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巧设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
2012-04-29吕睿
吕睿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促进学生提高独立性,让学生主动地获得本质的、规律的、综合的内容,使学生可以处在一种不断接受教育和培养的状态中,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任务设计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老师通过布置任务,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培养其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有着“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所以任务驱动中的任务设计,就成了教学成败的关键。笔者就如何设计一个好的任务,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目标,设计合理任务
确定任务后要达到什么样的总目标,然后再把总目标进一步细化为一个个小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实现目标。对于相应的知识点,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就可做到有的放矢。例如:网页制作涉及因特网信息检索、图表、网页的链接、网页修饰、计算机文件存储等教学内容。这时,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制作好的网页——《未来可可西里的呼唤,拯救藏羚羊——让我们行动起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在设计这个综合性的“任务”时,要考虑到该网页制作时所涉及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将总目标细化为一个一个小的任务:从网络或多媒体获得需要的资料;根据所搜集的资料设计网页框架并用表格来组织网页的布局;将所搜集到的资料插入到网页中;对边框、页面、背景等进行设置,美化网页;在网页里插入音乐和视频等。这样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引导学生掌握网页的制作,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创设氛围,让任务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对整个课堂学习活动产生积极作用。此任务需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用WORD制作有个性的名片,给学校设计专用信封等等。这样的任务,不但符合学生的心理,还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所学的知识,制作自己的作品。
三、任务设计要具体,可操作性强
信息技术的实践性很强,所以任务的设计需要具有上机操作的必要,同时又不能设计成只是让学生“插入一个表格、输入一段文字”式的那样简单,而这样的任务就很含糊,目的不够明确。应该具体到提出“这个表格是用来做什么的,里面需要有哪些内容,这段文字是用来阐述什么的”等这样几个问题。这样,这个任务才能让学生发动思维,真正动手去操作。例如:学习表格的制作时,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给出我国各省及省会的名称、简称、称号,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把这些信息输入进去,要求可以迅速清晰地在表格里查询到想要查询的内容。
四、任务要有层次性,难度适当
十个指头,有长有短。在学习上,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水平、心理素质各方面都参差不齐,所以在任务设计上就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分出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利用 WORD制作表格,就可以分为:制作班级座位表、制作本学期的班级课程表(表头有斜线)、边框与背景的设置等。
五、任务要真实,符合学生实际
设计时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任务的设置要有操作性,学生要知道自己上机做什么,将要完成什么任务。另外,任务的设置必须具有可考核性、可观察性和可评估性,便于学生任务完成后的评估。例如,笔者在讲“信息评价”这一节的内容时,根据学生追求潮流的特点,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在网上选购一个自己喜欢的MP3,然后判断信息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在这个任务里面,不但复习了前面学习过的知识——信息检索,也包含了这节课的新的知识点——信息评价;学生在判断价格是否合理的时候,也能够判断信息的真伪性。整节课基本上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补充。整节课下来,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很好地将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
六、鼓励学生合作,努力完成任务
信息技术课除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之外,还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信息无处不在,信息的搜集和处理的范围非常广泛,不是二三个人就可以轻易完成。所以,在设计任务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例如:在学习搜索引擎时,提出《自助旅游》这一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搜索,内容包括旅游地点、山水、风土人情、旅游线路、旅费报价等等,最后整合到一起,讨论分析出整个计划需要注意的地方和需要携带的资金等等。
七、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到成果的可评价性
当学生完成任务或者解决了某个问题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反馈,这是对学生探索学习的一种评价,也是对其成果的一种肯定。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就应该考虑能否制定出一个量化的评价标准,可以对学生的劳动成果作出评价。比如:教师可以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从而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
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应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出一系列典型的任务。这样的任务,才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领悟方法。
参考文献:
[1]郭芳.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设计[J].课程·教材·
教法,2002(6).
[2]董京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研究[J].中国教育
信息化,2007(10)
(邳州市铁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