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猜想—论证”法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
2012-04-29潘冬梅
潘冬梅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83-01
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G.波利亚曾说过:“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数学思维。”猜想是人们在揭示问题实质,探索客观规律时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估计、推测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建立在已有事实或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合情的推理,是一种直觉思维,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所以在教学中运用“猜想—论证”是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发展。下面是我运用“猜想—论证”法教学圆锥体积计算的实践尝试。
1.提出问题 鼓励猜想
因为学生已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并学会了计算圆柱的体积,所以教师直接出示一组圆柱和圆锥模型,通过现场测量知道它们的底面直径都是厘米,高都是15厘米,于是归纳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等底等高”关系。接着由学生算出圆柱体积是3.14×(10÷2)2×15=1177.5(立方厘米)≈1200(立方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又是多少呢?教师提出挑战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同学们情绪高涨,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1:我认为圆锥体积肯定小于1200立方厘米。因为它们的底面积相等,高又相等。现在圆锥上端被削成了尖的,减少了很多体积,所以圆锥体积肯定小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估计一下:大概削去了原来体积的一半,我猜是600立方厘米左右。
生2:我同意上面的观点,但我估计削去的比一半少,圆锥体积可能有700立方厘米。
生3:我认为削去的比一半多,圆锥体积大约是500方厘米左右。
生4:我认为圆锥体积只有400立方厘米左右。
……
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教师做了统计,全班52人中,认为圆锥体积大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一半的仅2人,约等于一半的有3人,小于一半的有47人,其中猜想圆锥体积约400立方厘米的有30人。他们中有的已在课前预习课本,有的是在猜想时“偷”看书。这是件大好事,因为课堂教学环境紧逼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主动求知已成为学生的内需,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正确的结论。
2.实验验证 挑战论证
教师分别揭去两个模型的各一个底盖,使两个模型成为一组量筒,然后提供水一盆,由两名学生进行实验。证实课本上得结论是正确的: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或者说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当一场风波平息,学生的学习愿望刚得到满足时,教师却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性问题:出示一组铁制的圆柱和圆锥模型,并现场量得它们的底面直径均为4厘米,高为6厘米。它们的体积是否还是1/3关系,又該如何验证呢?
生5:我认为仍是1/3关系,可以通过“称”的方法来证明,因为同种原材料做成的两个物体,如果它们的体积是1/3关系,重量一定是3倍关系。于是教师提供案秤一台,由他来协助完成实验任务。先称得圆柱约重588克,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先猜一猜“圆锥重量约是多少克?”当学生猜出是196克并说明理由后,再称出重量验证猜想正确,从而再次证明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确实是3倍关系。
生6:我认为还可以通过“量”的方法进行验证。取来一杯水,水的深度以能浸没铁制模型为宜,然后先后把圆锥和圆柱放入水中,分别观察水平面上升的位置,再计算两次水平刻度的差证明它们之间是否为1/3关系。于是,教师又提供玻璃量杯一只,请他来协助完成此项实验任务。先住水深10厘米,放入圆锥模型,水平面上升到约13厘米。教师又再次鼓励学生猜想,如果取出圆锥,放进圆柱,水平面上升的刻度应该是多少呢?
……
运用“猜想—论证”可以训练学生的瞬时思维,培养学生以敏锐的观察、快速的判断来面对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通过猜想,可诱发学生跳跃思维,加快知识形成的过程,还可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饱尝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