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坚韧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2012-05-03薛立凯彭云龙卢国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坚韧性主观幸福感

王 健 薛立凯 王 玲 彭云龙 卢国华△

坚韧人格是一种瞄准于发展性生活的集认知、情绪、行为为一体的人格特征,是一个贯穿于动态过程中活跃的人格结构[1]。1979年Kobasa等提出把它作为一组帮助人们管理应激的态度、信念、行为的特质。坚韧人格在人格结构中用以抵制外界应激的一种结构,减少外界刺激对个体所形成的压力感和一些不良反应。坚韧人格由3个因子构成,分别是投入、控制和挑战。投入是指个体对于目的和意义的感知,这种感知通过个体积极卷入生活事件而不是消极被动避免卷入的方式表现出来。控制是指在不利的条件下,个体拥有的通过自身行动来改变生活事件的信念,并在这种信念指导下采取行动,努力对生活事件施加影响而不是孤立无助。挑战是指个体持有的变化才是生活的常态,是成长的促进力量而不是对于安全的威胁的一种信念,个体希望从积极的和消极的经验中进行持续学习[2]。国内已有研究对人格的坚韧性方面做了探讨,发现了人格的坚韧性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表现特点以及一些影响因素[3-4],但是相对于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涌现了大量的关于坚韧人格的探讨,国内对坚韧人格的研究还不够广泛和深入。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我认知和情感表现所知觉的对生活事件的主观感受情况,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5]。作为一种主观感受,主观幸福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已有研究发现,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归因及自我表露等因素都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6-9],但是对于坚韧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还未见有探讨。本研究旨在探讨医学生的坚韧人格与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提高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运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潍坊医学院临床专业本科大学二年级和大学三年级2个年级中分别抽取2个班,每班发60份问卷,共发放240份。数据的采集方式是以不记名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发给每一位同学进行团体测验,现场指导完成并进行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3份(94%)。男女比例为1:1。年龄在21~23岁之间。

1.2 方法

1.2.1 坚韧人格量表 本研究所采用的坚韧人格量表由卢国华等人编制,包括4个维度:控制、挑战、投入、韧性,共27个项目。得分越高,说明人格坚韧性越好。该量表检测的是一个人的人格坚韧程度。间隔2周进行重测,重测信度为0.92,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0.91。该量表的信度较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

1.2.2 总体幸福感量表 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共有33项,包括6个因子: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意和兴趣,忧郁或者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本研究取量表前18项的分数值,前18项的平均分男性为75分,标准差为15,女性为71,标准差为18[10]。间隔3个月后重测信度为0.85,内部一致性系数男性为0.91,女性为0.95[11]。

1.3 数据处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医学生坚韧人格、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 大三学生与大二学生在坚韧人格总分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维度在年级分布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3个维度差异则没有。由此可以知道,大二医学生的坚韧人格总分和控制分显著高于大三医学生(P<0.05)。医学生总体幸福感的精力因子在年级分布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医学生坚韧人格、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

表1 医学生坚韧人格、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

项 目 大三(n=103) 大二(n=100) t P坚韧人格量表坚韧总分 70.21±9.10 72.96±10.62 1.98 0.05韧性维度 16.21±2.12 16.83±2.83 1.76 0.08挑战维度 17.62±3.07 18.06±3.43 0.96 0.34投入维度 16.38±2.27 16.61±2.76 0.65 0.52控制维度 20.00±3.77 21.46±4.35 2.56 0.01总体幸福感量表总体幸福分数18项 77.05±11.41 74.32±9.14 1.88 0.06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 7.04±1.48 6.71±1.47 1.59 0.11对健康的担心 7.56±2.51 7.29±2.90 0.72 0.47精 力 10.86±3.43 17.43±3.41 2.44 0.02忧郁或愉快的心境15.16±3.52 14.84±3.05 0.68 0.50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12.48±1.99 12.63±1.72 -0.59 0.56松弛和紧张 16.21±3.31 15.42±3.23 1.73 0.09

2.2 医学生坚韧人格、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医学生坚韧总分在性别分布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坚韧人格的4个维度中有两个维度即坚韧维度和投入维度在性别分布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两个维度即挑战维度和控制维度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知,医学院中女生的人格韧性和投入方面显著高于男生(P<0.05和P<0.01),见表 2。

表2 医学生坚韧人格、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表2 医学生坚韧人格、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

2.3 医学生坚韧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见表3。

表3 医学生坚韧人格和总体幸福感的相关(r)

以总体幸福感为因变量,以韧性、挑战、投入、控制为预测变量,用逐步进入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只有投入和控制。回归方程即医学生总体幸福总分=0.211×投入+0.179×控制。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大三医学生的坚韧人格总分低于大二医学生,特别是控制维度上差异更显著,即坚韧人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这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11-12]。但是,国外有的研究却没发现坚韧人格的总分在年龄分布上的这一特点[13]。

本研究发现,男女医学生坚韧总分没有差异,这与卢国华[1]的研究相一致。而在韧性和投入维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而陈栩、林之锐[4]等的研究发现在控制、承诺和挑战3个维度上女大学生都高于男大学生。而马先明[12]的研究发现,即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在挑战韧性、毅力果敢上更高,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在意志能动、责任感维度上更高。这些不一致可能缘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国外有的研究显示女大学生在投入维度上高于男大学生[13],而有的研究结果却没有发现男女青少年坚韧人格的差异[14]。与王淑燕[5]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显示,医学专业女生的总体幸福感显著高于男生。在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和紧张3个维度上,女生普遍高于男生,这一结论也和陈静[8]的研究一致。这可能是社会对男生的要求远比对女生的要求多的缘故,学校和家庭乃至社会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要进一步加大对男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关怀和帮助,以有效提升男生的总体幸福感水平。

本研究显示,坚韧人格的投入因子和控制因子能够预测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投入是指个体对于目的和意义的感知,这种感知通过个体积极卷入生活事件而不是消极被动避免卷入的方式表现出来。当一个人积极地参与到生活事件中去的时候,他就会体验到一种动力感,伴随而来会产生一种积极情绪,进而提高人的总体幸福感。而控制是指在不利的条件下,个体拥有的通过自身行动来改变生活事件的信念,并在这种信念指导下采取行动,努力对生活事件施加影响而不是孤立无助。拥有一种改变生活的信念比被动接受生活,来得幸福。

由于目前国内对大学生坚韧人格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研究者所使用的测量工具维度不同,使得不同研究结果的对照受到限制。因此,拥有一个权威的大学生人格坚韧性量表,以及建立人格坚韧性的常模,才会有利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1]卢国华,梁宝勇.坚韧人格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6(2):103-106

[2]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

[3]陈栩,郭斯萍.514名大学生健康坚韧性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7):475-476

[4]林之锐,胡瑜.中小学教师健康坚韧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4):969-971

[5]王仲星,王欣星,张涵,等.信任、心理控制源对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143-144

[6]王淑燕.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10):753-754

[7]任东宁,袁旦,张洁.大学生自我表露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2):79-82

[8]张介平,刘婷,陈霞,等.医学生恋爱的主观幸福感比较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9):1096-1100

[9]陈静,杨宏飞.杭州市大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202-203

[10]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83-86

[11]Hannah T E.Correlates of psychological hardiness in Canadian adolescents[J].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1,4:339-344

[12]马先明.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13]Sheard,Michael.Hardiness commitment,gender,and age differentiate university academic performance[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9,79:189-204

[14]Shepperd,James A.&Kashani,Javad H.The relationship of hardiness,gender,and stress to health outcomes in adolescents[J].Journal of Personality,1991,59:747-768

猜你喜欢

坚韧性主观幸福感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研究:结构模型、影响因素及作用效果
某部参演官兵坚韧性人格水平现况及影响因素*
对立与存在
心理资本、心理安全感与失败学习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