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调查分析
——以昆明地区为例
2012-05-08陈丽洁
杨 婷,方 苏,陈丽洁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昆明 650500)
中专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调查分析
——以昆明地区为例
杨 婷,方 苏,陈丽洁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昆明 650500)
中专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处于青春期与青年早期的过渡阶段,同时具有这两个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特殊的受教育环境,使他们有着一些独特的心理特征。为了解昆明地区中专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对该地区140名中专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开展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专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教育
一、调查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生活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中等职业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的各种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的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训〔1〕。中专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2〕,他们处于青春期与青年早期的过渡阶段,同时具有这两个阶段的年龄特征,但由于特殊的受教育环境,他们也有着一些独特的心理特征。关于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2004年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关于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出阐述,并对各年级学生应该开展哪些心理教育作了详细的叙述。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式,在随机抽取的几个班级中发放了肖计划、许秀峰〔3〕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和心理健康测查表(PHI)各140份,回收有效问卷260份。
二、中专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情况分析
经过对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昆明地区中专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应对方式的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昆明地区中专生采用的应对方式以成熟的应对方式为主体,但仍有一部分学生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表1可知:学生应对方式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问题解决、求助、幻想、逃避、自责、合理化。问题解决、求助两个因子均分都>0.5,应对方式属于“解决问题—求助”型,即成熟型。所以,在面对应激事件或环境时,大部分学生常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等成熟方式;但仍有部分学生使用“幻想”“逃避”“自责”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生活中表现出不成熟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
表1 应对方式各因子均分及标准差(n=130)
青少年在他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家庭关系冲突、父母离婚、亲密的家庭成员或者朋友的死亡、在学校的学业和社会应激等负性事件〔4-5〕。从表2可知:父母婚姻良好的学生在问题解决、求助、合理化上得分均最高,自责逃避上得分最低;父母离异的学生在自责、逃避上得分最高;父母失和学生在自责、逃避上得分均>0.5,丧亲的学生在自责、逃避、合理化上得分均>0.5;父母双亡的学生在问题解决、自责、逃避、合理化上得分均>0.5。父母婚姻状况不同的学生在问题解决、自责、求助、逃避及合理化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结果显示:父母离异、父母失和的学生与父母婚姻状况良好的学生在应对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离异和失和的学生更多地采用自责、逃避的消极应对方式。
表2 父母婚姻状况不同的学生应对方式各因子均分的方差分析(M±S)
(二)心理健康状况特点
昆明地区中专生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需注意躯体化方面的问题,他们容易把心理问题转化为躯体疾病,出现情绪紊乱、行为冲动、反复无常等问题〔6〕。从表3可知:昆明地区中专生PHI各因子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躯体化>病态人格>兴奋状态>脱离现实>焦虑>诈病>抑郁>疑心>说谎。
表3 PHI各分量表总体情况
从表4可知:男生在说谎上得分高于女生,在病态人格、兴奋状态上的得分低于女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张广磊等〔7〕对某高职院校2008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认为男生和女生只在人际关系(P<0.01)、抑郁(P<0.05)、恐怖(P<0.01)和其他(P<0.01)因子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方面,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一致。
表4 不同性别PHI分数差异比较(M±S)
(三)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特点
作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应付对身心健康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8〕。对于处在关键塑造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对应激性事件的应付行为的类型对其心理健康更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9〕。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自责、逃避等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反比关系。从表5可知:自责与PHI的7个临床量表均成正相关,且与躯体化、疑心呈显著正相关,与抑郁、焦虑、脱离现实正相关关系非常显著。逃避与躯体化、抑郁、焦虑、病态人格、脱离现实也呈正相关,且与躯体化相关显著。
表5 PHI各量表与应对方式各因子间的pearson相关
三、建议与对策
(一)社会方面
对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10〕。环境育人,社会生活中的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对高学历的盲目推崇造成人们看不起中专生〔11〕,所以,社会应该关注中专生的成长,营造有利于中专生心理健康的良好的社会氛围,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网络、媒体等各种现代化手段,加大对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二)学校方面
中专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针对性的重要措施。在中专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学校应该重视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从“面”到“点”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中专学校应该建立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机构建设、相关的人员安排、心理咨询室及宣泄室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心理学相关的培训、心理健康知识的多渠道宣传及普及等方面着手。
(三)老师方面
师生关系也对中专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13〕。班主任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对待他们,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对那些比较特殊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特别地关注,尽量多倾听,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倾诉机会,并与其多交流,沟通中尽量避免使用过激的言辞,及时发现一些问题,并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给予帮助。另外,班主任还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多渠道沟通,如通过信件、电话或面谈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同时也把学生的一些情况反映给家长,让家长配合教师进行管理,形成老师、家长相互配合的工作模式。
心理老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注意倾听,鼓励学生合理地宣泄,教给学生一些恰当的宣泄方法,避免一些学生心理问题转变为生理问题。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开展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团体辅导等,如一年级可开展新生适应专题辅导;二年级可开展人际关系专题辅导;三年级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等专题辅导。另外,心理老师也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同辈辅导活动,让学生或同龄人给其他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时间管理方面的帮助。总之,心理老师可以通过讲座、团辅、个案咨询等多种方式,改善并提高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家庭方面
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一直是很多心理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家庭教养方式从不同的方面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14〕。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其气质特点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三者存在着交互作用〔15〕,所以,家长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学生健康成长。家长应该做好榜样示范作用,言传身教,让学生通过模仿,形成积极健康的应对方式及健康的心理模式。另外,家长应该尽量抽出一些时间来陪孩子,多与他们沟通,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试站在孩子的位置去理解他们。在教育、引导孩子的同时,要信任自己的孩子,并多给他们留一些私人空间,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秘密存在。
〔1〕李底平,杨亮亮.浅析中等职业教育与德育教育〔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1(4):38-39.
〔2〕李福球,蓝瑞琼,赵林林.理工中专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09,2(15):44-45.
〔3〕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4-168.
〔4〕Matheny K B,Aycock D W,Pugh J L,et al.Stress coping: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ynthesis with implicationsfor treatment〔J〕.Counseling Psychologist,1986(14):499-549.
〔5〕刘丽,张日昇.青少年应激及其应对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85-90.
〔6〕赵云龙,赵建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的Meta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1,10(5):68-71.
〔7〕张广磊,邰葆清.某高职院校08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成功:教育,2009(4):198-199.
〔8〕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2.
〔9〕王亮生,钱小华,周春雷,等.成都和拉萨中学生应付行为的比较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25(6):64-69.
〔10〕王军学.中专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107-108.
〔11〕胡芸,李文虎,邓稳根.影响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若干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54-56.
〔12〕刘奇,杨林,杨增铭,等.大理地区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8,7(4):30-33.
〔13〕李响.浅谈如何促进中专生心理健康〔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6):28.
〔14〕谢言梅.家庭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大理学院学报,2006,5(11):81-84.
〔15〕刘建榕,刘金花.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0,23(6):659-663.
(责任编辑 杨朝霞)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Copying Style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With Kunming Area as Example
YANG Ting,FANG Su,CHEN Lijie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
As a special group of society,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re in the transitional stage of adolescence and early youth.They have the 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two stages,but due to the special education environment,they have some uniqu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coping style and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the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Kunming area and to carry out thei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uch better,a questionnaire was sent to 140 students in Kunming area,and then the survey was analyzed.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coping style;mental health education
G711:B844.2
A
1672-2345(2012)05-0105-04
2011-09-22
2012-01-10
杨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心理教育与心理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