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关系

2012-05-03王秀贵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性别角色刻板个体

王秀贵

性别角色属于性别差异研究的重点领域,是指属于特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及其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国内相关研究表明与其它性别角色类型的个体相比,双性化个体能够更加灵活有效地支配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性。已有研究指出双性化个体的人际和谐水平更高[1],双性化者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个体[2]。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男性和女性在专业、职业方面的期望、要求和一般看法。已有研究发现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内隐职业偏见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3]。本文通过调查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问卷调查,探讨性别角色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之间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从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中抽取样本,共发放问卷380份,有效样本338份(89%)。其中男生186份,女生152份;文科155份,理科183份。年龄(20.76±1.32)岁。

1.2 方法 ①性别角色问卷: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问卷,通过形容词评定法编制,包括60个测试题,采用1(从来或几乎不符合)到7(总是或几乎总是符合)级评价。其中20个男性特质测题,20个女性特质测题,另外20个为中性的掩饰题。受测者的男、女性特质得分分别为20个测题所测得分的平均值,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男性化或女性化程度越高。该问卷被多位研究者使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②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问卷[4]:采用姜晓琳编制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及查阅劳动部职业分类表,挑选出属于专业技术行业和服务行业的职业各10个,用以上职业为态度对象,采用Likert-5计分法,5表示非常同意从事该职业,1表示非常反对从事该职业,得分越高,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越高。

1.3 数据处理 在辅导员协助下由研究者本人担任主试,在教室里对被试集体进行测试并当场回收问卷。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大学生性别角色总体情况 大学生4种性别角色类型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双性化33.1%、男性化17.5%、女性化20.4%、未分化29.0%。对其人数分布进行独立性χ2检验,结果发现,男女大学生4种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χ2=14.648,P<0.01)。双性化与女性化两种性别角色类型中,女生比例高于男生;男生在男性化中所占比例高于女性;而未分化组中男女生所占人数比例无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大学生4种性别角色类型上的分布情况[n(%)]

2.2 4种性别角色类型的男女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状况 以男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和女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为因变量,进行2(性别)×4(性别角色)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的主效应在男性职业刻板印象与女性职业刻板印象上均显著(F=13.647,26.957;P<0.05),男大学生在男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与女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的得分。在男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和女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上,性别角色的主效应不显著(F=1.175,1.175;P>0.05),性别与性别角色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984,1.746;P>0.05)。从4种性别角色类型的男女大学生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上的得分中可以看出,双性化个体的男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得分最低,但是与其它类型的个体相比,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双性化的女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得分最高,与其它3种类型个体的得分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3 讨 论

本研究中性别角色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双性化个体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未分化、女性化、男性化。这一结果与先前的研究存在不一致的地方。钱铭怡等的研究表明,在全体被试中,性别角色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双性化和未分化的个体多于男性化和女性化的个体[5],鲁梅佳等人的研究表明男性被试、全体被试的4种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差异显著,而女性被试不存在显著差异[6]。而与宋家龙等人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其结果也表明性别角色分布差异显著,且双性化者比例最高,男性化比例最低[7]。在全体被试中,双性化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最高,也就是说双性化的大学生同时拥有男性正性特质和女性正性特质,而典型的男性化与女性化的大学生比例较低。这一结果与先前的研究相比,非典型化个体的人数增多,可能的原因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观念不断更新,人们对性别角色的理角色越来越全面,个体的发展也越来越全面,男性与女性都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及需求,因此双性化大学生的比例比典型的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要高出许多。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处于一般水平,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在性别角色类型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即男大学生在男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和女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这一结果与王勇惠的研究基本一致:从总体来说,在大学生的职业角色刻板印象方面,男生的得分比女生的要高,女生也具有职业角色刻板印象,并且认为女性自身可选的职业范围存在很大的限制,男大学生认为女生的职业发展的限制比女生自身所认为的程度更大一些[8]。男女大学生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在当今社会,现代女性地位普遍提高,传统观念特别是就业观念在不断改变,社会越来越关注女性的就业问题,促使女性的性别平等意识不断加强,从而可选的择业范围越来越宽,其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也随之降低了。对于男性,其作为社会地位的主导者,虽然他们的就业观念也在改变,但可能在潜意识中并不想改变目前对于两性的职业分工,因此,男性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比女性高。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弱化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拓宽其就业范围,以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1]张赫.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人际和谐性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245-247

[2]蔡俭华,黄玄风,宋海荣.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J].心理学报,2008,40(4):474-486

[3]于泳红.大学生内隐职业偏见和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4):672-675

[4]姜晓琳.高职院校大学生性别角色与成就动机、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5]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等.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 I)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0,32(1):99-104

[6]鲁梅佳,刘哲佳,李晗薇,等.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大学生适应性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8):994-996

[7]宋家龙,尚龙洋,陈龙等.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8):967-969

[8]王勇慧.女大学生职业角色刻板印象研究[J].青年研究,1999,22(9):28-31

猜你喜欢

性别角色刻板个体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自尊心对大学生日常行为影响研究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性别角色认同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
中性自由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运动员性别角色研究综述
学困生元刻板印象结构探索与问卷编制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困扰程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