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叙事方式
2012-04-29韩佳蔚
韩佳蔚
【摘要】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仪式以2010年度最“感动中国”的人物组合与精彩的叙事构成视觉、听觉和感觉全方位震撼人心的审美效应。颁奖词是颁奖仪式的聚焦点和高潮所在,是最能够实现“感动”效应的刺激点。2010年度颁奖词话语组合的风格呈现出鲜明的传统叙事特色,在回归传统中编织“感动的言说”。
【关键词】“感动中国”;颁奖词;传统美德;叙事方式
期待已久的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于2011年2月14日晚8时在中央电视台隆重举行。英雄的行为无论是惊天动地,还是平实质朴,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整台节目实现了“感动中国”的震撼效果。颁奖仪式如此“感动中国”的原因是什么?最重要的当然是人物事迹本身,但又不仅如此,还因为中央电视台凭借现代传媒手段为节目进行了成功的宏观策划与精心的细节设计。可以说,颁奖仪式是以2010年度最“感动中国”的人物组合与精彩的叙事构成视觉、听觉和感觉全方位的震撼人心的审美效应。在颁奖典礼中,颁奖词无疑是颁奖仪式的聚焦点和高潮所在,也是最能够实现“感动”效应的刺激点。
品读历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尽管每个篇章叙述的人物各不相同,但“感动”是不变的旋律。我们发现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文本意蕴和话语组合的方式更具有民族特色,擅长运用传统叙事方式编织“感动”。
以传统叙事的关键词概括人物品格,实现叙事境界的升华
“人文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浩如烟海的汉语文献承载了祖国的悠久历史,代表着一个古老民族认识、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1]。汉语传统叙事的关键词是民族精神最凝练的符号,承载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信仰。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特别擅长用传统叙事的关键词概括人物品格,在回归传统中编织“感动的言说”[2]。
在颁奖典礼上,孙水林、孙东林兄弟的事迹催人泪下,他们用生命和行为告诉人们什么是“守信”。2010年2月9日,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携26万元现金赶往家乡,想在大年三十之前给农民工兄弟发放工资。次日凌晨因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一家五口全部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克服重重困难,在大年三十前一天让60多名农民工如愿领到工钱。他们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被称为“信义兄弟”。他们的获奖名片是“信义”,颁奖词为:“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颁奖词以“忠信”和“笃敬”与人物名片“信义”相映衬。“忠”、“信”、“笃”、“敬”、“义”是中华民族美德的核心内容、汉语传统叙事的关键词,是中华典籍与民间话语中永不退色的经典词汇。
百年来域外文化席卷大地,特别是随着全球化兴起、中西方文化交会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传统叙事的方式遭受巨大冲击,汉语的词汇体系正在被全新的生活场景和新的价值观所颠覆而发生重大改变,“忠”、“信”、“笃”、“敬”、“义”所代表的传统美德成为当代社会最紧缺的道德信念。党和政府提出“以德治国”,弘扬传统美德,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人们深情回望祖国历史、重拾被岁月烟尘遮蔽已久、在传统叙事中曾具有关键词意义的母语词汇。颁奖词选用传统叙事的关键词,用承载了中华传统美德的词语品评人物,这不仅是传统叙事方式的回归,也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回归。
第六位“感动中国”的人物是草原曼巴王万青,他的获奖名片是“仁者”,颁奖词为:“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
颁奖词用“仁”与“忠诚”评价人物,而“忠诚”与“仁”正是传统叙事的关键词。数千年来中华道德之树常青;而“仁”是中华道德之树的主干和根,由“仁”生发出了中华道德之树的枝叶。“仁”的本义是“爱人”,“爱人”始于爱亲人,这就是“孝悌”之德。心怀仁德的君子将爱亲人之心施及他人,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现为“忠”、“诚”、“信”、“谦”、“让”、“慎”、“谨”、“俭”、“勤”、“忍”、“恕”、“义”等具体道德内容。王万青被称为“仁者”,这是中国语境中最崇高的赞誉,“仁”字既浓缩了他“只身打马赴草原,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的四十年人生经历,也凝聚了他对藏族同胞的大爱真情和他对理想的无比“忠诚”。
颁奖词以传统叙事的关键词语评价人物,实现了叙事境界的升华,“在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时代”,坚守社会责任,弘扬传统美德,“提倡善良、正义和纯真”,传播“严肃文化”[3],让每个敬仰民族历史、仰望传统美德的观众在颁奖盛典中被深深地“感动”,在品读当代英雄与重温文化传统中获得道德精神的提升。
整句选择与词语锤炼——汉语修辞传统的回归
现代叙事擅长以长短参差的散句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而传统叙事讲究语句锤炼,喜用整句追求语言形式的整齐和谐。颁奖词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文学语言,多用整句叙事,是对汉语修辞传统的回归。
第一位获奖人物是科学家钱伟长,他的名片是“赤子”,授予他的颁奖词为:“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这段颁奖词的突出特点是整句叙事,“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是字数相同、结构方式一致的对偶句,叙事角度非常切合钱伟长作为科学家研究领域的特点;“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是一组四字整句,凝练地概括了人物漫长一生的传奇经历;“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是字数、句式基本一致,并用“无”、“有”反义相对三次的整句,语义的旨归与名片“赤子”完美结合。作者追求整句叙事的和谐与工巧,但注意整句的长短变化与句子的参差错落,并用散句“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将前后的多组整句相连缀,可谓整中有散、参差错落,尽显句式锤炼的功力。
第七位获奖人物是“烈焰之中筑大爱”的王茂华与谭良才。这对“英雄翁婿”多次冲进火海救出5名孩子。王茂华因严重烧伤,救治无效而牺牲,年仅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他们的获奖名片是“炽爱”,授予他们的颁奖词也是一段整句叙事的话语。“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上下两句同为主谓句,结构与字数相同,以整句高度概括英雄事迹和他们因心怀“炽爱”而超越平凡的生命意义。
第八位获奖者是被誉为“神兵”的三栖尖兵何祥美。颁奖词中“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是四字整句,“执著手中抢,百步穿杨”与“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也是句式大致相同、句中字数一致的整句。这些整句短促而有力,凝练地概括了“神兵”的高超武艺与报国精神。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品读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用心体味作者锤炼词句的精心与细致,使人联想到古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修辞传统,正因为颁奖词的确是有“文”之“言”,才具有如此感动人心的审美效应。
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肩负着阐明“国家发展目标和社会理想”、凝聚民族力量、实现“共同目标和理想”[4]的神圣职责。“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作为公益宣传型节目,主旨是彰显社会道德规范、对民众进行道德教育;它以精心锤炼的语句承载了深刻的思想,“让人类文明的信息以赏心悦目的形式传承延续,使人类的文化成果同时在‘心与‘智两个层面上哺育人类的精神”[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道德核心文化,崇德意识渗透于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也蕴积在汉语传统叙事的字里行间。在复兴国学,重温经典,弘扬民族精神的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以传统叙事的关键词品评人物,用精心锤炼的话语叙事,在回归传统中编织“感动的言说”,用中华传统美德的源泉滋润人们的心田。
[本文为重庆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经典阐释与建设当代民族精神研究》(项目编号:2010ZDXC08)]
参考文献:
[1]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卢阳旭.感动的言说——对《感动中国》颁奖词的内容分析[J].湘潮.2009(2下).
[3]焦作通.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培养[J].新闻爱好者,2008(2下).
[4]许鹏.新媒体节目策划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李良荣.新闻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生、长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助教)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