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潜能 迈向高效课堂

2012-04-29杨新明

语文教学之友 2012年1期
关键词:闪光点语文课堂同学

杨新明

伊斯雷尔·谢弗勒在他的著作《人类的潜能——一项教育哲学的研究》一书中大胆地重构了潜能这一概念。他提出潜能实际上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什么条件”以及“我们把什么看作潜能”这两个问题,而对潜能的理解始终都和我们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仅是学生潜能的发掘者和促进者,还应是激励者、引导者、判断者、选择者和对话者。语文课堂亦如此。

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评价维度就是学生参与的广度。但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语文课上小组合作学习时轰轰烈烈,讨论完了就冷冷清清。一段时间下来,能参与交流的总是那一小部分同学,大多数学生沉默不语,让课堂成了少数“老面孔”的做秀场,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实现高效课堂也就无从谈起。这种现象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一、问题分析

面对每一个学生,我们必须考虑以下问题:有没有因为我们的偏见而阻碍了对某些潜能的发掘?有没有仔细考量它们对某个孩子未来的影响?有没有用心观察过这些孩子?有没有由于我们的愚钝和疏忽而错过孩子们身上的重要潜能?有没有为他们的潜能进一步发展尽可能提供适宜的环境?

部分教师的语文课堂之所以从一开始的热热闹闹发展成后来的冷冷清清,究其原因大体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原因。

1.教师方面

有的教师过于拘泥于课前设定的教学进度,在有限的时间面前,他们总显得操之过急。在有些学生短时间内不能回答出问题时,他们不耐烦地让学生坐下,甚至加上一个蔑视的眼神;在有些学生的叙述显得拖沓和啰嗦时,他们粗暴地打断,选择了让所谓的“好学生”讲或者索性亲自上阵,大讲而特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候,老师的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神,就足以折断一根纤细的生命之线。”这些做法不仅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那些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发言的学生,而且硬生生地把课堂拽回了传统课堂的模式。

另有一种情况,某些语文教师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含金量不高,让学生提不起回答的兴趣;或者是问题提得不恰当,导致学生无从答起,时间一长,也将挫伤学生的发言热情。

2.学生方面

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自信心不足。很多从来不举手发言的同学表示,自己并不是没有认真听讲和思考,也不是不喜欢发言,而是害怕出错被人耻笑。当然还有的同学是心里也有自己的认识,就是开不了口。这些都是学生不自信的表现。

还有一种普遍的现象,低年级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高年级的课堂就显得相对冷清。这自然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年纪小的时候“不太懂事”,不知“面子”,无所顾忌,自然也就积极;大了一些,只怕一不小心说错什么便丢了自己的面子。于是,课堂越来越寂静。

另外,学习小组的运行机制也决定了学生参与的程度。成绩优秀者或表达能力强的同学长期霸占话语权,而学困生或内向者则被遗弃在角落里,成为旁观者、局外人,无所事事,让合作学习对这部分最需要提高的同学失去了意义,他们甚至会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二、解决之道

如何让语文课堂里沉默的那部分学生恢复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如何让那些长期少言的同学勇敢地参与交流?如何让语文课堂上出现更多鲜活的新思想?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条解决之道。

1.营造良好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尤其是一些学困生显得尤为重要。谢弗勒认为:潜能实现的整个过程中内外力量持续互动,不断地需要补充新的即时性条件。就语文课堂而言,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能够相对容易地感染学生,进而成为他们踊跃回答问题的内驱力。

良好氛围的营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要求专心,专心听清其他人发言中的每一个要点,发现自己与发言者观点中的异同点,为进一步交流做准备;倾听要求虚心,当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时,不是盲目反驳,而是看一看别人的观点是否有可取之处。若有亮点,应不吝惜自己的掌声;倾听还要求耐心,有人在陈述和表达时,要认真听完而非粗暴打断,即便对方的陈述有错,也应等到陈述完毕再以适当的方式指出来。

毋庸置疑,其他同学肯定的掌声和投入的倾听就是我们需要不断补充的“即时性条件”。有了这样的环境,发言才会得到尊重,发言者才能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感受到参与的价值,参与的热情也才能被激发起来。

2.学会等待引导

教育,30%是启发,70%是等待——教育应该是留白的艺术。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领悟这一点。

谢弗勒说,对于人类行动来说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当我们达到预期成果时,往往会伴随着一些非预期的成果,这些成果又会影响下一步的决策。所以,我们最后到达的可能不同于或超越于我们原先设想的终点站,而通向一片出人意料的开阔之地。因此,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学生的无限潜能,而教师适时的等待对于激发学生潜能有着重要意义。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经常提及一个故事:两个人到医院看病,一个因有严重肺病照了x光片;另一个没病,但老怀疑自己有病,于是缠着医生给他拍了x光片。戏剧性的是两人的x光片装袋的装反了。看片子的时候,有病的人一看,自己的病已经好了,顿感轻松,觉得自己恢复了健康,高高兴兴生活,过了一年,病真好了。而那位疑神疑鬼的“病人”,看到自己的片子,情绪更加沮丧低落,压力极大,惶惶不可终日,没到一年,真的因病去世了。

其实,对于大脑潜能的开发也一样,当更多地向大脑输入积极的意识时,这些意识会进而调动人的潜能,让个体的表现发挥到极致。

因为偶尔的表现不佳就被老师嗤之以鼻,试想,谁还愿意再次举手呢?反之,若是给这部分同学多一分钟思考或是组织语言的时间,或者在学生遭遇困境时及时给出一点指引,帮他摆脱困境,再适时加以鼓励,我想,效果是大不相同的。一旦学生潜意识里肯定了自己的潜能,并开始努力发挥潜能,受益的将是我们沉闷而低效的课堂。

3.尊重学生观点

谢弗勒指出,比起环境因素来,行动者自己的意愿和能动性显得更为重要。可见,教育教学中首要的是要培养一个人的能动性。我们发现,学生总是要求上进的,想要得到深层满足的,这就需要教师给他这样的机会。

著名学者叶澜教授认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善于捕捉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观点,尤其是与所谓标准答案不同的观点,因为这些观点当中往往闪耀着创新的火花!

所以,作为课堂上学生最信任的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正确地评价每位发言的学生。当发言得到肯定和赞扬之时,他的发言积极性就高,进而会追求更多因成功而产生的满足感,因而由“要我说”变成“我要说”;而当发言被无情否定的时候,其效果则恰恰相反。其实,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评价学生,如内容和语言,深度和广度,创新和方法,勇气和胆量等等,多多找寻发言的闪光点,温和委婉地指出答案中存在的不足。这样每次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有了成就感的鼓舞,学生怎么会埋头不语呢?

总而言之,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只有少数人表演是无趣的。作为教师,顺势而为,四两拨千斤,充分发掘潜能概念在教育实践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借助于我们对潜能的发掘来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投入、参与、表达,这样的语文课才是我们真正期待的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如皋中学)

猜你喜欢

闪光点语文课堂同学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浅谈唤醒学生“闪光点”的方法
抓住闪光点,“流水账”也能翻出浪花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后进生自信培养的“慢四步”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