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的八“忌”八“倡”
2012-04-29钱继华
钱继华
考场作文,不管考生有没有创作灵感,对考生的创作内容、创作时间都有严格的限制。很多文学功底比较扎实的考生常常因没有掌握考场作文的技巧而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留下了诸多遗憾。这就要求广大考生了解考场作文的“忌”与“倡”。
一、忌“离题偏题”,倡“审准紧扣”。
很多考生常因不能准确领悟命题人的创作意图而导致立意不准,犯了考场作文的大忌。
如江苏卷2011年高考作文“拒绝平庸”,题目材料中“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事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见识,有坚守。”这些信息告诉我们“平庸”的危害,即拒绝平庸的原因。命题人的意图很明显,是引导和提示青年学子关注社会中的平庸现象,勇于追求,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而很多考生在作文中大谈“平庸”与“平凡”的区别,殊不知“平庸”即“平凡”、“普通”。因此,这些考生既误解了命题人的意图,又曲解了题目意思。还有的考生丢掉了“拒绝”,大谈“平庸”的危害,殊不知“拒绝”是题目的题眼,行文必须围绕它展开。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提倡审准题、立好意。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审清材料悟意图
如: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材料开头的“不避平凡,不可平庸。”只是个引子,暗示考生即使是平凡人,也应努力体现自己的独特,而不是要考生谈“平庸”与“平凡”的区别。若不能领会命题人的这一意图,将会偏离题目要求,导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2.细审题目析题意
如:“拒绝平庸”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拒绝”即“不接受”;“平庸”即“平凡”、“普通”。“拒绝平庸”的意思就是不接受平凡,要让自己有创造、有发展、有上进、有原则、有见识、有坚守。我们只有认真领会了题意,才能在写作时准确揭示题目的内涵。
3.分析结构找题眼
命题若是词语则要为其添加语素,使其变成短语或句子。若是短语或句子,则要分析其结构。
偏正短语的题目,中心词往往是写作对象,修饰限制性词语往往是题眼。
动宾短语的题目,宾语一般是写作对象,动词一般是题眼。
主谓短语的题目,主语往往是写作对象,谓语部分一般是写作重点,是题眼。
并列短语的题目,连词往往是题眼,行文要揭示几个概念间的关系。
“拒绝平庸”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拒绝”是题眼,“平庸”是写作对象。行文应紧扣“拒绝”,即“为什么拒绝”、“怎么拒绝”、“拒绝的结果怎样”等。
4.揭示内涵多点题
在理解了题意、确定了题眼后,则应注意揭示题目的内涵,而不能牵强附会、乱贴标签。一定要在醒目处不断点题,点明行文和文题的关系,表明写作在文题范围内运作。如作文“拒绝平庸”,先后用“原来我只是如此平庸的一个。”“现在画界的国画千篇一律,都很平庸,缺少一种东西。”“你感觉缺少什么呢?什么能让国画跳出平庸、拒绝平庸呢?”“只有全身心地,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到画中,才能拒绝平庸。”“其实,做人、做事,也当如此吧?”等句子反复点题,将“自感平庸——拒绝平庸——跳出平庸”的行文思路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阅卷者一目了然,给人良好的印象,从众多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
二、忌“立意不明”,倡“中心突出”。
如考场作文“拒绝平庸”,很多考生通篇泛泛而谈《某某:拒绝平庸》,信口开河、硬凑字数,写出的文章自然是主旨不明、立意不深、难逃平庸。再如记叙文《早》描述了三个生活片段揭示《早》的意义:奶奶早起的习惯使我懂得“早晨是最美的时光”;清洁工的早起为城市带来美丽;自己明白了“早”的意义后坚持早起,“收获了知识和喜悦”。三个片段虽有一定联系,但连贯性不强,中心不突出。
又如议论文《多走一步》,提出两个分论点:在生活的道路上多走一步,或许就取得了成功,但有时多走一步,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因作者未能将这两个对立的观点作辩证分析,所以给人以自相矛盾的感觉,让人捉摸不透作者观点到底是什么。因此,应指导学生选准角度巧妙切入,以—个明确的中心贯穿全文。
无论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试题所提供的往往是一个范围,一个方向,或一个具象。如果我们泛泛而谈或就事论事,势必大而无当或流于表面,难以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作文便没有分量和价值。所以面对作文题目,需要进行“大小、虚实”的转换,选择写作的最佳切入点。
作文《拒绝平庸》宜从艺术、文学、体育等角度入手。因为当今社会,芸芸众生大多是平庸之人,各行各业少数有创造、有见解者则为“拒绝平庸”者。但若泛泛而谈,文章势必肤浅、散乱。这就需要进一步选择好切入点——某个拒绝平庸的典型人、典型事、典型现象,巧妙地将命题化大为小,使文章有抓手,利于展开,利于向深处挖掘。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必须有一个统一而鲜明的主题统领全文。记叙文若是写一个完整的故事,就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处理好详略,让所写内容紧扣主题,若是写几个生活片段或场景,则要注意每个片段都为主题服务。议论文固然可以也应该作一分为二的分析,但不能自相矛盾,而必须作辩证的分析。如将上例《多走一步》加这样一个结尾:“世间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看得清楚明白,方可前进,我们只有仔细再仔细,才不至于多走一步,却远离了成功。”这样就将矛盾的两者归为一体,突出了中心。
三、忌“文体不明”,倡“文体规范”。
有些考生作文文体不明,一篇文章一半记叙一半议论,或首尾各用一大段议论,中间举例叙述,既像记叙文又像议论文。议论文不讲道理却大量重复举例,写成了记叙文;记叙文缺少具体的记叙描写,却用大量空洞的议论抒情来凑足篇幅,写成了议论文。如作文《宽》先引出话题,再用蔺相如的例子证明“宽是一种美德”,接着又大量引用诗句描写大海的宽广意境美,最后感叹大海的博大和自己的渺小,对生命充满好奇与珍惜。整篇文章主旨不明,文体不清。
因此,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必须紧扣所选文体的要求。议论文,要围绕某一观点展开,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整篇文章的三分之二。记叙文要写人记事,叙述、描写的文字必须超过整篇文章的三分之二。
四、忌“消极病态”,倡“积极健康”。
有些考场作文思想消极,如作文《我的父亲》,写父亲性格暴躁,嗜好赌博,家人生活在一个荒凉的世界里,通篇透露了对父亲的厌恶之情和消极情绪;有些考生看问题偏激、狭隘,如作文《宽》中的观点:“屈原若放宽心,又何至于投江自尽,轻易结束自己的人生呢?这样做是多么不值呀!”还有的作文思想不健康,把自己写得无恶不作,把社会写得肮脏不堪。这些都犯了作文的大忌。
考场作文应尽量展示心灵美、体现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唱响时代新歌。若将《我的父亲》作文结尾“面对黑夜,我的黎明不知何时到来。”改为:“进入寄宿学校,常想起家的一切,也包括父亲。而我也渐渐明白,荒漠的世界里,一定会找到绿洲。”思想就显得积极多了。
五、忌“胡编滥造”,倡“真实贴切”。
有的考生作文不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是胡编乱造加恶搞,如有的考生写武松浪迹青楼与潘金莲私会;有的考生“为赋新词强说愁”,为感动阅卷者,不惜以“家破人亡”为代价,作文中大量出现“遭遇车祸”、“失去双腿”、“患上白血病”等令人悲痛欲绝的事件。事实上,编出的故事根本不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加之细节描写失真,情节设置不合理,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因此,选材要真实贴切。如用“母亲夜半背我去医院看病”的事例表现母爱,本无可厚非,但仔细想想并不太现实。现在交通工具很发达,这么沉的孩子干吗要母亲背?假设真有其事,说明自己病得很重,那又如何感知母亲的辛苦?这样看来,倒不如选自己生病在家时母亲焦虑、忙碌的材料,反而更真实贴切,更易打动读者。
六、忌“陈旧俗套”,倡“标新立异”。
很多考场作文内容陈旧、选材撞车,角度不新。不管文题是什么,总是那几则为人熟知的材料。机械照搬,缺乏新意。因此,我们提倡“标新立异”。
1.关心时事
从报纸杂志中搜寻具有时代气息的素材,如感动中国的人物素材,十大道德事件等,紧扣时代脉搏,跟随时代步伐。
2.灵活模仿
如将高考满分作文素材“妈妈啃我吃剩的西瓜皮”改成“妈妈啃我吃剩的肉骨头”,也许会收到异曲同工之妙。
3.见解独到
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会有不同的认识。如写攀折花草,一般人往往表现爱护公物的主旨。但《花,飘落了》却有独到的见解:“爱你的人亲手把你杀死,由于太美,才落得被摧残的结局;太爱往往会折断一个飞翔的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4.形式创新
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适当运用书信体、日记体、小小说、演讲、故事新编、网络聊天等形式。但切记:没把握就别冒险。
七、忌“泛泛而谈”,倡“以小见大”。
考场作文忌讳选大题材,如表现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若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往往会显得空洞。若以农村收割为突破口来体现科技的发展,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将会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八、忌“自由散漫”。倡“严谨精巧”。
作文若信马由缰,其结果往往是不知所云。因此,我们提倡结构安排的严谨精巧。
1.打造“凤头豹尾”
开头要简洁优美,常用方法有:开门见山、设置悬念、环境渲染、线索开头等。结尾可交代结果、卒章显志、启迪人心、首尾呼应等。
2.培育“猪肚”
写好段首句,安排好照应过渡,处理好详略。
作文《沿途的风景》在首段以“朋友,别只顾期盼6月7、8、9呀,驻足欣赏,你会发现沿途的风景是如此多娇”领起全文后,2、3、4段分别用了三个问句领起本段。“瞧,这片奋斗的森林多美!你不想进来走走吗?”“看,这由竞争与合作堆砌的群山不也很美吗?”“你再看这片洋溢着爱的玫瑰林美否?”。这三个段首句不仅切题,也使文章脉络清晰,眉清目秀。
(作者单位: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