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功 制片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012-04-29
在刚结束的制片人表彰大会上,小马奔腾壹影视文化的总经理李立功凭借《我是特种兵》获得了“年度十佳制片人”的奖项。作为小马奔腾电视剧作品的主要决策者,李立功一直对电视剧项目从题材选择、剧本创作、拍摄过程及市场播出、社会影响力等各个方面亲身督导,在采访过程中,他的电话就一直没断过,项目合作、寻找导演、剧本修改等一一部署。就如他所说,制片人是一个项目管理者,必须协调各方关系,虽然内地的制片人很难达到欧美制片人那样的位置,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不过制片团队是在向越来越专业的方向前进。
从《历史的天空》、《我的兄弟叫顺溜》、《狙击手》到《我是真的》、《我是特种兵》,李立功参与制作的经典作品大多都是军旅题材。但是今年他似乎把触角伸向更广泛的题材类型,已经拍摄完成的《说书人》是民国戏,正在拍摄的《龙门镖局》是古装剧,还有正在筹备的现代题材剧,不过李立功表示这些转变并非是转型,只是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必然结果。
要给观众带来收视愉悦
电视指南:你以往参与制作的电视剧大多都是军旅题材,是对这个类型有个人偏好吗?
李立功:每个公司在进军影视领域初期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当然也会有一些个人烙印在里面,但更多的是公司的定位。要先在某一类型的剧上做出与别人不同的特质,从《历史的天空》开始,公司在这个题材上下的功夫比较多。从策划到制作,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在这个基础上,肯定会越来越擅长发挥这些东西,这个题材轻车熟路地就做得多一点。
电视指南:这类型的电视剧可能比较多吸引男性观众,但是我身边很多女性朋友说很喜欢看《我是特种兵》,你们是如何做到吸引不同族群的?
李立功:每个人的收视习惯不同,有人喜欢英雄主义,有人可能喜欢奉献精神,这跟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与欣赏口味有关。在我们看来,一个剧的好坏在于它是否有积极的主题,是否有一些契合人性的基本价值,这些东西做到了,是不分男女老幼都会去关注的。在关注的角度上大家可能有所差异,老同志会更怀旧一些,女人更讲究唯美一点,男人更注重一些英雄主义。所以做一个剧,你的色彩更丰富一些,细节更真实一些,给观众带来一种收视愉悦,自然能吸引到不同族群。
电视指南:即使是同类型,水平也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制片人的眼光要非常精准,在挑选项目的时候你更看重什么?
李立功:我们还是更看重一个剧本的品质。从剧本到制作这个时间段上,我们会考察它能带给观众怎么样的收获。每个人看任何东西,都要对他有收获,他才会去关注,无论你是收获了喜悦,或者找到了自我,你是得到虚无的精神享受也好,从中学到知识也好,都要让观众觉得值。老人们看电视剧是为了消磨时光,年轻白领看剧可能是寄托了梦想,有这些东西观众才会关注你的剧。我们在看剧本的时候就要考虑它给观众带来什么。
电视指南:不过最近你参与制作的电视剧多了很多其他类型,是不是一种转型?刚开始进入这些类型领域,会不会有一些难度?
李立功:我觉得不能说是转型,公司没有说只做军旅题材的作品,电视剧市场是开放的,只要你有了好项目,找到了好本子,就可以组建好的团队,寻找适合的导演、演员,一样可以拍摄其他类型的电视剧,也能做出好的作品。你不能说一个贸易公司只卖一种产品,它可能某一种类型卖得好一点。
制片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电视指南:制片人应该是一个团队管理者,但国内制片人的地位一向比较模糊。
李立功:中国现在正慢慢朝制片人体制发展,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我们的媒体特性决定了我们的制作特性,我们的媒体是党的喉舌,这决定了我们的制片人发展是有局限性的。我们的制片人不像欧美那样有全盘掌控局面的权力,你说现在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问题?像演员高片酬、投资盲目、市场供大于求,这其实跟我们制片人行业发展不完善有关系。很多制片人不对投资人负责,好的项目没有资金,不好的项目他又做了,不管项目赚不赚钱,他自己是把钱赚了,目前国内制片人机制还是摸索阶段,如果体制不能完全改变,制片人行业发展还是比较难的。
电视指南:最近越来越多的演员跨界做制片人,你怎么看待这种跨界?
李立功:我觉得这很正常,他只要熟悉这个行业的运作规律,具备市场分析能力与市场管理能力,制片人要熟悉商业运作手段,遵守商业操守,只要你具备了这个能力,你就可以做制片人。制片人是在做一个商业行为,当然这个商业行为带有文化的特质,必须了解这个文化市场需求,观众的需求,还必须懂得创作规律,但这个东西不是高不可攀,必须经过专业训练什么的。演员天生在这个行业里面,已经很了解这个行业的制作流程,只要他再有点商业分析能力,他就可以成为制片人。
电视指南:现在越来越多制片人说好项目难求,你一般是怎么寻找到好的项目的?
李立功:电视剧的核心是编剧,你要善于挖掘好的编剧,培养编剧,小马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我们有自己的签约编剧。除了自己编剧的项目,我们也会通过其他渠道去寻找好本子,比如说跟出版社、文学网站保持联系,建立一种渠道,他们有好的小说会给我们推荐。还有以前合作过的编剧,或者寻找其他好的编剧,跟他们约稿,还有一些导演,他们有好的想法,我们可以找人来创作实现。
电视指南:如何让这些剧本变成好的作品呢?
李立功:这需要我们自己的判断,我们有专业的策划部门、发行部门,会进行市场考核,组建专业的班底来评估这个项目。制片人已经过了单打独斗的年代,必须有一个专业团队进行配合。
“二次计酬”不具备环境基础
电视指南:最近大家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就是“收视率造假”,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立功:如果收视率成了评判的唯一标准,又只有一家调查机构,肯定会有问题,垄断必定产生腐败。目前没有好的机制出现,这个问题能怎么改变?如果多引进几家调查机构,可能会公开化、透明化一些,能减少一些人为因素。收视率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不是今天才有,收视率只是代表有人去看、去关注了,但你能说有人关注的东西就一定是好东西吗?电视台过多的依赖收视率,是因为它跟商业挂钩,在没有更好的评判手段出现时,收视率问题会一直存在。
电视指南:另一个热点就是“二次计酬”的问题,你怎么看?
李立功:所有讨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的眼前利益,这也是我们行业最可悲的地方。连“二次计酬”的基本体制都没有,怎么可能“二次计酬”?很多人只看到了利益,没看到形成利益的基础。你说编剧要“二次计酬”,这个怎么算法?其他人不用吗?电视剧是所有部门合作的结果,当初一个项目启动的时候,每个工种都是有合同的,每个人都是有贡献的,如果“二次计酬”他们也要算在其中吧。所谓“二次计酬”只是照搬好莱坞的模式,也不是说不可以,但能把人家的法律法规照搬过来吗?能把人家的制作机制搬过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