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情人节
2012-04-29李明慧
李明慧,女,满族,1964年7月生,现供职葫芦岛市学院附中。
近日装修新家,难免经常光顾商场。走进商场,“七夕”两个大字就迎面扑来,恋人般如影随形。置身商场,顷刻之间,自己恍惚变成了织女,等待牛郎携爱前来相会。真得感谢商家,让现实中的男男女女瞬间沾染了仙气。人间的鹊桥,搭得及时,搭得漂亮,穿越千年的爱恋,即使再重再浓的情,五光十色的鹊桥,也承载得住,而且能将古老的情爱演绎出现代版的生动。如今,“七夕”变成了一个盛大的节日,莽莽撞撞地跌到我们的生活中。
“七夕”那天收到信息,得知商家有促销活动,就是专门为“七夕”这个节日举办的,说是只有“七夕”一天,倾情大奉送,实惠得不能再实惠了。我和爱人决定去凑凑热闹看看家电。
商场的促销好火爆,到处是花花绿绿的条幅,漂亮炫目的图画。七彩的鹊桥上,依偎着久别重逢的牛郎织女。没有生命和感知的桥,此刻多情而温馨:每一朵花瓣,都飘逸出浪漫的馨香;每一枝绿叶,都闪动着坚贞的誓言。商场,这平时看不见硝烟的唯利场所,今天也显得柔情似水,打折,降价,满一千送一百……就连服务员也仿佛脱了几分俗气,人情味似乎浓了一些,耐心地为顾客服务,脸上的笑容不再僵硬,变得精致而妩媚。央视三套《我们的节日·七夕:天下有情人》连续11小时的播出,推波助澜地渲染着“七夕”节日的浓浓爱意。
今年的“七夕”真是讨巧,恰逢周六,好多人休息,是不错的促销日子。可是,商场的人流中,我并没有看到太多携伴而来的爱侣,特别是年轻的爱侣。要知道,凡是这样热闹的气氛里,可是少不了年轻人的参与,他们应该是不请自来的主角的。尤其是与情啊爱啊有关的活动,必然少不了他们。可我发现,今天商场里的主角,依然和往日一样,大多是女人,而且是成群结伴而来的女人。女人天生爱热闹,还有与生俱来的强烈的购物欲,加入到这个促销活动中,很自然。也许,她们并不是冲着情人节而来,只是为打折实惠而来。
在“七夕”,这个中国新生而传统的情人节,人们表现出了少有的“淡定”,与二月十四日的西方情人节相比,实在是冷清了许多。似乎缺少了什么,是什么呢?是缺少了年轻人的冲动,还是缺少了情感的涟漪,或是缺少了节日热闹的氛围?二月十四日的情人节,满大街的卖花者,满大街手捧花朵、花束的男人,女人。寒冷萧索的季节,有了玫瑰花的映衬,有了玫瑰花的飘香,就有了温暖和温馨,就有了浪漫和情调。虽然它离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和元宵节很近,可是却丝毫没有减少节日的独特氛围和魅力,照样热热闹闹,风风光光。而今天,身处商场,却不知哪种商品是为“七夕”准备的礼物,和平时购物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解呀。
带着困惑,回家后,我特意查了二月十四日情人节的资料。其实它的起源也并不浪漫,有几种版本,有凄惨的,有平庸的,也有令人啼笑皆非的,因为这个日子根本与爱情无关。可是我们却很快接受并为其渲染着爱情的浪漫,难道不是我们对于外国文化的追随和盲从吗?如果说西方的情人节,是为纪念两位同是名叫华伦泰的基督教初期教会殉道圣人而设立的,我们还能接受。可如果我们知道,西方情人节很可能与古罗马的牧神节或雀鸟交配的季节有关,我们对它还能接受并那么热衷吗?情人节,你口中的巧克力还会那么醇香,你手中的玫瑰花还会那么绚丽吗?
我在反思,为什么同是情人节,却出现不同的境遇?于是,通过聊天方式,我在网上进行了调查,主要是针对我的学生,年龄大致在二十至三十五岁之间,应该是对情人节比较热衷的群体。他们身处全国各地,涉及不同职业,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样调查很便捷,也很有代表性。他们中有在校大学生,有成家不久的,还有已经生儿育女的。总之,调查的结果是,西方的情人节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浪漫,现代,轻松,有情调。情人,可以不是枕边人,可以不是陪伴终生的人;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只要有深厚的感情就好。而中国的情人节,从起源来说,本来就很沉重和凄惨,蒙上了悲情色彩。两个相爱的人,固守着的爱是沉甸甸的,是地久天长的,是日久弥坚的,哪怕没有重逢的日子,哪怕历经千辛万苦,却依然坚守着那份爱,至死不渝,忠贞不二。中国的情人节,更确切地说,应该更是夫妻之间爱的节日。所宣扬的是一份坚守,是一份执着,是白头到老的企盼。从一开始,它就有失宽泛,具有很强的排他性。不过,调查中真有学生喜欢中国的情人节,他告诉我刚刚和女朋友交往四个月,这是他过的第一个情人节,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因为这个第一次,所以喜欢中国的情人节。不管怎么说,珍贵的第一次,让他喜欢上了中国的情人节,我感到一丝欣慰。中国情人节的提法,只是最近才开始盛行,连年龄大一些的人都只是近几年才听说,很多人还没有接受,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心里根本没有这个概念,接受起来应该还需要一个过程。
做完调查,我又在思考:商场促销很热闹,媒体炒作很热闹,可是我们的情人节,却没有表情达意的浓香巧克力,也没有艳丽馨香的玫瑰花。也就是说,我们的情人节,没有独属于自己的可以寄托情感的实物,戒指吗,项链吗,鲜花吗……可以是,可是似乎又都不是。对于“七夕”来说,我们没有专属于它的礼物。所以这个节日就有些流于形式,有点空壳的味道。真希望我们有关部门在弘扬中华文化的时候,把工作做得周到些,把细节想得全面些,能创想出属于中国情人节的特殊礼物,那样,有了可以表情达意的实物,可能就不会使“七夕”这个节日无所依附而空洞了,中国的情人节也许就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只是商场打着“七夕”的旗号,却卖着平日的商品,名不副实;媒体借着“七夕”的外衣,包装的却是传统的夫妻之爱,夫妻之情,毫无新意。再说,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有实物依托的,也是有形可观可赏的:端午节是三角形的,我们用吃粽子的形式来纪念屈原;中秋节是圆形的,圆圆的月饼寓意着团圆美满;年是元宝形的,我们包的饺子就代表着吉祥如意,阖家团圆……西方能把与爱情关联不大,甚至与爱情无关的日子变成情人节,只凭添加了巧克力与玫瑰花来传情达意,就把情人节弄得热热闹闹,难道我们就找不到与牛郎织女相关的美好事物,来寓意我们中国的情人节吗?
情人节,我的千千结。
责任编辑 牛健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