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2012-05-04高吉仁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创新素质环境

高吉仁

[摘要] 本文首先界定了创新素质的含义,并对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提高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即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适应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建立一套高效的、科学的评价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新型校园环境。

[关键词] 创新素质 培养高职院校 环境

基金项目:陕西省 “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SGH1032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科学,科学需要探索;教育是艺术,艺术需要创新。创新需要对原有的事物和现状进行有积极意义的改变。教师只有用创新的意识去引导和培养学生,学生才有积极探索的精神,才可能激发他们的创新动机和创新潜能。创新思维是对客观世界提出独一无二的见解,是人类活动的精华,是思维的高级活动过程,是人的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突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1.加强对高职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应用不只是继承性应用,而是创造性应用;不只是对现有知识、技术和方法的应用,而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应是创新的教育,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应从自身定位出发,以当今时代市场需求为动力,要强调突出学生的个性,重视其潜能开发,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

2.加强高职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适应国际之间竞争的需要。当前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创新能力的竞争。许多国家把具有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等的人才培养,作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国入世后,更多的中国企业将与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世界知名企业争夺生存、发展的空间。中国企业要增强企业的实力,就需拥有大量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中国的高职教育要顺应潮流,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变成一种教育理念,重视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3.加强高职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学生适应未来就业的需要。一般而言,高职生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素质,如专业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等。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必然会导致社会劳动力的重新配置和工作岗位的持续变换,这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专业知识能力是学生具备和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条件,也为学生再就业或继续学习夯实了基础;而创新能力则使高职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

通过近几年在高职教学中的反复实践,特别是长期作为科技社团指导老师的直接体验,笔者发现高职学生的创新素质具备以下五个特征:

1.学习基础差,容易自我否定。高职的学生普遍在中学时期没有打好基础,高考中取得的成绩不理想,多少都存在一些自卑的心理,从而也多少带来了一些消极的情绪。由于高职院校强调的是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他们参与公共场合的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缺少丰富知识支撑的高职生,当他们一旦受到挫折又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容易自我否定。

2.学习习惯差,容易丧失学习信心。高职学生普遍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实验实训照方抓药,没有提问问题的习惯,也没有解决问题的热情,对于和职业发展方向有关的课程比较关注,但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对于付出时间和精力学习的课程,一旦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往往容易丧失信心。

3.学习自制能力比较差,容易盲从。由于高职的学生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在中学时期有些就有不良的习惯,是非观念尚未建立,容易盲从。加上学习成绩不理想,为了寻找精神寄托,容易被一些不良的思想干扰。

4.有创新的兴趣与热情,但缺乏毅力。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在智力和创新情感的共同作用下,创新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的能量。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在兴趣的深度、广度、稳定性及效能上,都有相当的发展,但缺乏毅力,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往往是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甚至放弃追求。

5.对创新认识有误,敬而远之。高职学生普遍缺少对创新的正确认识,大部分学生认为,创新就是遥不可及的科技发明与创造,却不知创新也可以是一种小的变革与改造,甚至可以是解决问题的另一个思路。

提高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对高职学生自身特点的反复研究,要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素质,应从下面七个方面入手。

1.改变教学观念,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高职是一种职业教育,目的是为生产、建设、经济、管理、服务一线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应用型的“专家级”、“大师级”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商界精英。此类人才,对于他们来说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但他们绝非要做研究型的人才,所以教学方法要从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要从机械地“满堂灌”到灵活地“动手学”;要把沉闷的课堂变成兴趣的乐土,努力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

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只有在民主的氛围当中,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能发挥创新潜能。教育者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姿态,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努力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使他们意识到教育不是知识的单纯堆砌,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去探索新方法、新程序、创造新产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激发学习热情,促进个性发展。

2.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创造能力的教师队伍,教师创新素质的高低和创新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创新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决定着有创造潜力的学生能否脱颖而出,高校教师爱岗敬业,将职业当作事业来做,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在授课过程中能使用新技法,讲出新内容、出题时能有新思路,解题时能用新方法,议论时能发表新见解新观点,科研中能有新创举、新发现,在学生中就会树立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表形象,会有效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反之,如果教师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思想僵化,即使是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也会被埋没。

3.构建创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缘于疑,疑能激发探索。“质疑”是学生动脑的表现方式,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疑义,以求解决问题的形式。因此,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后,教师不能急着告诉他“是什么”“为什么”,而是让学生去探求“是什么”“为什么”。教师应给学生多说的权力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动机,使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设计假设、提出验证假设的方案。让学生把动脑、动口和动手结合起来,使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毋庸置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是个教学方法、教学技巧问题,而且是个教学原则、教育观念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把质疑作为改进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举措,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确立学生主体观念、师生平等观念、学术和教学民主观念,倡导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和学术探讨气氛,支持和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质疑、争论,使学生不但会质疑,敢于质疑,而且善于质疑,习惯于质疑,把质疑当作治学的一项基本功,当作学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那些善于思考,敢于大胆质疑的学生要给予鼓励表扬,即使问错了也不要紧。

4.积极组织社会实践及创新性竞赛活动。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参加“挑战杯”、“创新杯”等科技创新大赛,从实践中补充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在竞争的氛围中促进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5.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评价机制。首先,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由于现有的考试方式主要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测试,用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高低,这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可以给教师适当的权利,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如书面答卷、科研论文、产品设计、社会调查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试,做到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综合考评,以此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其次,改变那种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质量的知识质量观,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修养、身心健康水平、文化技能特长、科技创新能力、组织活动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最后,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如:对在创新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与奖励,并作为选拔优秀生、推荐继续进修和颁发奖学金的重要依据。

6.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技能型人才。丰富多彩的技能训练,不仅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促使高职学生技能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它对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现代化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保障作用。它既能摆脱课堂教学标准化、同一化、同步化的弊端,又能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地位,把理论联系实际这一职业教学原则贯穿在教学的各种组织形式和要素之中,正确处理好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本着理论教学要以“够用”为度,以促使职业技能的形成为前提。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设必要的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实验、实习、实践环节的力度,把职业意识的培养和专业技术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教学与专业技能潜移默化地融为一体。这样既缩短教与学、学与用的距离,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的适应能力。

7.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新型校园环境。学校创新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一方面要加大创新教育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校园的硬环境,如学校建筑改造、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更新等;另一方面要制订目标、落实措施、合理组织、有效监督、正确评价,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软环境,即一个平等、信任、宽容、进取的氛围。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教育行政部门适当放宽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按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必备的条件。②高职院校以严格与宽松的统一、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为原则对学生的进行管理。③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扩展学术视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通过各项活动的锻炼,充分发展个性,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广泛开展学术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召开学生学术交流会,加强学生之间、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最后,教育的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个别人的突发奇想,它应是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并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金隽.改革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2

[2]吴兴富.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3

[3]汤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探析[J].成人教育.2010,03

[4]刘自华,王绍良,贺召平,等.关于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科研创新的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4

作者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商洛

猜你喜欢

创新素质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境
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功效研究
创新教育在大学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实施
生物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