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文场调查报告
2012-04-29金萌
金萌
[摘要]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文化名城。桂林榕湖风景区一带经过长期的历史孕育,逐渐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该地广西文场艺术在其团体的历史沿革、民间唱曲的艺术价值、文化艺术的传承等方面以及传承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应加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以防民间文化艺术的进一步流失。
[关键词]广西文场艺术保护
[中图分类号]J617.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1-0017-02
一、基本概况
(一)基本地理概况
位于我国南部地区的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从古至今,一直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她,包括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5个辖区,以及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12个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7809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达565 平方公里。
桂林榕湖风景区位于桂林市中心的中心广场附近,因一棵千年古榕树而得名。优美的环境赋予了民间音乐团体良好的酝酿空间,也给振兴广西民间音乐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优良的条件。
(二)艺术文化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境内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彝、京、水和仡佬1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0%,其中,壮族人口1508.87万人,占总人口的33%。几百年来,广西各民族的民歌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在全国享有盛名,已经成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由于广西人口种族分布较多,在人们生产、生活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很多地方民间剧种,比如广西文场剧、桂剧、壮剧、彩调剧、粤剧、邕剧、广西渔鼓、铜鼓音乐等地方曲艺。其中,广西文场简称“文场”,又叫“文玩子”、“小曲”等,多流行于广西桂北官话地区,尤其是桂林、柳州等地最为盛行,可以说是广西最有代表性的曲艺形式。[1]
二、历史沿革
广西的民间艺术源于清代道光年间。当时江苏、浙江一带的时调小曲传入广西,在流传中逐渐与桂林方言融合,同时受到当地民歌、戏曲的影响,至清末逐渐形成了以桂林方言演唱的、具有桂北地方特色的广西文场等多个地方剧种。[2]
据当地的刘桥养老人介绍,桂林市榕湖地区群众自发组织的以演唱文场、彩调为主的地方民间音乐团体,发展至今已有五六年之久了,鼎盛时期人数达到数十人之多。但该团体演员流动性较强,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团体名称,其演出人员多为农民出身。虽未受过正统的音乐教育,但是他们在老一辈民间艺人的熏陶下,在文场艺术表演上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在演出剧目上,通常有《四平腔》、《路腔》及《比古调》、《十要》等,曲子多以叙事为主,表现人们丰富的日常生活。
此外,在此团体中还产生了一只規模较小,但形式较为正规的剧种队伍——“雅乐文场队”。它由榕湖湖畔艺人中很少的一部分艺术人员组成。雅乐文场队成员多数为各地文场艺术爱好者,其中不乏桂剧团等团体的专业人员。唱腔延续下来的主要有大调和小调两类。大调有[越调]、[丝弦]、[南词]、[滩簧],俗称“四大调”;小调有[叠断桥]、[剪剪花]、[寄生草]等近50首。所唱曲目多取自明清的传奇小说,如《玉簪记》、《白蛇传》、《西厢记》等。另外还有近年来创作的一些歌颂桂林山水风光的抒情小段,如《画中游》、《仙境怎比我桂林》、《七星夜游》等。主要演出人员有:陈守汾(二胡)、刘桥养(柳琴)、杨继福(琵琶)、罗丹(三弦)、徐继和(京胡)、刘金凤(演唱)、杨玉玲(演唱)等12人。
三、艺术特点及价值
当地文场艺术的形成源远流长。以宫廷音乐为滥觞,唱腔格调典雅、华丽,颇具皇家风格、宫廷韵味,加之桂林山水的长期孕育,造就了她曲调的清新婉转、细腻抒情;同时在发展中她吸收了明清俗曲、江浙和民间音乐、地方戏曲的丰富素材。这些元素与本地地方方言音乐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美学价值和丰富的曲目特征。另外,文场唱腔中的大跳音程特别多,在唱法上真假声并用,加之发声方法较科学,因而声区间衔接仍能保持贯通和流畅。在唱、念上则运用地道的湖广腔,这种语言不仅带有纯正的地方风味,更是一种艺术性极为丰富的语言,使人感到亲切,富于情趣。
这样的文场所具有的历史积淀和丰厚的文化内涵,一直都为音乐家、学者、专家所关注。原中国音协主席、著名音乐家李凌先生曾题词:“广东戏曲受广西文场音乐的影响很大,湖南戏曲也和它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
开发保护广西文场对桂林乃至整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旅游不无裨益。通过文化产业运作的方式向中外游客展现广西文场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以广西民间民族艺术的形式吸引游客,弘扬民族文化。同时它还将对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文化艺术传承
历史上,广西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方式多为口口相传,但随着老艺人的相继去世,能演唱传统曲目者已寥寥无几。有些老艺人年事已高,记忆力和演唱能力均不如前。另外,在媒体艺术形态的冲击下,广西文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各种挤压和冲击,生存空间萎缩,民间曲艺艺术队伍日益缩小,业余文场的继承谱系已后继无人。现有的文字资料和录音资料基本是来自20世纪80年代,由于当时科技手段落后,录存质量欠佳,加之年代已久,传统曲目的录音带很多已经放不出声音,而录像资料又几乎空白,现状堪忧。
近些年来,许多民间艺人一直在努力改善这种文化偏移的局面,希望能把这些民间文化继续传承发扬下去。比如,很多音乐团体曾多次下乡到大圩、六塘、阳朔、北沙等地去会友,扩大舆论宣传。政府部门也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进一步加大对民间剧种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加大投入,加快剧团内部机制的改革,并预计在两三年内开办民间文化学习班,将民间戏曲文化做到一定规模上的普及。
此外,为了振兴民间文场音乐,雅乐文场队还与全国的文场爱好者一同制定了一个规划部署,直至现在这一规划仍在逐步完善:
2007年全面普查,到各地采风,遍访尚存在的文场老艺人,将能采访到的传统曲目都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
2008年编印出版广西文场唱腔及传统曲目一、二集,录制部分音乐碟。
2009年编印出版广西文场唱腔及传统曲目三、四集,录制部分音乐碟。
2010年广西文场教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由专业演职人员进行深入研究,并把这种研究作为专业演职人员的年度考核内容。
2011年创作演出一台文场剧,出版《广西文场大辞典》。[3]
继承、发扬并传承传统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当具备的品德。作为一名大学生,更有义务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适时并适量地引进先进的西方文化要素,进一步充盈我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罗亚蒙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词典——桂林[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2]百度百科.广西文场[D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62026.htm.
[3]广西文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M/CD].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