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媒体:武汉城市圈媒体发展攻略断想

2012-04-29刘春花王良太

新闻爱好者 2012年1期
关键词:武汉区域

刘春花 王良太

武汉城市圈概念的提出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次提出大都市圈概念,用以概括一些国家出现的大城市群现象:区域内城市高度密集,人口规模巨大,城市间具有建立在分工明确、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基础上的密切的经济联系,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最活跃、最重要的区域。

有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城市圈的世纪,经济的主要动力将越来越源于城市圈特别是大都市圈。城市圈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决定新的世界经济格局”。2003年3月4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武汉城市圈建设问题”调研活动的通知》,标志着武汉城市圈建设由理论研究进入实证操作阶段。[1]

武汉城市圈即“1+8”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半径100公里内的城市群落,包括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9个城市,面积达6万平方公里,是湖北乃至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是以武汉为核心的多个城市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通、利益共有的经济一体化格局。

有专家认为,较之于长三角、珠三角跨行政区域发展,武汉经济圈在省辖范围内能够发挥省一级政府协调功能,大力解决行政区划造成的利益分割问题。有经济界人士展望,武汉城市圈有望成为中国继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之后中国城市圈的第四极。

区域媒体:“1+8”思维的媒体辐射

区域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区域媒体作为与之对应的大众媒介变化,意在通过与地方媒体之间开展联合合作来实现互利共赢。[2]当区域内外经济分工合作增强、增多,地域壁垒逐渐被打破,形成区域集聚,大众媒介借助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进行新层面上的融合合作。[2]

武汉城市圈概念的提出不仅是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协同合作,还迫切需要一个驾驭全局的大型媒体机构如区域媒体来助力造势,为城市圈建设提供一个庞大的舆论宣传、信息服务与形象展示平台。

长期以来,中国媒体普遍呈现小、散、滥、乱的无序局面,武汉城市圈媒体的现行格局是小而全、资源分散和独立发展,这显然不能适应大城市圈的要求。2006年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国家批准后,圈内城市间的合作交流大大加强,媒体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也成为发展的趋势。

2008年1月,《武汉晚报》、《东楚晚报》等九报总编辑共同签订《武汉城市圈九报联盟协议》,秉承“新闻互通、广告互利、发行互促、活动互帮、品牌互推”的主旨,探索联合共赢的合作模式,期望产生“1+8>9”的聚合效应,以推动圈内各市、各媒体的协同发展。[3]

2008年4月,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9市党委机关报、网站共同发表《武汉城市圈新闻宣传合作协议》[4],意在共享新闻宣传资源,组织同题采访和新闻业务研讨,筹建省记协武汉城市圈新闻宣传专业委员会,在广告经营、报刊发行、社会公关和耗材集中采购等方面探索互惠共赢之路。

同年4月,首届“1+8”城市圈媒体联谊会召开,9家媒体负责人重点讨论了城市圈媒体新闻共享、联合采访、广告合作、人才业务交流、开辟城市圈报道专栏等事宜,以推动圈内媒体合作与资源共享。[5]

此外,各市媒体也积极响应,相继推出武汉城市圈专题专栏报道和各种社会活动,如黄石电视台的“1+8”报道、“信合”杯欢歌热舞“1+8”武汉城市圈电视舞蹈声乐大赛等。

综合以上媒体的变化,无非是人才资金技术资源上的一些简单合作,并没有涉及深层的融合与合作,有的节目开办不久便很快销声匿迹了,区域媒体仍然雏形未现。

整合与创新:营造大城市圈区域媒体

要想营造大城市圈区域媒体,必须从全局进行改革,而改革无非是对资源的重新整合与创新。

区域媒体是当今世界传媒业发展的设定目标,在信息传播和舆论造势方面动力无限。武汉城市圈作为中部崛起战略六大城市群之一,信息沟通和宣传力量环节不容小觑,所在区域的媒体应瞄准城市圈建设并为之充当舆论宣传,但从目前圈内媒体经营现状来看还不足以承担这一重大的历史使命,需要在各种条件成熟的基础上推出一个跨城市圈经营的区域媒体,面向城市圈而放眼国内外,打破城市界限,整合各地信息服务资源,以振兴中部经济,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向全世界动态地展示城市圈的发展进程。

区域媒体不应是简单的规模扩大和机构组合,还应具备一方霸主的气概,把持区域竞争理念,集圈内各市媒体力量,构建一个巨大的跨城市圈媒体网络,以迎接来自其他区域媒体的冲击和竞争。2008年11月9日,武汉城市圈“1+8”城市圈电视台协作体正式成立[6],拟设立城市圈频道,为各台搭建新闻节目交流平台,以扩大覆盖面,这是区域合作的浅层次尝试。

按照当前中国传媒资本政策,区域媒体的掌控权必然以党办媒体操纵为好。在武汉城市圈,具备这种全局号召力的传媒单位首先是省级媒体,必要时可以恰当的民间资本投资。前者可以挟政策、资源、地理和级别优势召集各市成立大型区域媒体集团,后者更能以理性的经营唤醒媒体沉睡的力量。如全国第一个企业性质的传媒集团——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已发展为一家横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音像出版、网站等多种媒体,涵盖广告、影视、网络、印务、出版发行、传媒教育、旅游、国际贸易等多种业务领域的全媒体集团。[7]

区域媒体虽然毫不例外于体制内的宣传职责,但在业务运行上应该跳脱政府的绳索,不管是利用媒体力量还是业外资本,都应以媒体经营的理念和方法来具体操作。武汉城市圈门户网站是九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宣传城市圈建设的龙头媒体,信息内容来自各市政府网站,目的是通过信息发布、信息联播、信息报送、网站链接等方式构建武汉城市圈门户式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由于网站的政府主办性质,缺乏媒体信息传播的大视野与大气概,存在着内容简单、信息陈旧、官样文章多和宣传调子压倒一切等问题,并没有发挥出区域媒体促进城市圈建设与发展的全局性与前瞻性作用,这种官方操办的弊端显而易见,应该予以合法的、恰如其分的部分剔除。

要想真正发挥区域媒体中心的优势,区域媒体应向社会提供足够与自己身份相匹配的产品与服务。在媒体种类和产品类别上应逐渐走向立体综合多样化之路,力求做到各种媒体种类兼收、各种内容并举和产品、服务类别齐全,经营范围涵盖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经营对象指向社会各行业各领域一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立体交叉传媒网络。

媒体融合时代,媒体上网、资源利用和信息共享是关键词。在媒体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信息内容的生成与共享上,应努力整合各媒体的力量,成立一个综合媒体编辑部,实现信息资源在不同传播平台的统一协调和分配,促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协调发展与交叉营销,以最大化地发挥媒体优势,提升传播效果。

传播力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影响力。区域媒体的最大优势莫过于其强大的宣传实力和完整的整合营销体系,尤其是传播渠道的拓展更能增强媒体的发布力和影响力。卫视的诞生使广播电视突破区域界限,实际上促成了某些类似于区域媒体中心的媒体集团的形成,例如湖南广电、安徽卫视等多年来把传媒触角不断向外省和全国延伸,同时借此发挥品牌影响力。同样,创办一个大型的武汉城市圈区域媒体,以无线、有线、卫星、网络和手机传播方式打开各种媒体通道,面向全国和世界播出,定能大大提高武汉城市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武汉城市圈各媒体之间仍然处于浅层和局部合作的现状,由于各种牵制力量的存在和各方利益的相互羁绊,区域媒体的形成有待时日。在当前形势下,不妨以优先发展内容产业作为媒体经营的方向,同时注重品牌的经营,这种媒体合作比较容易操作,短期内也更容易看到收益,尽管过程可能是缓慢和渐进的,可由目前的内容合作、人才合作、技术合作逐步过渡到资本、资金合作,甚至涉及管理体制的创新和管理结构的调整。

(本文为2009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整合与创新:武汉城市圈广播电视发展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关于武汉城市圈的提出、论证和规划编制[EB/OL].http://www.hbsky58.net/pages/contentshow.asp?id=4245.湖北天空网.

[2]宋红梅.中国区域媒体发展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3]武汉城市圈九报联盟总编辑精彩感言[EB/OL].http://news.cnhubei.com/news/hbxw/ezxw/200801/t203426.shtml.荆楚网,2008-01-13.

[4]陈书华.湖北日报携手武汉城市圈媒体共进[EB/OL].人民网-中华新闻报,2008-04-16.

[5]“1+8”如何大于“9”?[EB/OL].http://cjsb.cnxianzai.com/hubei/wuhan/2008/0415/89311.html.现在网,2008-04-15.

[6]http://www.hsgd.net.cn/Article/HuangShiNews/szyw/200811/20081110

152925_58712.html.黄石声屏网,2008-11-10.

[7]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EB/OL].中国文化报,http://www.cjr.com.cn,2011-06-20.

(作者单位:刘春花,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系;王良太,黄石日报社)

编校:施 宇

猜你喜欢

武汉区域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分割区域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Food is the problem, food is the solution
武汉加油
武汉挺住
决战武汉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