫁入彝族地区,几年后都或多或少会使用彝族语言交际,但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主要还是使用当地汉语。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汉族、彝族通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两种语言文化的融合越来越明显,所以,这种双语类型在民族地区已经普遍存在。

2.“彝—汉”型双语

“彝—汉”型双语是我国民族地区双语的主导类型,也是弥渡县牛街彝族乡最为重要的一种双语类型。在该乡11个行政村中,马安、团结、龙街3个行政村是这一双语类型最为集中的3个行政村。不管从其人口分布还是地理位置都可以看出,马安行政村和团结行政村汉族、彝族人口比率相当。从自然村来看,汉族村落和彝族村落交错杂居,使得两种语言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不断发生接触和融合。由于日常生活的需要,这里不仅彝族群众会学习对方的汉语,汉族人也会学习说一些彝族日常用语。例如,马安行政村的瓦录上村,这里聚居的是汉族,而其周围的村落啊宜小在、依多么、梨树庄是彝族聚居村落,所以,这里的汉族人长期与附近的居民打交道,基本上能听得懂彝语,有些人还会用彝语交流,而该行政村中的二宜村是彝族聚居村,其周围的麻线田、马鞍上下村等村都属汉族聚居村。这里的中老年彝族人通常使用彝语交流,与外界也能流利使用当地汉语交流。青少年则已部分转用当地汉语。如此类似的村落在马安、团结两个行政村中不胜枚举。龙街行政村在第一节中论述过,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一个集市中心,所以,这里的“彝—汉”型双语也是较为普遍的。

3.“兼用转用”型

牛街彝族乡汉族聚居区较多,这里的居民主要使用汉语,还有一部分离汉族聚居区很近的人或村落,长期与汉族交往,或由于人口比例少,或因族际通婚等原因,这一部分人已经不再使用彝族语言,部分或全体转用当地汉语。从地理位置看,这些人居住的地方交通较为便利,信息流通较快,长期使用当地汉语交际,所以,发生了语言的兼用或转用,这是双语现象发展的一种趋势和结果。

(二)依据彝族语言使用的熟练程度划分类型

1.彝语使用比汉语熟练

这一部分人主要集中在彝族聚居村中,且中老年人占很大比重。据走访了解,通常情况下,当我们走入彝族村时,遇到老年人,一般会使用彝语和他们交谈,此时他们就会用熟练的彝语和来人对答,当相处很熟悉的时候,我们假如用汉语和他们交谈,他们就会显得有些局促,偶尔还会出现语序或表达不当。特别是语音上,他们的汉语发音,一听就可以知道是彝族人在讲汉语,尤其是在调值上表现出了他们的独特性。在牛街彝族乡,一般情况下,彝语使用比汉语熟练的人主要集中在马安的部分彝族村落,还有团结、龙街、荣华,还有就是他们聚集起来开会选举时也是使用彝语交谈。在村里也是如此,除非是汉族人,他们才会使用汉语与之交流。所以说,如荣华的一些彝族聚居村落里,彝族人中的中年人一般都是彝语的使用要比汉语使用熟练得多。

2.既能熟练使用彝语,又能熟练使用汉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转变,现在在彝族地区,人们都会主动学习汉语,使用汉语与人交流。特别是交通沿线,汉族聚居村或附近,集市中心或附近的人们都能熟练地使用汉语交流。如牛街彝族乡的棉花村,他们居住于汉族聚居村落附近,这里的村民普遍使用汉语和彝语交流。一般情况下,家里的祖辈、父辈都会使用彝语交流,孙辈或外出学习、工作的人则常用汉语交流。又如龙街附近的新村,几十年前,村里的人很少使用汉语,可随着交通便利,与汉族人交往越来越频繁,现在不管是赶集,还是会客,他们都能同时熟练地使用彝语和汉语。

3.汉语使用比彝语熟练

牛街彝族乡属汉彝交错杂居的格局,而汉语使用又占绝对的优势,彝族群众由于各种原因使用彝语的机会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汉语使用较之彝语使用更为熟练。如:鲁某某,云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2008级本科生,走访他时,他说从小会讲彝语,可自从上学后就很少再使用彝语。在家里也是使用汉语和家人沟通。慢慢的,彝语好多表达都不记得了,偶尔在讲彝语时也会夹杂一些汉语的表达。

还有在彝族聚居村落,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村落,一般小孩子都是汉语的熟练程度远远超过彝语的熟练程度。而这些正是彝语弱化,语言产生转用的一个萌芽。

在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的研究中,对双语类型的划分标准有很多种,对双语的研究也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这里不再一一讨论。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学者从掌握第二语言的方式,将双语分为自然型双语和人为型双语。弥渡县牛街彝族乡是一个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双语教育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双语教学只在少部分的彝族聚居区使用,所以,这里的双语主要是自然型双语。

以上我就牛街彝族乡人们语言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特殊的人文环境,彝乡的人民在这里汇聚、创造历史,形成了特有的语言使用情况,形成了主要的“彝—汉”双语现象。通过对这一现象的调查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经济、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语言人文景观依据,从而促进该地区的发展,传承特殊的民族语言文化。

〔1〕孙宏开.试论我国的双语现象〔J〕.民族研究,1983(6):68-76.

〔2〕李怀宇.我国少数民族双语研究的现状分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3(4):75-82.

〔3〕马学良,戴庆厦.我国民族地区双语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民族研究,1984(4):53-58.

〔4〕李锦芳.西南地区双语类型及其历史转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1):132-137.

(责任编辑 党红梅)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Bilingualism in Yi Town of Niujie in Midu County

LU Xiangju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information.It conveys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a nation.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bilingual phenomenon in China,which is a multinational country with varied and complex languages.Based on relevant disciplines,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population distribution,and use of language of the Yi Town of Niujie in Midu County,then analyzes bilingualism and summarizes bilingual types of the area.

Midu County;Yi Town of Niujie;bilingualism;investigation;analysis

H252

A

1672-2345(2012)05-0043-05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云教高〔2010〕78号)

2011-12-26

2012-02-18

鲁湘珺,助教,主要从事对外汉语、理论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彝语行政村汉族
更正说明
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
纳苏彝语越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访大凉山悬崖村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阿库乌雾彝语诗歌创作中的传统与现代——以《招支格阿鲁魂》为焦点
汉语“不”与彝语“ap”的异同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并村重在并心
汉族和维吾尔族心肌梗塞患者心肌酶活性测定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