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综合能力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2012-04-29廖小明何晓斌向虎
廖小明 何晓斌 向虎
摘要:随着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社会对法学人才的期望已越来越高,培养综合能力的法学高素质人才,自应是法学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负。就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希望能有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综合能力;法学教育;人才培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自从我国加入WTO后,为了与世界接轨,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尤以法律领域的变化最为显著。法律是维护市场经济正义与公平的裁判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法制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对法律人的期望越来越高,培养综合素质的法学人才的重担落在法学教育人的肩上。为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解决专业方面的问题和社会工作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就当前大学法学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不足和问题,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和创新谈谈自己的想法,并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一、当前法学教育的不足和问题
针对当前武汉大学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学课程教学面临不足和问题,其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一些情况:
1.大学新生来自全国各地,文化背景差别很大。有的学生在高中时就学习了有关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识,但也有不少的学生基本上什么都没学过,这样就造成了教学上差异带来的困难。在上课时,基础差的学生感到跟不上,不能消化;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觉得不上瘾,吃不饱;形成两种学生都学不好、学不透的教学局面。
2. 法律课普通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上课时,虽然使用了多媒体,但基本上是老师在台上讲授知识,偶尔在电脑上演示下涉及到的专业知识点,学生只是在下面被动地听,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考试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重要环节之一。现在多是采用卷面问答这一种方式,这样都有所偏颇,也会造成学用脱节。笔试不仅题量少,很难全面涉及到知识点,仅仅只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且无法考察学生的应用法律水平与创新能力。
二、加强综合素质人才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地利用法学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力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真正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行案例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改变填鸭式教学为案例式教学。比如讲婚姻法,由实例引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动脑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考核方面,除了理论题目之外,也可以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一个综合性案例分析,然后根据这两部分的得分综合评定出学生期末成绩。如果期末成绩跟综合成绩挂钩,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课程中就会更认真,更专心,对整个学习过程就会更重视。进行案例教学,让学生扮演各自擅长的角色,不拘泥于案例,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合理的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抗式辩论,这无疑是教学相长的一个完美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落实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教师课上授业与课下谈心相结合
鉴于目前法学教育的现状,部分教师普遍因科研工作的压力以及科研考核重于教学质量考核的考核体制,表现出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教师一般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上完成指定的课程,上课时夹着课本走进教室,休息时待在教员休息室,下课时拎起皮包离开教室,学生与老师之间几乎没有时间和机会沟通。而法学是一门互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法律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发挥,更是为了给与那些需要法律援助的人必要帮助和国家对法律人才的需要,这是要很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能者为人师表,适时地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课堂上为学生授业解惑,课下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就业的压力,学习的方法无不是师生畅谈的话题,交流能力是合格法律人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实现课堂课外的互动,多和学生沟通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和学生面对面、心对心的交流,解决学生的心里烦恼不仅仅是辅导员的责任,也应是各位专任教师的责任,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有很大的帮助。
3.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
学以致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大道理大家都懂,可目前的法学教育的现状让人有点忧心。很多学校缺少足够的实习实训基地,寒暑假社会实践实习成为少数人的专利,大多数同学只能去一些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单位。虽然这也是一种锻炼,但与实际期望的锻炼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给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平台,社会是有一定的责任,学校要发动大多数学生参与,学生可以自己组织,也可以老师带队,学校负责联络,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毕竟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任何一部法律只有在运用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活用法律才会使之永葆青春,永远绽放法治的芬香。
4.加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从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整体来看,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状况:教学与科研多是分段进行,上课就是上课,课程结束后才进行科研活动。学生到了高年级才参与进行科研活动。这种机械划分的做法,不利于全程性地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能力。因此,应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将科学研究的宗旨、方法、手段及成果体现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过程的科研化。(1)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尤其是专业课程和提高性的选修课程,在经常性的各种教学活动中实现,如把新的法律信息和科研成果引进课堂教学,结合法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向学生介绍法学方面研究的思维和方法等。(2)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科技、生产、社会调查及服务等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法律应用和综合能力训练。
5.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实践的结合,才能成为一种创新能力。创造性实践是指为了达到预期创造性目标的勤奋探索、百折不挠、富于牺牲的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当今高等学校需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努力开放各种专业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实验场所,激励学生建立创新实验团队;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并探索的精神;注重学生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实验课程进行改革,设计以运用法律知识进行研究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验课程,让学生广泛参与到从学院级到校级省级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水平和创新能力。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教师除了备好课之外,积极参加专业知识培训,还要经常深入到用人单位进行考察,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和那些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们聊天,考察学生的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以及用人单位迫切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技能,不断根据社会实际需要情况调整、充实和完善法律教学课程。这样,教师就能够不断地充实和丰富大学法律知识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个人的综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培养的,不仅需要个人内外兼修逐步的加以完善,更需要学校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不断改革与探索法学教育的新模式,使大学法律课教学充满更大活力,培养更多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法律人,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虽然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去做,不断开拓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走入社会的综合竞争力,满足二十一世纪社会对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认为应该以提高教育质量作为生命线,凝聚培育创新人才,努力开创法学教育发展的新局面。热情欢迎与同行一道交流探讨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杨海燕,赛音德力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武汉大学教育研究,2011(3):32-34.
(作者简介:廖小明(1967-),男,汉族,本科,工程师,武汉大学教务部工作,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管理工作;何晓斌(1962-),男,汉族,工程师,武汉大学法学院工作;向 虎(1990-),男,武汉大学法学院2009级学生。)